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栏目特邀主持人:张 娟

2020-10-10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华文粤港澳跨界

主持人简介:张娟,文学博士,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理事、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江苏华文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评论、鲁迅研究、华文文学研究。承担或参与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多项,专著三部,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核心论文三十余篇,曾获“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奖项。

主持人语:本期的“华文文学研究”聚焦“跨界”,既有视角跨界,又有对象跨界,还有方法跨界,可谓视野开阔,新意迭出。这种跨界,既有地理、国家、民族上的跨界融合,又有文化、心理、艺术中的创新尝试。跨界给文学以高蹈,赋学术以通达。

朱云霞与薛海翔的访谈《薛海翔:在文学和影视之间探索与超越》关注到薛海翔在跨区域、跨行业的丰富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也将访谈重心放在薛海翔横跨小说和影视创作两种不同领域的创作特征。该访谈抓住了这种跨界性,试图通过薛海翔个人的生活空间和移民经历与他的创作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跨界写作的精神资源和价值立场。

徐诗颖、肖小娟、何春桃的《2018 年香港文学研究概况》在扫描2018 年香港文学全景图时,既关注多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表达,又注意到不同区域文学的交叉融合对香港文学学术表达的影响。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与发展的基础上,在全球化视野中重新梳理香港文学史,对近年来香港文学与文坛大事进行跟踪与总结,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可贵的是,这篇论文有着“大文学史”观,正如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除了作品之外,作者、读者、世界也是构成文学活动的重要要素。该论文将2018 年度的文坛大事、奖项、项目、会议等一并纳入关注范围,绘制了香港文学活动的全景图。关注过去是为了创造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下,香港文学如何在保持自身个性的同时融入粤港澳一体化发展,是这一研究的学术意义,也是其现实价值。

俞春玲、周必正、马海洋的《钟晓阳小说研究现状述评—基于CiteSpace 软件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则在研究方法上跨界,文理结合,利用科学计量方法介入文学研究,开辟文学研究新维度。该文借助CiteSpace 科学计量方法,系统梳理了钟晓阳相关研究文献的发布时间、主要刊物、研究学者、关键词等,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并将现有研究成果分为主题意蕴研究、艺术特色研究、比较研究三个类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具体探讨,试图分析钟晓阳作品传播力不足的原因。

华文文学由于拥有跨域体验和双重视野的特征,从思想形态到思维方式都具有跨界言说的传统。这种本土文化与域外新知的融合,不同地域学科之间的碰撞和纠葛,恰恰为创作提供了新的创造力,为学术开发新的增长点。

猜你喜欢

华文粤港澳跨界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