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2020-10-14罗尊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时代大学生

罗尊

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型媒介对大学生的覆盖面越来越大,不少大学生尤其是新闻专业学生在面对快速更新的信息时显得无所适从、缺少思辨能力,媒介素养不够。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法以及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分析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问题所在,并寻求突围之路和论述作为新闻专业的学子应如何提高媒介素养以应对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时代:大学生:新闻专业

大学生是媒融时代的代表有责任担任起这个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但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历,心智尚未彻底成熟,对信息的辨别真伪能力亟待增强。在“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下,大学生尤其是新闻专业学子作为网络新媒体的“生力军”,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以应对新媒体的发展。本文对广西外国语学院、南宁师范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本人自身情况,从新闻专业学生角度出发论述,为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与提高新闻学子媒介素养能力提供现实依据。

研究背景: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 54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 86亿,较2018年底增长1114万;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7.9小时,较2018年底增加0.3小时;

而网民20-29岁群体占比最高,为24. 6%,其中,又以学生群体最多,占比为26. 0%。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在媒介使用中占有极大比重。然而如今的在校大学生多属于“90后”、“00后”,自幼就习惯于快餐式的视觉,普遍缺乏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而对于大学生特别是新闻学子来说,批判思维应当说是不可或缺的技能。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应该成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国家与高校的头等大事。

研究意义:新媒体时代背景是一把双刃剑。有弊有利,大学生只有在了解媒介知识、学会识别媒介信息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将“新媒体”为“我”所用,从而能使用各种媒介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本文希望能对大学生正确使用媒介、对新闻学子提高媒介素养水平分、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有所帮助。

一、新媒体的概念与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内涵复杂、外延广泛,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的定义是: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综合学界的各种观点,媒介素养教育可以解释为:是以提高大众媒介素养为目标,致力于培养普通民众正确认知、判断和使用媒介的素质养成教育。在新媒体背景下,为了应对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专业学子媒介素养的提高显得迫在眉睫。

二、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及成因

根据对广西外国语学院、南宁师范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借鉴了我国当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与结合自身情况,笔者发现,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部分如下:

1.媒介娱乐化

调查发现,每天使用手机时长2-3小时的同学占比50%,使用5小时以上的占比37%;有52%的大学生会使用手机刷微博、朋友圈与浏览购物网站、37%的学生喜欢听歌、看视频。日常的课堂上、会议上或者在食堂里排队打饭,“低头族”也总是占大多数,甚至走在校道上,都能见到不少同学边走路边使用手机打游戏、刷视频。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于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依赖,且在内容上多倾向于消遣娱乐,甚至有些学生离开了网络就觉得无所适从。

2.缺乏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对“是否了解媒介素养”的问题调查发现,不了解人数占比52%,其中包括部分新闻专业学生。结合调查与自身实际,笔者发现,许多同学在面对一些社会重大报道时的思维水平与判断力有待提高。不少同学明显受到网络自媒体等“媒介审判”与“煽情化”的影响,带有极端思想言论,对此类案件认识不全面,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表现出对媒介的分析能力与鉴别能力不足,独立思考能力不够。

3.学生法律知识欠缺与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喜欢在网上看新闻报道的人数占比87.5%;喜欢在网络上转发轰动消息的人数占比48%。现实中,不少大学生对媒介法律的认识相对较弱,平时也很少去了解关于媒介方面的法律法规,导致媒介道德自律意识较低,表现在许多同学在网络上转载文章报道时不能够详细的标注文章的出处,对他人著作权的保护意识较低。

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成为个体表达观点、宣泄情感、彰显个性的手段,部分大学生凭借网络言论自由,喜欢在贴吧、论坛或者在新闻报道评论区发表攻击性语言、粗俗语言和下流语言,严重缺乏网络道德自律,触犯了网络道德底线,降低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准,损坏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风貌。

4.轻视新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媒介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它在各个领域扮演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在生活实际中,笔者发现身边的部分同学对“新媒体”的认识仍然不足,例如在对待社会敏感事件时表现出

“不就是说了一两句不该说的话吗?”“不就是随便转发了一条消息吗?“等如此不负责任的态度,意识不到媒介在整个社会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三、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调查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梳理如下:

一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普遍不太高,但对媒介素养教育有较大的兴趣和期望;

二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方面思想欠缺,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从而未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介使用氛围;

三可以看作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并未得到高校的足够重视,导致学生虽然在学校接触新媒体,但却未养成使用的好作风;

四是在中国国情下的大學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教学理念和方法较落后,衍生出的另一问题是师资不足。

四、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突围方式

1.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在教育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特别要注重网络安全问题,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贯彻到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又要注重对其的价值引导,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培养学生对传媒社会的责任感与能动参与精神,真正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状况,及时跟进与更新教学方式方法。

2.国家推动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信息错综复杂,国家应进一步明确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新技术加强“红色网站”建设,扩大网络宣传教育阵地,营造良好的社会媒介素养氛围,以推动提高大学生特别是新闻学子的社会责任感,把互联网建设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3.加大高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

第一,课堂学习是督促大学生接受媒介知识的重要手段,高校要构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比如媒介知识、媒介道德伦理、媒介法律意识、媒介心理健康等。这种课程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又可以避免因资金匮乏、教材短缺而不能开展教育的尴尬局面,可以及时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传递给广大学生;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尤其是新闻专业的师资建设。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高校应根据新媒体环境的特点,组建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技术业务过硬的专职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提高他们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考核,对他们的媒介素养专业理论知识、媒介技术和操作能力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定期、双向考核评估,形成良性竞争,从而整体提升高校师资的媒介素养水平。

第三,新闻学子的自我提高,大学生是媒融时代的代表,将在未来新媒体行业占据主要地位,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新媒体便是将来的工作阵地。自我丰富与提高,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本就是新闻人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因此,我们应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培养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力、新闻敏感性以及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注意在日常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此,才能不盲目、不跟风、不落后,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理想、能为社会做贡献的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左琦琦,网络强国战略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9

[2]刘荃,试论媒介环境下青少年道德观的生成[J].新闻知识,2004(01).

[3]何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6

[4]彭兰.新媒体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美)詹姆斯·波特,媒介素养(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6] JamesCurran. MediaAndPower, Routledge, 2002: 56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