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广东山区乡镇劳动力回流路径研究

2020-10-12凌国钧梁宏图姚晓华陈雯婷张倚涓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凌国钧 梁宏图 姚晓华 陈雯婷 张倚涓

摘 要:“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是农村青年劳动力,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劳动人民观念的革新等原因,现今农村青年劳动力不断外流致使农村发展劳动力缺失。缩小城镇差距,实现山区乡村振兴,吸引劳动力回流是农村发展关键的一步。劳动力回流能够使当地的人力资本得到补充其次,为当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能够帮助完善当地返乡创业的环境。本文将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作为我们调研的样本点,以岭背镇的纪实文本数据与问卷数据为依据,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以及当地政府的公开信息,综合分析其劳动力外流的现状与原因,为劳动力回流打造良好的路径及创新制度环境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广东山区乡镇;劳动力回流;路径探究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1.037

1 研究背景

1.1 社会背景

20世纪80年代,国家致力发展中小城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补给,并且国家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开始转向非农业生产领域。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如今,农村已经成为缺乏青年劳动力的“空心村”。21世纪以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地区的部分工业和资本开始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带动了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并且在新时代下,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关系国民生计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这一战略的实施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效推动乡镇全面振兴。

1.2 岭背镇背景

岭背镇位于清远市阳山县北部,是一个被大山环绕的山区乡镇,位于广西、湖南与广东三地的交界处。国道323线、省道260线横贯,交通条件便利。基于发展水平与距离等原因,该镇大多数的劳动力都往珠三角地区务工。岭背镇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山区小镇,经济发展水平低。过去,劳动力主要靠务农以及在附近的矿区务工生存。近年来,广东在改革发展的背景下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开展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来促进山区乡镇发展。岭背镇政府积极建设当地的基础设施,扶持当地落后贫困乡镇,为外流劳动力回流的意愿创设条件。例如岭背镇的特色产品规模化种植、温氏企业的投资、香料扶贫基地的建设等扶持项目,有利于带动广东山区乡镇的发展,当地这些具体规划与措施,为劳动力回流做了铺垫。虽然在40年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依旧是主流,但是农村劳动力回流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优化劳动力回流的路径及其环境与制度,探究劳动力回流、如何促进流出地的发展是极其必要的。由于本地就业环境与条件及劳动力本身的一些相关因素,有部分外流劳动力正在回流。并且岭背镇政府现阶段正努力地、积极地进行招商引资,挖掘当地的可开发资源,实施扶贫项目,为扶植当地贫困村落的发展来带动当地的就业。

2 岭背镇劳动力现状

2.1 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根据纪实调查结果,转移劳动力人群中中青年占比为80.7%,年龄从16岁到55岁不等,但26-45岁的居多,并且主要为男性劳动力。家庭外出就业人口占据家庭总人口数量比例较大。虽然他们转移到外地就业,但是没有将户籍迁移,只是在就业地区暂时性长期居住,逢年过节回到岭背镇的家生活。他们的人均月收入一般在4000元至7000元,外出打工的月薪基本足够维持家庭开销。

2.2 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分析

“家”是人们生活的中心,在农村仍旧存在“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转移劳动力在能够满足家庭基本需求的情况下,选择就近地区就业。通过访谈纪实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岭背镇村民的传统观念较强,传统观念对劳动力转移的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转移就业的地区远近还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有关。罗斯(A.M.Rose)于1958年在《迁移的距离与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一文中研究了流动距离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他提出这样的假设,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流动距离的远近。斯塔布(H.Stub)用实证材料验证了罗斯的假设。有61.4%的年轻劳动力选择转移到本省的大城市就业,主要是距离清远较近的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佛、深地区。

2.3 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行业分析

过去,劳动力外流受时代发展和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从事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如今的中青年劳动力主要出生在20世纪80~90年代,相较于以前他们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农村各方面的条件落后,所以提高程度不大。这些劳动力外流时的年龄大都是15-16岁,主要是小初学毕业,占比40.35%。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选择就业的行业一般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比45.6%和33.33%。而且工作职位多数为普通员工,极少能够达到管理阶层。有少量转移的劳动力从事工商业或互联网等行业。

