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及促进对策

2020-10-12沈立雯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现状幼儿园

沈立雯

【摘 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起点,幼儿园是孩子发展社会性的第一站。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各自的特点和使命,二者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家园共育形式多样,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不断改进。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对策

家园共育是指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完成对幼儿的教育。由于家庭在幼儿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幼儿园工作只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才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家园共育是所有幼儿园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当前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现状

(一)家园共育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当前,家园共育已成为幼儿园的常态化工作,形式多样,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概括起来,现阶段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依托各种家长组织,开展家园共育

(1)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由幼儿园牵头,遵循自愿原则,选择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幼儿园反映;协助幼儿园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带头学习并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以家长带动家长,发挥群体效应。

(2)家长学校。由幼儿园或相关部门牵头举办,主要职责是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

2.依托各种活动,开展家园互动

(1)通过家访,帮助教师获得幼儿家庭成长环境方面的信息。部分幼儿园会组织教师对新生、插班生等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家庭情况,并根据家庭特点制订相应工作方案,使幼儿园的工作开展更有针对性。

(2)通过家长会、游园会、家长开放日,帮助家长获得幼儿成长反馈信息。

幼儿园定期举行家长会、游园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摩,使家长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幼儿在园生活情况。同时,家园双方可以就教育理念、方法等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达到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效果。

(3)通过亲子活动、亲子作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定期举行亲子活动,如共同表演童话剧,共同讲故事,共同参加户外运动会等[1]。亲子活动不仅能增加亲子之间、家长之间的交流,还能提升家长参与幼儿成长的意识,促进家园之间的了解。

亲子作业是指幼儿园定期布置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的相关作业,有手工、书面作业或实践等形式。亲子作业不仅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成长,增进亲子关系,还能促使家长负担起部分幼儿教育任务,体现家园共育。

(4)设立家长助教,鼓励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家长助教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邀请具有某种职业资源、技能优势的家长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工作[2]。例如,请交警家长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医生家长讲解常见疾病预防措施等。家长不同的行业知识和技能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弥补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局限和不足。

3.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家园及时沟通、信息共享

各种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密切家园联系的目的。目前幼儿园常用的网络平台有班级微信群、幼儿园网站、公众号、家长俱乐部等。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将班级活动计划、一日生活情况传递给家长,还可以开展在线科学教育理念宣传、教育咨询指导,密切家园、家长之间的联系,提升家园合作有效性。

(二)家园共育问题明显,亟待解决

1.家园地位不平等,无法实现有效互动

在家园共育中,家园之间应是平等关系,在支持幼儿成长中发挥各自专长,但在现实生活中,双方地位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有的教师居高临下,扮演指挥者的角色,要求家长无条件配合,而不考虑家长的实际困难。例如,要求家长在工作日频繁参加各种亲子活动,给上班族家长带来较大困扰;很多活动要求不合理,且不尊重家长的反馈意见,独断专行,家长敢怒不敢言。同时,也有一些幼儿园过分要求教师取悦家长,对家长不合理要求一味满足,以达到“减少麻烦”的目的。家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双方的互动效果大打折扣。

2.家园共育活动限于表面,双方疲于应付

由于一些幼儿园对家园合作的意义、家园各自担任的角色等缺乏深入了解,很多活动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出现教师累,家长烦的情况。例如,有些幼儿园有自己的网站或公众号,但很久都不更新;一些幼儿园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只是让家长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幼儿园张贴出的作品、幼儿园创设的环境等,家长无法到孩子的教室里观看正常教学活动;幼儿园邀请家长来园讨论,但很多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家长也只是充当观众。

3.教育观念冲突,易引发家园矛盾

家长和教师由于各自身份、专业背景不同,在育儿观念、方法等方面普遍存在差异。很多家长教育观念功利化,过分看重超前性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当前很多长辈承担了看护幼儿的任务,容易把幼儿超前学习看作是面子有光。这与幼儿园教育理念相矛盾,导致很多家长抱怨亲子活动没有意义,因而参与积极性不高,或者干脆包办代替,违背了活动的初衷。而幼儿园也存在教师不善于和家长沟通、单纯要求家长合作配合的问题,易引发家园矛盾。

三、提升家园共育效果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摆正关系

1.正确认识家园共育的意义,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

针对一些家长不能正确理解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意义、消极应付的现象,幼儿园作为家园共育的主导方,应通过各种途径積极地帮助家长在观念上进行改变。可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家长学校等途径逐渐渗透科学的育儿观,使家长积极配合园方完成共育任务。

2.建立平等合作关系,明确角色定位

幼儿园应改变以往将自己定位为教育专家、命令发布者的角色,重视家长的作用,聆听家长意见并做出积极回应。教师应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目标,本着尊重的态度,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人性化的沟通方式,努力获得家长信任,使家长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从而积极配合园方工作。

同时,一些幼儿园也要改变把自己作为服务者、家长是消费者的错误定位,既要尊重家长的需求,也要支持教师坚持科学的教育观。同时,作为主导方,幼儿园可以定期举行家园座谈会,与家长一起研讨家园共育的新方法,交流育儿心得,帮助家长转变育儿观念,让家长明确自己在家园共育中的辅助者角色,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二)提升沟通合作水平,拓展共育途径

1.开展沟通课程培训,提升教师沟通水平

幼儿园是家园共育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全体教师要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或辅导,提升沟通合作的有效性。例如,可以邀请专家开展相关讲座,进行理论传授和有效沟通技巧指导;可以开展家园合作活动研讨会,鼓励教师开展相关课题和项目研究,并辅之以激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提升专业水平。

2.合理安排家园活动的时间和任务,实现家园共育人性化和精细化管理

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家长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安排学期活动次数;增加活动时间的灵活性,让家长选取适合自己的参与时间,减少与工作的冲突。教师根据幼儿家庭教育资源情况、家长特点合理布置亲子作业,进行差异化指导。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对活动过程、活动记录、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做充分准备和合理安排,保证每一次家园合作的有效性。

3.拓展家园合作途径,建立多途径、多方式家园合作模式

在传统合作途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宣传、展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等功能;拓展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如体验式家长会、阶段性助教、家长义工等,让家长在体验互动中感受、交流中分享、实践中感悟[3];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开发新的共育内容和活动的空间,共同开发教育智慧,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现状,要提高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认识,摆正双方的关系,要提高沟通合作水平,拓展共育途径。

参考文献:

[1]周绮.家园共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探析[J].成才之路,2015(05).

[2]刘潇.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3]朱霞.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策略及尺度[J].中國校外教育,2017(21).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现状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