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梗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分析

2020-10-12周敏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

周敏

【摘 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脑梗后遗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脑梗后遗症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后觀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15%、76.92%,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改善老年脑梗后遗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老年;脑梗后遗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219-02

脑梗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为脑供血不足所导致,通过急救可挽回患者生命,但治疗后多存在一定的后遗症[1],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带来巨大的打击,影响康复效果。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脑梗后遗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脑梗后遗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排除伴有精神障碍、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61~79岁,平均(68.5±2.9)岁;病程5~15个月,平均(8.6±1.6)个月;其中肢体功能障碍有10例,偏瘫患者有11例,失语患者有5例;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60~77岁,平均(68.3±2.8)岁;病程5~13个月,平均(8.5±1.9)个月;其中肢体功能障碍有11例,偏瘫患者有12例,失语患者有3例;两组一般资料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老年脑梗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

①焦虑、恐惧心理:脑梗发生突然,患者常出现恐惧、紧张等心理,在得到治疗后出现后遗症,对患者的心理打击较大,同时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导致病情加重。②失落心理:患者在出现后遗症后多存在失落心理,对医生、护理人员不够信任;同时由于生活受限,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这种转变对患者的心理打击较大;另外,患者表现出对家人的愧疚感,内心存在孤独感,在生活中少言寡语,甚至出现抑郁。③烦躁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不断衰退,患者的听力、记忆力等逐渐衰退,加上受疾病的困扰,经常乱发脾气,表现出对医护人员的不满等,易导致医疗纠纷。④依赖心理:由于脑梗后遗症患者的周期长,住院时间长,在经常得到精心的护理后,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同时对家人存在依赖感,期待家人朋友的看望,在生活中迫切希望得到照顾。

1.2.2心理护理措施

①环境:脑梗后遗症患者住院时间长,需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房间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清洁、卫生,增加患者舒适感;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被褥、病夫等,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出现褥疮[2]。可进行活动患者可鼓励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下棋等,保持心情舒畅。②调节患者心态:对患者的负面心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出现负面心态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3];多和患者沟通,为患者介绍脑梗后遗症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度,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耐心的解答,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态对疾病康复的促进作用,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心理调节;鼓励家属和朋友进行探望,让患者内心得到满足[4]。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尊重患者、关心患者,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康复,积极面对生活。

1.3观察指标

采取SAS、SDS评分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价,分值高表示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同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在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2所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15%、76.92%,P<0.05。

3 讨论

脑梗在临床上非常多见,该病是由脑组织供血减少导致的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出现脑组织坏死等病症,该病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同时发病突然,对患者的身心带来严重影响。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脑梗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虽然通过改善脑循环等治疗措施达到一定效果,但后遗症较多。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不断衰退,在出现后遗症后,多存在生活受限,对患者的心理打击较大,多出现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不配合治疗、抵触治疗等,导致病情延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应该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脑梗后遗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首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了解负面心态对疾病康复的危害,正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从而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体现出心理护理可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和康复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雪珠.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36).97-97,98.

[2] 李瑞.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0).217-218.

[3] 程红,徐耀凤,唐艳琳.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4).28-30.

[4] 裴龙梅.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5,(24).116- 117.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老年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