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大学艺术实践创新研究

2020-10-15刘爽孙海涛

大观 2020年8期
关键词:艺术实践新文科核心能力

刘爽 孙海涛

摘 要:在智能互联、新旧动能转换的今天,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走到了历史性的拐点,教育的质量成为推动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提升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应用型大学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未来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如何通过艺术实践、学科交叉、多元互动、思维创新等完善目标为研究方向,阐述了应用型大学在新文科视域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疑问,并针对核心能力培养和艺术实践创新,为应用型大学的艺术教育教学创新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新文科;核心能力;学以致用;艺术实践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是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是教育发展的适时应变之举;推动艺术、科技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也是艺术教育势在必行之策。在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大学艺术类学科必须积极应对,为学生提供具有创新意识的实践性知识体验,培养他们决胜未来的关键能力,走出一条守正创新之路。

新文科的“新”是对应传统文科各专业门类而言的。在传统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各专业领域划分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无一不在强调其学术性和专业性,因而每个专业都筑造了不可逾越的“知识边界”,并形成了相互隔离、互不往来的局面;传统的“装配线”教育模式,也使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话语权、掌控力越来越弱,最终成为了线性、关注点单一的规则导向型人才。传统的培养模式制约着人才的全面发展,在创新经济的新时代,多元化、多学科协同、非学术技能为核心的艺术实践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博的学术视角、更加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素养训练。

一、教育目标:适应时代,决胜未来的核心能力

教育的目标同社会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科技日新月异,创新经济的突飞猛进正在蚕食经济结构体系中传统的工作机会。科学技术更新的周期迅速缩短,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得不千方百计改进工作方法和技术,淘汰旧知识,开发新产品。教育如是。

企业希望聘用到的年轻员工能懂得自我管理,能主动付出努力,能够找到关键问题所在,凭借创造力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脚踏实地地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找到新方法,为企业增值。那么,依靠标准化考试、等待老师被动灌输知识、单一型专业规律匹配能力、死记硬背的知识积累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符合上述企业聘用的能力要求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学生在大学中接受这样的教育,本质上根本无法培养他们去迎接迅速发展起来的创新经济。世界改变了,教育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來应对未来。如果艺术教育目标定位依然停留在传统专业中的某项具体技能,这种改革在更新的初始就已经过时。艺术教育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要明确新文科的定位,不是组织形式的变化,而是教育内容的变革,旨在培养超越现有专业局限与学科局限,专业素养高、学术能力精、综合实力强、有创造视野的新人才”。随着智能互联、经济转型,“知识工人”已成为历史,所有信息都已遍布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瞬间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和资源是处理能力的关键。因此,新文科视域下的艺术教育,核心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具备发现、分析、解决、适应、创造的综合能力,通过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或拓展解决现实问题。培养核心能力的目的就在于增强人才的应变能力和推进人才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核心能力:学以致用,协助创新的实践经验

新文科具有如下特征: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新文科并非创造全新的学科领域,而是要应对国际化的新形势,突破传统的规则导向型模式,优化学科体系,对传统学科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并融合其他学科门类的优势资源,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并无固定模式的实际问题,使人才培养在实践过程中日臻完善。

只有将知识应用于新情况或新问题,只有让学生对他们认为重要的话题或问题进行研究,只有让学生展开同学之间的互动、活动和项目,才能获得长久持续的学习效果。只有切身体验,而非短期记忆,才是帮助学生培养重要技能和动力的关键。核心能力,是学以致用、协助创新的实践经验。

三、艺术实践:多元互动,成果导向的项目实践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和基本的观点,是以实践为重心的唯物主义。着眼应用型大学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现状,我们可以在新文科的战略指导意见下,对现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针对核心能力培养和艺术实践创新,为应用型大学的艺术类学科教学提供对策和建议。

(一)自由开放的教学理念

这一特征既是智能互联的特征,也是新文科的特征。艺术设计教育应该突破传统升学教育的局限性,促使升学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和终身教育。应充分发挥艺术各学科的特色、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力量,让全社会都能受益于自由开放的“互联网+”教育。

(二)交叉学科完善实用知识体系

高校要从通识、专业协作和思维创新三个维度,打造适应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突出跨学科融合特色,将成果导向、跨界协作和创新理念渗透到课程设置环节,使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有效互补、融合,建构人才的知识基础。

在通识教育中,要从课程目标能够获取的实际经验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和学习目标设定,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提升处理信息和资源能力,而不是等待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要学会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不仅包括口头沟通,还包括正式的书面沟通和公开演讲。学生要能用创造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标准答案。

在专业协作能力培养上,我们需要打破原有的专业方向,根据项目内容和项目规模大小来构建团队,组员构成依照项目分工跨界遴选。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社会化竞争机制,每一个团队都将面临在阶段性汇报之前的不断磨合和沟通,甚至争吵和妥协,最终生成所期待的项目成果。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必须和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经历的同学进行协作,保持求同存异的思想,彼此尊重。这样的团队协作,可以使学生在协作沟通能力上完成破冰,建立起全新的人际关系。

以学生驱动课堂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入“同侪教学法”,该教学方式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教学生,将自身所理解的内容说给别人听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不论其想法是否正确,在吸收观念后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便促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思考,再透过与他人交谈的过程,固化自己原来已经正确的想法,或是修正思考错误的概念,使知识的学习达到更加深化的效果。

(三)以成果导向的艺术项目、剧目实践

艺术实践以成果导向,基于学习产出教育理念引导课程改革,这是颠覆传统教学体系的一种反向设计,就是先设定培养目标,然后再设定成果要求,最后是评价。以学习的产出驱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评价的结构系统,是革新的教育范式。理论应用于实践,能为社会服务,使学问有了着落。

四、结语

在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艺术教育应该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我们需要重新组织和设计课程,不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培养人才的应变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学生在动心和動手的艺术实践过程中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有效沟通、学会高效协作、用创造力解决现实问题,明智决策,建立毅力和决心。如此,即便不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自身的激情和才华,在相关行业领域中获得了被认可的能力,学生也可以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掀起一次中国高教“质量革命”[EB/OL].[2020-06-3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9_zt4/tjx/mtjj/201904/t20190430_380196.html.

[2]“新文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N].光明日报,2019-05-20(08).

[3]陶行知.《乡村教师》宣言[EB/OL].[2020-06-30].http://www.hzpt.edu.cn/News/?action=newsDetail&id=30213.

[4]瓦格纳,丁特史密斯.为孩子重塑教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告》[EB/OL].[2020-06-29].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77.htm.

作者单位:

大连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实践新文科核心能力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