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技术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及疾病病原学

2020-10-12邹晓光杨兆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支气管镜重症肺炎

邹晓光 杨兆辉

(青岛市黄岛区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555)

肺炎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其严重程度主要受到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播散、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影响〔1〕。若肺炎患者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护士急性呼吸衰竭需要通气支持,或出现低血压及休克等症状,则可判断为重症肺炎〔2〕。重症肺炎患者比较容易出现呼吸衰竭情况,其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嗜睡、烦躁、意识障碍等〔3〕。在重症肺炎的诊断中,需要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检查项目,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最终进行判定〔4〕。在近几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治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有损伤小、检查结果可靠等众多优势〔5〕。本研究旨在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疾病病原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1至2018年11月随机抽取青岛市黄岛区重症肺炎患者200例。其中男135例,女65例,年龄58~83岁,平均(70.25±5.36)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重症肺炎;获取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伴随其他心肺肾重症疾病者。

1.2方法

1.2.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应用奥林巴斯BF-P260F,患者给予异丙酚复合麻醉。应用1%利多卡因做鼻腔、咽喉表面麻醉,同时监测患者病变部位。应用生理盐水在37℃温育后做支气管肺泡灌洗。针对局部炎症较重患者,或是痰栓而引发肺不张患者,反复灌洗,同时做刷检钳刷洗,利用4 000 U α-糜蛋白酶行局部灌洗或保留。应用活检钳小块支气管黏膜组织钳夹后做病理检查与电镜检查。活组织检查部位是左上叶与左下叶交界处的嵴部或是右上叶与中间支交界部位的嵴部〔6〕。

1.2.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做细胞学分析。实际操作位,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应用1 500 r/min 4℃,离心10 min,弃去上清后,应用姬姆萨染色法对沉渣作染色,同时在40倍光镜下选择600个细胞实验室分类计数。针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做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对MP-DNA做定量检测〔7〕。

1.2.3CT检查 患者在24 h内完成胸部CT与床旁胸部X线检查,由同一位影像科意医师给出诊断结果。

1.2.4支气管黏膜组织病理检查 针对样本做2%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做切片,切片厚度为5 μm,标本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实施光镜检查,应用2.5%戊二醛固定投射电镜标本,切片厚度70 nm,行醋酸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利用5 000~60 000倍投射电镜对纤毛超微结构做观察。

1.2.5病原学分析方法 指导患者用清水漱口,咳出痰液放置到无菌痰盒中立即送检,针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用无菌吸痰管从器官内吸除,低倍镜视野下多核细胞>25个,上皮细胞<10个的痰液标本为合格标本。细菌培养方法为,将处理后的痰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培养,18~24 h后观察菌落特征并染色。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种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 两种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n(%),n=200〕

2.2两种方法敏感性对比 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对比差异显著(均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敏感性比较(%,n=200)

2.3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构成 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构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达25.00%(50株),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所占比例为20.00%,再次为铜绿假单胞杆菌与肺炎支原体,均为15.00%,阴沟肠杆菌和被葡萄球菌为10.00%,肺炎链球菌为5.00%。

3 讨 论

肺炎反复性较强,且比较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8〕。根据患者肺炎疾病与治疗特征的分析,多数肺炎患者病理都显示出疾病程度较重且发展速度较快,这一点与救治及时性及预后具有重要关系〔9,10〕。肺炎发病后,患者多伴随发热、咳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表现,初期症状与感冒临床表现相似,导致患者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未加以重视,导致延误治疗时机,这也是多数患者肺炎恶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11~13〕。关于肺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以往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肺炎发病后的病症表现可分为三个方面展开分析:①一般症状〔11〕。发病后,患者出现发热、厌食、烦躁等情况,发病初期体温在38~39℃,有部分患者温度可达到40℃,同时患者还可伴随精神萎靡、腹泻等临床表现,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出现呕吐或是呼吸困难等情况〔14~16〕。②呼吸系统症状。发病后患者会频繁的咳嗽,随着病情发展可转变为刺激性的干咳,咽喉部存在痰鸣音,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在剧烈咳嗽时出现呕吐情况。③其他系统病症表现〔16~19〕。发病后,患者可出现尿少、四肢水肿、昏睡、腹泻、腹胀等多种临床表现。肺炎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引发相关并发症,其危险性较高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①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患者多处于躁动不安状态中,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可能会导致肝脏增大、下肢浮肿等,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患者心力衰竭〔20~23〕。②呼吸衰竭。发病期间,呼吸困难是主要临床表现,呼吸早期加快,在重症使其减慢,危重时期心率加快或减慢可能导致患者陷入到昏迷或抽搐状态中。③缺氧性脑病。肺炎呼吸困难导致严重缺氧时,患者可能出现呕吐、头痛、嗜睡等症状表现,进一步增加了脑病发生风险,且一旦发生病死率较高〔22~24〕。

