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的相关性

2020-10-12赵翠王兆鹏侯瑞王璐尹成淑黄占强郭艳娥王义围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行为障碍眼动帕金森病

赵翠 王兆鹏 侯瑞 王璐 尹成淑 黄占强 郭艳娥 王义围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河北 承德 067000;2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之一〔1〕,有研究发现约7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表现,且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最为常见和典型〔2~4〕。近年来随着睡眠监测技术的提高,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被日渐重视。有文献报道〔5〕,神经变性疾病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生存质量。但临床中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结构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报道较少,因此本文就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及多导睡眠监测,以此分析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病房和门诊收治的112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依据中国帕金森病2016年的诊断标准。剔除标准:①有脑血管病、脑炎、脑部肿瘤、多系统变性等神经精神类疾病合并存在的患者;②近期内服用过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③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病情病危者;④嗜酒或者有滥用药物行为存在的患者。⑤患者本人或看护人员不能明确的回答调查人员问题,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配合评估者。

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依据是否存在RBD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6~84岁,平均(74.52±3.50)岁;文化程度,文盲、小学、中学及以上学历患者例数分别为23例、24例及5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58~85岁,平均(75.12±4.21)岁;病程最长为12年,病程最短为6个月,平均病程(4.15±0.91)年;文化程度,文盲、小学、中学及以上学历患者例数分别为29例、23例及8例。两组性别、年龄和文化水平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技术检查,观察指标为非快速眼动(NREM)1+2期睡眠比例检查、NREM3期睡眠比例检查和快速眼动(REM)期睡眠比例;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潜伏期和睡眠周期、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觉醒指数、总睡眠时间等均进行监测。患者均连续检查两夜,以避免初夜睡眠心理及环境的不适应,同时禁止告知患者或者家属第一夜的测量结果,以避免对患者第2夜的测量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6〕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7〕进行认知功能筛查。患者的指导工作均由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于填写量表之前完成,主要告知患者进行量表检查时的沟通和注意事项。进行量表检查时,工作人员不得给予患者任何暗示或提醒。MMSE共包含30项题目,每题的分值均为1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根据不同文化水平划定判断标准,文盲组≤20分,小学组≤23分,中学或以上组≤27分判断为痴呆。MoCA量表共涉及8个维度,评分越高患者认知功能越好。满分30分,如果受教育年限≤12年则加1分,最高分为30分。≥26分属于正常,<26为认知功能异常。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睡眠结构数据 观察组NREM 1+2期睡眠比例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NREM 3期睡眠比例和REM期睡眠比例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NREM 1+2期、3期睡眠比例和REM期睡眠比例情况〔n(%)〕

2.2两组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潜伏期、觉醒指数及TST、SE、REM睡眠周期情况 观察组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潜伏期及觉醒指数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观察组REM睡眠周期和TST、S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相关指标比较

2.3两组MMSE与MoCA评分 观察组MMSE评分与MoCA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MMSE评分和MoCA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目前随着临床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研究的逐渐深入,认知功能障碍逐渐受到关注。有研究发现〔8,9〕,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约为38.2%,但发病率也有争议〔10,11〕,可能由于患者的纳入标准不同、缺乏统一的认知功能评定量表与评定标准等因素相关,此外,认知功能评估亦可受患者的年龄大小、文化水平、是否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存在等因素的影响,甚至可对环境评估产生不良影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是睡眠障碍的一个特殊表现,该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即为快速眼动期睡眠期肌肉迟缓及快速眼动期睡眠期全部骨骼肌活动性增加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睡眠和生活质量,且对其伴侣可产生严重伤害。临床病理学研究〔12〕认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同帕金森病之间有密切关联存在,若帕金森病患者的脑部杏仁核、蓝斑下核或者网状核受损以后,调节REM睡眠出现障碍,进而导致患者发生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以往临床研究表明〔13〕,若患者的睡眠质量差状态维持的时间较长可以直接降低其认知功能,但是目前临床仍尚未完全阐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结构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中的结果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与认知障碍,且伴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症状的患者更为严重,提示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可能影响其认知功能。经病理学证实黑质纹状体多巴胺代谢障碍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表现,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纹状体脑血流灌注易发生异常情况,在上述基础之上给予患者多巴胺能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将疾病症状改善;此外,临床有研究〔14〕表明,帕金森病患者的额叶前端皮质多巴胺投射系统对认知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推断帕金森病患者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出现认知损害可能出现类似病理改变。帕金森病合并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可能提示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进一步发展,临床医务工作人员需警惕认知功能的异常,特别是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严重,疾病进一步发展即可进展为痴呆,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对于帕金森患者需关注睡眠、认知功能情况,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疾病治疗方案制定。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常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和睡眠结构紊乱,临床可结合检查情况及患者的具体表现给予其针对性的干预与治疗,以促进预后改善。

猜你喜欢

行为障碍眼动帕金森病
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的研究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超声心动图评价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心脏形态及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海豹的睡眠:只有一半大脑在睡觉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