3 岭背镇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分析

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是经济欠发达兼山区乡镇地区,经济总量低且发展缓慢。农业产业、非农产业发展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赶不上农村劳动力增长的速度,留守本地经济成本与收益不平衡,而从实地了解和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七至八成的家庭都会有劳动力外出务工。因此,劳动力流失是广东山区乡镇普遍存在的现象。接下来从以下几点探究其原因。

3.1 两地预期收入的差异可以平衡家庭整体与个人外出两方面的利益

根据问卷数据及纪实数据,当地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综合考量了当地、家庭及自身的各种“经济”及“非经济”因素。阳山县2008—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65-12124元,逐年有上升的趋势,但是整体收入还是相对较低。因为多数中青劳动力是家庭收入的主要创造者,肩负着持家养口的重任,无疑会选择收入可观的地区就业。选择留守当地的劳动力,多数以售卖农产品打零工或务农性的工作来增加收入,但是由于山区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低且不稳定。所以,劳动力留守当地,即使每增加一個家庭劳动力对家庭总收入的增加是微弱的,无法承受新时代下高物价的家庭总支出,如表1。而相比之下,珠三角城镇地区与清远山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图1。鉴于两地之间城乡收入差距,与其在家靠务农为生不如外出寻找有固定收入的工作为佳。因此,站在整个家庭收益最大化的角度下,衡量两地之间收入差距,满足各项预期家庭基本生活支出与取得的预期收入抵消后仍有剩余这一预期后,做出了外出务工这一理性经济行为。

3.2 外地就业行业特点与劳动力自身需求相契合

根据问卷数据和纪实数据,外出务工人群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低端服务业和建筑业等以工资收入为主的月薪行业。27.03%的劳动力选择外出是因为留守本地所获得的收入无法保障家庭开销。25.86%的转移劳动力由于家庭的原因而看重一份工作的稳定性。同时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比70%,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大多只能提供基本的体力劳务服务。因此,在自身欲望与实际条件衡量之下,他们倾向选择与自身能力相契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低端服务业进行就业。

3.3 当地就业机会少,发达地区弥补了转移劳动力就业机会的缺失

岭背镇是广东经济欠发达山区乡镇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差距大。与珠三角地区相比,阳山县生产总值几乎是成水平线状态,逐年增加的生产总值微弱,人均GDP较低。产业少,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少,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加上当地属于山区,交通不便利,增加了贸易成本,更降低了产业发展带动产业就业增加的可能性。相反,珠三角地区,产业发达,人均GDP较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两地供需之间在数量上的差额促使当地劳动力流向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效弥补了岭背镇就业机会的缺失。

4 劳动力回流对当地的影响

4.1 使发展资源回流,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经济财富资源与经验,回乡自主创业,既可解决自身的就业机会,还能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如果创业项目产值相对较大还会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与政府合作进行产业扶贫项目,实行精准扶贫;劳动力在外发展形成了自身技能的差异性,劳动力回流带来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双重回流,可以为山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激发经济活力。

4.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壮大农村发展力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回流劳动力外出就业经历会对其职业素养、文化知识等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青年一代劳动力学习能力较强、精力旺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大力培育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聚集共同协作发展,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提高农村农业造血功能,壮大农村發展力量,促进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

4.3 当地现有基础设施受冲击,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导致再度外流现象

劳动力回流有可能会对当地原有的医疗、卫生、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产生一定的冲击,政府不但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可能性。这无疑加大了财政支出,如果回流量持续过大,加上乡镇发展、乡村振兴与城镇化、优化劳动力回流路径等不同步进行,就业岗位满足不了回流劳动力,“回流效应”被削弱,很有可能导致劳动力再度外流现象,甚至产生不回流的念头。