重症肺炎也就是病情较为危重的肺炎患者,其疾病的严重程度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局部炎症发展、肺部炎症的播散、全身炎症反应等,一般情况下发现患者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情况,可评估其属于重症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发生的病因,有关学者认为,在伴随心肺基础或附加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感染肺炎,或是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可增加肺炎的严重程度,甚至可直接导致患者的死亡〔24〕。同时,高龄也属于重症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若患者的年龄超过65岁,存在糖尿病与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重症肺炎的发生风险。另外,肺炎患者若存在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嗜好,同样会增加重症肺炎可能性。关于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首先,重症肺炎患者比较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现象,同时肠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精神萎靡、嗜睡、烦躁、意识障碍等,还存在着一定的脑疝风险。其次,重症肺炎患者可导致循环系统受累,其具体表现为,脉搏微弱、心率加快、肺部湿啰音加重等,可出现休克等症状〔19〕。

临床中针对重症肺炎可采取多种检查方法,①细菌学监测。其明确诊断标准为血液或是胸液培养出病原菌;虎溪大道标本培养出肺炎支原体滴度呈4倍以上高度;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提升;血清或尿的肺炎链球菌抗原测定阳性〔25〕。②血常规与痰液检查。细菌性肺炎血白细胞计数多会出现增高表现,中粒细胞多会超过80%。痰液检查中可发现痰液呈换色、黄绿色等,痰液中白细胞明显变多,且出现聚集现象。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多会正常显示或趋于正常,也有少数患者轻度升高或降低。继发细菌感染后,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会出现增高表现。痰涂片中能够发现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痰培养不会导致病菌的进一步生长。③血气分析。在肺炎发生时,基于发热或胸痛等病症的影响,导致患者可出现呼吸频率加快现象,同时也可发生呼吸性碱中毒等情况。在重症肺炎发生后,基于通气-流量比例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可出现较为严重的低氧血症。④其他检查。在重症肺炎发生后,患者可能会出现C-反应蛋白上升、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改变等提示细菌感染的变化,为此,可对以上几项指标加以关注,辅助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

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具体为将细长的支气管镜经由口或鼻置入到患者的下呼吸道,能够直接进行气管与支气管病变的观察,同时还能够结合病变做相应的检查及治疗。在现代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技术为支气管肺泡灌洗,具体所指向的是经支气管镜进行的无创操作,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可将其检查结果作为可靠依据。经由向肺泡内部注入适当的灌洗液,可在肺泡水平分析相关信息,具体涉及到炎症细胞、免疫细胞等,能够对病情发展程度以及预后进行评估。

关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以往有关学者曾有指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肺炎疾病的临床诊断、疾病发展程度评估、肺炎的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也有学者提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临床中应用有创伤小、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众多优势,为此,近年来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实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结果从检测结果可靠性上进行了检查方法的评估,能够发现,与常规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结果更为可靠,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最为贴近。能够发现与CT进行对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特异性更高,且敏感性更高。重症肺炎的诊断多会参考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指标、胸部X线等,但是缺少对肺部内部情况的评估,也无法明确引发重症肺炎的病原菌。肺炎血培养阳性率较低,且常规痰液培养基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在病原学诊断上会面临诸多困境。应用痰液培养结果,约有50%的患儿不能够作出病原学诊断,为此,医生需要凭借经验对治疗方案加以调整,治疗效果无法保障。就重症肺炎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出现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黏稠、无法自主排出。而纤维支气管镜基于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在直视条件下对患者气管与肺部炎症情况加以观察,尤其是外径1.3 mm的超细设备,促使管径能够渗入到肺段、亚肺段支气管等,能够进一步对小气道病灶其与进行观察,为病情评估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另外,纤维支气管镜在直视下做气管内吸等获取标本,做微生物病原学检查,能够有效降低标本的污染了,检测结果更为直接且可靠。基于此,导致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的检出结果精准度更高,且灵敏度也相对较高。

发现重症肺炎的主要病源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发的炎症。在重症肺炎患者的抗菌治疗期间,临床中多会面临特异性病原学诊断困难、病原学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难于明确等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抗生素的选择及联合方案制定。

在治疗方面,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应该在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尽量减少呼吸作功,避免肺泡萎缩,从而改善氧合功能及主管气促感觉。在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诊治方面,所关注的应该是早期诊断,早期对症治疗,同时强化对脏器的保护性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则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可引发坏死性肺炎等,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可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引发慢性咳嗽等。以支原体肺炎为例,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是非典型肺炎中的一种,是基于支原体感染所引发的一种病症。在临床中以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而阿奇霉素、青霉素等均属于临床常用药物,而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同时缩短病症消失与改善时间,且不会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关于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以往有大量学者认为,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重症肺炎相关危险因素。早期的参与系统性护理干预,一方面早期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另一个方面还能够尽早地参与病情发展监护过程中。早期护理干预过程中,在常规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中更为细致的对患者及其家属给予指导,提升了基础护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临床中针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在基础治疗过程中,需要维持室内空气流动;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控制抗生素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在对症治疗期间,需要给予必要的排痰护理等,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另外,早期参与护理干预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提升,而经由免疫力的提升能够增强器对肺炎疾病的抵抗能力,进而达到了缩短康复时间的效果。

猜你喜欢

支气管镜重症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