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互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12周锋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周锋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对师生互动教育模式的应用分析,能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这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优质教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先对师生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进行分析,之后对师生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予以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做好课堂互动研究,提升师生互动质量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目标。然而,从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较为单一,互动活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使得师生互动无法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由此步入困境。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及探究能力,做好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的教学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

一、师生互动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础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能以此为基础为学生设计语文课堂互动学习任务,让学生可以在他们能力范围内通过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互动,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学习。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忽视因材施教原则,导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不会,基础优秀的学生不够学。所以,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对课堂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做好因材施教原则的应用研究至关重要。

(二)公平公开

公平公开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关键原则。所谓公平公开,是指课堂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地位要平等,杜绝“一言堂”,由此来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热情,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很多教师的课堂互动只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互动多围绕教师展开。这种错误的互动学习模式既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所以,必须让学生与教师处在同等地位上进行互动,由此做到在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现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原则。所谓寓教于乐,是指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服务,要能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保证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收获成就感、自信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喜欢上语文知识。但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来看,寓教于乐并没有真正予以落实,一切互动学习行为都具有明确的目的,这让学生感受不到自己在互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导致互动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寓教于乐是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教师要竭尽所能去追求寓教于乐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意识。

二、师生互动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师生互动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肩负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任务。通常情况下,从课堂导入效果就可以判断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做好课堂导入环节的师生互动研究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导入环节的师生互动以教师提问或讲述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能达到复习和预习的效果,但无法调动学生的热情,从而影响他们在课堂学习当中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必须进行课堂导入的创新,让学生有机会与教师进行探究性互动,由此来完成对他们的思维启发和兴趣调动。例如,在进行《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秋天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产生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笔者与他们进行“你对秋天有什么感觉?”的互动讨论,让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秋天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些拘谨,于是笔者就先说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抛砖引玉,让他们想说、敢说、能说,从而完成课堂导入环节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师生互动在文本分析环节中的应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因为绝大多数知识都是以课文的形式予以呈现的。想要让学生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就必须先培养好对他们的文本分析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文本分析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读课文、找生字、分析课文、概括中心思想等几个环节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模式相对单一,而且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自主权,师生互动只是教师单方面布置任务,学生予以完成而已。对于师生互动学习模式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学习,并能与教师进行交流,实现两者之间的思维交互。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以确保他们可以在与教师互动时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例如,在进行《太空一日》的教学时,笔者就采用了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授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去进行学习,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然后针对课文中的内容与他们进行互动讨论,并让他们在互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在将其予以改正的同时,实现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学习。

(三)师生互动在课堂训练环节中的应用

课堂训练环节是指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为考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而专门设计的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在课堂训练环节中的应用,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训练环节的师生互动多以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为主。这种方式虽然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但在互动效果方面相对较差。所以,教师要对其予以创新,让学生可以在互动训练中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例如,在完成《背影》一课的教学后,笔者让学生参考课文进行回忆,想一想自己与父亲之间有没有独处且让自己记忆犹新的事件,尝试将其讲出来与同学分享。在分享过程中,笔者会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让他们感受到父亲生养自己的不易,進一步调动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父亲的无礼举动,从而培养他们“孝亲敬老”的价值观念,助力于实现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四)师生互动在课后作业环节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环节的互动是指师生之间针对作业所进行的互动行为。在课后作业互动环节中,教师除了要布置、检查作业外,还要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完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方法,从而让他们在互动过程中实现作业完成能力的提升,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以课后作业为基础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鼓励式的评语对学生予以认可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作业方面的付出能被教师所关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可以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发展健全的人格,最终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和求知需求,并在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语言、行为互动,来完成相互之间的思维交互,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并获得学生的学习行为反馈,从而真正做到在完成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实现初中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温景岩.浅析初中语文阅读如何有效开展合作互动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

[2]王小元.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03).

[3]陈积忠.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

[4]陈从芳.互动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9(12).

[5]赵喜成.初中语文如何有效开展合作互动教学[J].教育观察,2019(37).

[6]陈学军.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浅谈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