5 路径探究与优化

5.1 盘活土地资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农业财政补贴,多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吸引回流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扶持“一镇一特”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劳动力回流路径。在土地确权完成的基础下,产业扶持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并举,发展沙田柚产业,促使农民增收。首先,盘活土地资源争取土地收益最大化。农民以部分土地入股沙田柚产业扶持项目基地,参与基地分红;鼓励农民利用承包剩下的土地建设小型家庭农场,自家种植沙田柚,并提供生产经营等保障手段助力农民增收。其次,政策倾斜支持沙田柚产业发展。涉农专项资金及财政补贴优先流向沙田柚产业,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农业补贴,并制定落实相关奖补措施,借助政策倾斜减少基地生产成本。再者,做好沙田柚产销对接工作。企业、农户、基地签订三方收购协议,由企业收购基地及个体种植户的沙田柚;举办“柚子节”及其他文化旅游活动宣传沙田柚,提升当地沙田柚知名度,以此为基地、个体种植户寻找卖家;两种方法销售沙田柚,降低收益风险。通过发展沙田柚产业,为农民提供相对满意的收入,多举措吸引劳动力返乡助力产业发展。

5.2 发展乡村链条式服务旅游业,增加就业机会

“产业+金融”“旅游+农业”双管齐下发展当地乡村旅游业。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和沙田柚专项贷款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农村,形成社会资本和政策倾斜合力发展沙田柚产业的良好局面。依托沙田柚产业,一体化布局发展。多方合作开发种植园采摘、农艺园参观、垂钓基地,提供体验式服务;发展阳山鸡和珍禽养殖、大棚蔬菜和丘陵果园种植,为旅游餐饮业提供绿色无公害种养殖农家产品;规划自行车线路、登山线路和徒步穿越农田丘陵种植园,打造美丽乡村田园精品旅游线路。乡村旅游业涵盖了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两个领域,促使其交互融合发展,形成链条式服务旅游业吸引客源,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劳动力回流。

5.3 承接珠三角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合作共赢

随着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越来越小。同类型的产业户越来越多,同区域及不同区域的竞争越来越大,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迫在眉睫。岭背镇劳动密集型产业少、竞争小,并且土地条件能够满足产业入驻。承接珠三角地区转移的产业,有利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和环境的污染也得到一定的改善。也有利于岭背镇产业结构的优化、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能够有效地吸引“安土重迁”,以家为中心等原因而转移的劳动力回流。

5.4 做大做优乡镇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增长

岭背镇在进行全域旅游开发时可有选择性地将资源向某些产业倾斜,如当地的柚子产业。岭背镇可参考梅州市的做法,制定一份适合本镇柚子产业发展的规划,着重培育本镇柚子产业,同时阳山县在与珠三角等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上进行过产业扶贫项目的合作的基础上展开深入合作,借助对口帮扶企业的市场渠道销售产品。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央会转移支付2亿元的资金直达市县、基层。阳山县政府可向市财政局申请经费成立阳山县乡镇柚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阳山县政府统筹分配此项资金给乡镇柚子产业相关的领域,并联合当地企业以及农村合作社打造“阳山特色——岭背金柚”区域公共品牌。岭背镇可通过阳山县政府与当地商会、农村合作社成立电子商务协会,以“电商扶贫、县长带货”的形式,开辟一条新的线上销售渠道。建立集仓储、物流、冷链运输为一体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助力柚子产业发展。阳山县在稳定原有的柚子产业这一基本盘上,做大做优岭背镇特色产业,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吸引回流。

6 结语

纵观近年国内农村发展形势,农村发展正处于一个发展大变革时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各地政府正在积极实施相关的发展措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广东作为我国的一个经济发展大省,不能在关键时期拖后腿,必须重视山区乡镇的发展,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加入全面小康行列。阳山县岭背镇资源丰富,交通通畅,但是劳动力的缺失在发展上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充足的劳动力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吸引劳动力回流是农村发展必不可挡的趋势。对外输出当地的特色商品,对内招商引资。盘活土地资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一镇一特”的柚子特色产业增加就业吸引劳动力回流;紧跟已富乡镇的步伐,借鉴成功有效的发展经验等积极措施吸引转移劳动力回流,为山区乡镇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楚永生,王云云,高頔,等.否定之否定:刘易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比较与改进——兼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9,16(05):103-111.

[2]任远,施闻.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回流效应[J].人口研究,2017,41(02):71-83.

[3]高娜,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4]董昱汶.财政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以威海文登西洋参产业为例[J].金融经济,2019,(16):50-51.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