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究

2020-10-09丁益梅

时代人物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育机制新冠肺炎疫情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机制

作者简介:丁益梅(1996—)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健全和完善教育机制,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新冠肺炎疫情。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何必要性呢?

重大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维护高校稳定的作用、促进高校动员的作用和提供精神支持的作用。

维护高校稳定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减少疫情对高校的冲击力,实现维护高校稳定的功能。疫情中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师生的规范意识,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断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大局观念和做好疏导工作化解各类矛盾的决心,教育他们正确认识疫情带来的社会损失,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在高校中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维护高校的稳定。

促进高校动员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协同育人的作用,通过组织动员全体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合理的高校动员不仅能降低高校在疫情防控中不必要的投入成本,还能让学生了解真相、消除恐惧,起到维护高校稳定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动员大学生志愿投入疫情治理,明确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与义务,积极提出建议。同时,也有助于动员教职工在疫情防控中以更坚定的信心、更自觉的行动积极作为,把好新学期教学关,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工作。

提供精神支持的重要方式。疫情给予大学生最佳的受教育情境,使大学生更易于接受教育者灌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消除大学生的恐慌心理,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支持,疏导大学生在疫情后的心理创伤,培育大学生的底线思维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教育大学生正确地对待危机和挫折,增强大学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本领。疫情的负面影响会导致大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教育者应及时地疏导并灌输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行为理念,引导学生化困难为动力,提高应对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构建应对疫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指出,大学生是与时俱進的一代,相信你们在防疫斗争前,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同甘苦,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出应有的贡献。[1]可见,在疫情中大学生应当担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时,构建应对疫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增强四个自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伟大实践。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上好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向学生讲述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讲述中国在抗疫中一直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如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技术文件、中国疫情防控经验和方案,并向多个国家捐助物资等,以真实事例教育学生,更能感染学生,让他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精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健全和完善大学生舆情引导机制,提供战胜疫情的基本保障。疫情爆发后,防疫物资被抢购一空,造成囤货、发国难财等恶劣的社会现象,可见,在疫情中舆情引导的重要性。疫情中高校应该通过大众传媒等载体为学生指引正确的舆情方向,迅速形成主流舆论的声音,扼杀诱发思想混乱的流言蜚语。大众传媒作为舆情引导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具有信息传播功能,能将疫情中的各类信息及时地传播给学生,避免信谣传谣的错误行为。另一方面,它还具有宣传教育功能,能向学生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学校抗疫的相关情况和我党针对疫情制定的各种方针政策,通过舆情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讲求公德,使他们能够辨别虚假信息并正确对待疫情。高校还可以组织党员和学生骨干以“云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撰写帖文,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流话题,让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和反思,使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排解忧虑,形成正面的舆情强势。

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心理疏导机制,提高应对疫情的心理素质。疫情中的突发事件可能使心理尚未健全的大学生产生情绪上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如河南某高校梁某因过度担心自己的身体而导致体温异常,到医院做了检查却发现并无异常,可见,高校需要健全大学生心理疏导机制,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高校应拓宽多种渠道开设心理咨询平台,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知疏导、情感疏导和环境疏导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表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一方面,安抚学生的情绪,向学生传授心理调试方法,指引他们保持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保持心理均衡和行为方式的适度性。另一方面,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引导大学生转移注意力,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避免因心理波动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伤害。高校应让辅导员或导师主动联系和关心身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大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对心理状态不理想的学生应及时指派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和疏导,使他们消除恐慌,减轻心理负担。

健全和完善大学生课程思政机制,改进教育方式。高校从抗击疫情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对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直面未来以及优化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防疫工作具有鲜明的全民性、时代性和影响性,因而决定了其深层次的教育功能。[3]如日本援华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鼓舞了我国抗击疫情的士气,进一步验证了我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性。思政工作者应该将其凝练成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的教学素材,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在思想和学习上引导学生。高校在课程思政中融入疫情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对疫情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切地分析疫情,准确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自发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必然选择,促进高校动员的重要手段和提供精神支持的重要方式。我们应当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防范、处理与化解疫情危机的关键作用,积极创新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利用疫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为国家培育具有高尚道德、健全人格和坚定政治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疫情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改进与发展的机遇,让高校认识到建全和完善防范机制、处理机制、善后机制对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和促进每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EB/OL],教育部,2020-02-06.

[2] 张立学.重大疫情应对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2020-02-09.

[3] 张陟遥.疫情防控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N].中国教育报,2020-02-17.

猜你喜欢

教育机制新冠肺炎疫情思想政治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