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重要作用探讨

2020-10-09赵哲

艺术大观 2020年15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赵哲

摘 要:学堂乐歌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具有时代特色。它对民族音乐品质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并且也对我国现代和当代音乐教育来说非常重要,这篇文章描述了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以及它们产生的过程,并且主要探讨了学堂乐歌对我国现代和当代音乐高中教育的作用,影响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学堂乐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学生歌曲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学堂乐歌;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0-02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初步发展的标志。在学校里播放歌曲,以及开设音乐课是向公众,特别是学生,有系统地传播西方音乐文化的主要手段,其中包括五线谱教学和五线谱介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音乐家,如沈心工,李叔同等,相继出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随着大量研究人员的回归,音乐教学从西方国家慢慢地向东方国家发展,逐渐与我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形成新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也是音乐发展道路的试金石。[1]

一、学堂乐歌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产生

二十世纪,我国的学者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知识,逐步清楚了音乐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在探索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发现了重要交汇点是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堂乐歌指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出来的新歌曲,这些新歌曲被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所纳入;另一方面是二十世纪初,我国音乐的启蒙、音乐的传播和音乐的教育渐渐深入人心。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伟大的产物之一就是学堂乐歌,它是中国音乐现代化和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发展。[2]

在当时,有人认识到了歌曲在近现代教育中的重要,认为音乐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人思考了中国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同时,编辑了许多文章,并在全国传播,目的是发展学堂乐歌,激发民族精神。

(二)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初,学堂乐歌在我国高中兴起,后逐步推展开来,简单理解为乐歌是在学堂上被学生们歌唱,从而被编创和兴起的。学堂乐歌产生于较乱的时代,人民想要改变现状,所以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的重要作用,音乐可以改变国家的总体素质,并且可以在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中转变我国那时的局势。也正是以这种精神为前提,我国的许多学者积极前往西方学习真正的音乐,与此同时,他们的国家使命感被激发。使得近代的音乐教师结合了音乐和爱国主义思想,而且那时的文化运动也主要由学校组织的歌曲主导。[3]

事实上,学堂乐歌的整个发展过程并不是很长,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世界现代教育的开始,也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开始。

二、表现形式

(一)新的形式

学堂乐歌主要研究日本的艺术形式,将文化认同和构图元素融入中西方,创造了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在当时,学堂乐歌主要是根据年轻人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创作的,所以展示出来要容易得多。与此同时,文字部分还增加了一些积极因素,如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国当前形势的变化以及鼓励年轻人努力工作。

例如,当时最著名的歌曲,《祖国》、《大地》和《再见》,都是纪念民族起源并鼓励人们前进的歌曲。学堂乐歌最初起源于日本,随着创作人对我国一些经典歌曲进行了修改和运用,中国特色的学堂乐歌就此诞生,这个方式当时被称为“风光法”。这类歌曲也很受欢迎,例如说最出名的《中国男儿》。

(二)艺术效果

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受到日本的启发,并且将西方歌曲的元素结合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特点,形成一种清新的音乐流派,并且学堂乐歌的内容与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理解。同时,钱仁康总结了学堂乐歌运动中老歌改造的方法为综合处理法。

三、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堂乐歌的重要意义

从中国近代和现代音乐的发展来看,创作学堂乐歌是整个音乐发展历史的开始,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各国音乐品质的提升和爱国主义的诞生。根据当时的情况看来,音乐品质的提升和爱国主义的诞生极其重要,可以说,它为我们现代和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学堂乐歌是中国现代音乐先锋派的一种,是一种将域外曲调与古诗相结合的尝试,但缺乏长期的积累和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学派的歌曲存在一些错误内容,如忽视了学生们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上的模仿以及创新的形式,还有歌词和乐曲之间的矛盾。学堂乐歌作为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启蒙的先声,促进了中国音乐学校的发展,促成了音乐教师的培训和音乐教科书的形成,以及促进了在中国传播西方音乐。

首先确定现代学校音乐教学的基本模式。大多数的一些西方国家都引入了音乐教育体系,中国的校园音乐教育也因此受到启发。其次也有助于西方音乐和乐器在中国的传播。所以,西方国家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师教育、音乐理论和音乐教科书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学堂乐歌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创作方法已被传承和使用。

与此同时,在上海和北京,一些专门从事音乐教学的组织也得到了鼓舞。李叔同、沈心工等人进行了乐谱和歌曲的汇编,推动了乐谱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当时所公布的近现代中国学校的五十种歌曲汇编,现均已出版,并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从20世纪初至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新文化运动前夕,收录了大约一千三百首學堂乐歌。

(二)重要贡献

学堂乐歌的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和表达方式也对中国的现代音乐教育做出了重大而积极的贡献。例如,在我国,一系列关于学堂乐歌的活动已成为音乐教育的教材,并且根据年龄和班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很好地说明了教材的系统性。其中最著名的音乐教科书为当时的音乐教师提供了许多便利和支持,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学堂乐歌的创作和发展,不仅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产生了象征性和代表性的作用,也对当代青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堂乐歌产生了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堂乐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我们可以看到军队和群众的歌曲,他们就采用了这种表达方式,这是我国音乐中非常重要的发展。在中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下,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渐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同时,西方国家和中国开展了彼此交流与学习,从而带来了许多新派别在世界音乐的历史上,不仅推动了音乐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还促进了世界文化发展。

总之,歌唱活动在早期音乐教育中对学校存在着深远的影响。它的实践成果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音乐新文化的深入发展贡献了珍贵的经验。同时,为中国中小学现代音乐教育打下了基础。

四、对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学校歌曲有助于教材的制作和教师的培训

新歌曲的出现有助于音乐教育思想的转变和发展,有助于优化教学模式以及对优秀的教师进行培训,有助于近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雏形的形成。在歌曲和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下,随着音乐在学校的发展,一些音乐教育机构相继成立,并且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塑造了近代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

学校歌曲改变了旧的私立教育形式,融入了音乐课的元素。在歌曲的发展和成熟下,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已逐步确定。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逐渐变为歌唱,不再受到传统音乐教育的限制,从而使得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音乐教育不断发展。

(三)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堂歌曲从创作到发展,从陌生到流行,并且影响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提高,体现了音乐文化的特点。其中的重点是结合教育与思想,使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发展文化教育是整个社会不断取得进展的前提,尽管有挫折和挑战,但仍要坚持在教育中创新发展。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才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使得音乐教育和文化在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熠熠生辉。在历史上,教育一直是不可替代的,音乐作为一种媒介,它能够使文化传播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中,使音乐文化在大家的心中扎根。

五、结束语

简而言之,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以一系列优秀的声乐作品为现代音乐史和中国现代音乐史做出了贡献,为“新音乐”的创作开辟了道路,使“集体歌唱”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歌唱形式,并为随后的大规模歌唱行动打下基础。伴随着音乐歌曲的传播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西方国家的音乐基本理论和技能慢慢在我国系统地、大规模地传播,同时培养了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最早创作和发展音乐教育的人才,为中国近代和现代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龙飞.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9):312-314.

[2]钱仁康.学堂乐歌是怎樣旧曲翻新的[J].音乐艺术,2018(10):404.

[3]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音乐教育,2017(08):58-59.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