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自贸区实现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关键点研究

2020-10-12张洁黄毅华

中国市场 2020年25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自贸区生物医药

张洁 黄毅华

[摘 要]云南省获批成为自贸试验区,昆明市面临机遇,深刻分析现有条件和环境,提出实现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关键点是要把握人才队伍要素建设,推进海外多边开放创新,进一步深化创新平台的国际合作,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关键词]自贸区;人才;科技创新;生物医药;国际合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5.018

1 引言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在云南、河北、广西、黑龙江、江苏和山东6个省内新设自贸区,由此形成一个“沿海+内陆+沿边”立体多方位全辐射的自由贸易格局[1]。昆明市作为新设自贸区,如何实现其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全国自贸区方阵中实现跨越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和面向南亚东南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目前势必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根据《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共104条试点任务,其中云南“首创”政策25条。云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86平方千米,涵盖三个片区:昆明片区76平方千米(含昆明综合保税区0.58平方千米),红河片区14.12平方千米,德宏片区29.74平方千米[2]。其中昆明片区范围为:东至东绕城高速公路,南至广福路、南绕城高速公路,西至盘龙江、明通河,北至人民东路。昆明片区定位在加强与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枢纽、信息物流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3]。昆明市现在有较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文章通过分析昆明市现有条件,拟探索昆明自贸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关键点。

2 昆明市创新生态环境简述

2019年围绕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昆明市已经成功实施了“3中心2平台”建设,即打造信息及芯片、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3大产业创新研发中心,构建科技服务产业、国际科技交流合作2大平台,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申请交易、科技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关键核心指标(4大指标)形成有力支撑。

2.1 资金引导科技创新效果显著

2019年昆明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预计达到60%,实施《昆明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实施办法(试行)》后,R&D经费投入强度(全口径)预计超过2.4%,昆明市R&D投入年平均增长17.7%,高于全市GDP的增速,也超过全国R&D投入年均增幅水平。

2.2 创新载体建设初具成效

加快建设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众创空间、创新团队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截至2019年,全市共有各级重点实验室118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508个。

2.3 人才建设稳步推进

深入实施“春城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持续跟踪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引才机制。一是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引才机制,探索多样化引才方式,鼓励用人单位柔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急需紧缺人才(团队)。二是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持续跟踪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昆明市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培养支持力度。2019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达到1705人。

2.4 培育创新主体刺激经济

围绕全市“188”重点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让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催生发明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等相关科技指标稳步提升。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预计占全省的69%;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028件,技术合同成交额57.64亿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突破60个,国际专利申请量(PCT)达到238件。

3 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点分析

根据《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昆明市实施方案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求,结合《昆明市区域性国际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措施》,昆明市要明确提出——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创新中心门户是现阶段自贸区实现后发跨越发展的关键点。昆明市自贸区科技创新发展要推出“两项探索”和“两个试点”,推动科技创新生产要素的对外开放,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具体而言,“两项探索”是指探索外籍及港澳台人才管理权限问题,探索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創新平台海外共建问题。“两个试点”是指建设外国高端人才“一卡通”试点,建设仿制药“研发中心”试点。具体建议如下。

3.1 开展对自贸区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

3.1.1 建立自贸区人才保障制度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4]。自贸区有大量人才涌入,而且这些人才呈现出多样化和高端化的特点,这样的集聚必然对整个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自贸区必须实施有预见性的打造工程,通过建设相关政策体系,形成高端人才凹地。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才能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建设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制定和完善引进人才的政策激励制度,加快人才保障的平台建设,完善创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拓展科技与管理服务空间,强化各项人才保障组织领导工作的维度,建构自贸区的人才保障制度体系。

3.1.2 完善自贸区人才流通机制

开展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重视提升人才引进的便利水平,即除了人才奖励制度的建立,还要有保障人才自由流动的制度安排,尤其是对于境外人才的流入。为此,昆明自贸区深化开放需要在境外人才管理权限下放、境外人才管理长效机制、境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等方面做出进一步改革探索。

3.2 推进开放创新深度融合

进入自贸区建设阶段的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应该就开放与创新融合进行探索,推进开放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这不仅是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自身转型的需要,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需要,更是成为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需要,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的探索。

3.2.1 提出科技成果双向循环系统

开放型经济是一个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循环系统[5],而科技创新发展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因此依托自贸区建设探索科技成果“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发展模式,是新時代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路径。要实现科技成果双向循环的更高层次开放,就必须着力提升创新资源平台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用好国内和国外的市场和资源。

3.2.2 深化“一带一路”创新平台国际合作

在自贸区特殊制度背景下,要以科技创新支撑自贸区与昆明市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充分调动区域创新主体活力与积极性。企业作为最具创新力的主体,仅仅依靠政府扶植,无法从根本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进而无法有效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因此,在自贸区建设中要充分重视引导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集聚作用方面的研究,引导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共建创新平台,通过政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协同联动,与周边国家共建成果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多元化科技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带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通过平台共同开展科技创新以带动区域产业发展,达到区域经济发展效用最大化目的。

3.3 做大做强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是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全市“188重点产业”要求的重要优势产业之一,是昆明现阶段亟待形成产业集群,实现弯道超车的重点部署领域之一。昆明现已在昆明医科大学建立昆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创新中心,有力地推动了昆明在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等方面的发展。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新医改政策的落实带来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整个行业呈现出新的特点,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必然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3.3.1 健全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制度

进一步加快仿制药研制和上市。在自贸区中,针对仿制药设立专门的行政审批清单,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审批流程梳理,加快审批速度。对仿制药、原研药、专利药建立统一招标评价制度,以加快产业的研发速度。对其中获得了国外上市许可的药品,迅速开展一致性评价和证明与原研药的生物等效性证明,并通过相关审批纳入医保目录以提升药品市场化速度。

3.3.2 建立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仿制药研发平台和销售平台。生物医药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流通、服务和消费几个环节[6],在产业发展中,遵循木桶原理,即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相对较薄弱,整个产业发展将受到薄弱环节的限制。借助信息化技术,厘清产业链条,解决产业发展的空间障碍,是当前昆明市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包含生物医药产业的生产与流通、服务和消费等环节的公共服务平台,对接需求和供给信息,可以有效地提升产业研发速度和市场化进程,提升生物医药技术和产品质量,关注研发,同时实现生产和市场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孙长久.中国自贸区形成“沿海成片、内陆连线”新格局[EB/OL].http://sike.news.cn/statics/sike/posts/2019/08/219549518.html,2019.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8/26/content_5424522.htm.

[3] 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76平方公里片区划为自由贸易试验区[EB/OL].http://www.km.gov.cn/c/2019-08-27/3097991.shtml,2019(8).

[4] 常燕军.强化对自贸区人才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的对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5):33.

[5] 张二震,戴翔.江苏自贸区建设的目标与思路[J].唯实,2019(11):52-55.

[6] 江冬英.福建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4):163-164.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自贸区生物医药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