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边坡塌滑体处理方案研究

2020-10-09李勇

关键词:堆积体后缘塌方

李勇

【摘  要】贵州达棒山风电场项目立项建设以来,在改扩建风电运输公路(贵州省黔东南段)的过程中发现,较其他地形的公路,山区公路更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地质灾害影响,更是凸显出山区公路所遇到的地质灾害特点:数量多、突发性强、分布较为分散,这给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造成了治理难度大、治理成本高的特点。论文结合达棒山风电场公路YJ-84段边坡塌滑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析了贵州黔东南山区道路面临的地质灾害的特点及成因,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该类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一些参考。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Dabangshan wind farm project in Guizhou Province, in the process of re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of wind power transportation highway (southeast sec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mountain highway is more vulnerable to geological disasters than other terrain roads. The impac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encountered by mountain highways: large number, strong sudden, relatively scattered distribution, which has cau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icult governance and high cost of governance.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of slope collapse in YJ-84 section of Dabangshan wind farm highw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faced by roads in Southeast Guizhou,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which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is typ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关键词】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Keywords】mountain highway;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8-0182-02

1 引言

目前,贵州省的山区连接外界的公路主要类型为县级公路及乡村公路,由于贵州省的地形条件限制,公路大多为盘山公路,路幅较窄。在雨季由于受到山洪、塌方或其他地质灾害的影响,使公路遭到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贵州达棒山风电场进场公路YJ-84段发生的边坡滑坡灾害,就是典型的山區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从该公路加宽工程施工完成后,先后多次发生塌方,最终形成塌滑体,为保证风电场项目的运输工作顺利推进,多次对该地点的灾害进行治理,通过对该地质点进行深入的调查,形成了对该地灾进行治理的方案,并提出后续监测工作的重点。

发生边坡塌滑体的公路位于贵州达棒山风电场进场公路YJ-84段东侧,加棒乡尧贵村境内尧贵大桥桥头,为一回头湾,路面较窄,该公路由原乡村公路改扩建而成。

为了加宽该段公路,设计向山里侧顺向开挖,设计的开挖坡比为1∶0.5。该段公路的扩建工程于2017年6月完成,8月份开始,开挖的边坡上方开始出现塌方,经多次塌方后形成照片中的状态(见图1)。

2 地形地质条件

塌方前,该段公路边坡坡体与现在上、下游未塌方边坡坡体一样,坡度为40°左右,植被发育,分布有灌木丛与杉树。下部基岩出露,上部残坡积堆积体为土夹块石。

下部出露基岩为砂岩,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分为厚层状,上部分为薄层状,上下部分分层明显。其中,下部分的薄层状砂岩中,节理裂隙非常发育,被多组节理切割成碎块状。岩层产状以40°~50°/NW∠30°为主。

3 现场灾害情况调查

扩建工程完工后的2个月开始,开挖的边坡上方开始出现塌方,经现场勘察发现,在塌滑体后缘出现多条裂缝(见图2),最长的裂缝的延伸长40m左右,最大宽约10cm。后缘裂缝距离公路的路基高差约40m,上下游长度约40m,估算方量约8000m3。

原来在边坡中有两条小道穿过,为老百姓上山种地的必经之路,边坡塌滑后这两条小道已被切断。

另外,勘察发现,在塌滑体后缘北侧约50m分布有3户老百姓住房;河对岸(另一侧桥头周围)距离约100m左右居住有一村庄,约有几十户住户。

该边坡在暴雨后如果整体失稳,将会危及老百姓安全,影响巨大。

4 处理方案

根据现场踏勘,初步认为该段边坡塌滑形成机制为:边坡下部为基岩,为一顺向坡,上部为残坡积堆积体,堆积体厚度较上下游未发生变形坡体厚度大。由于公路扩建将下部岩石切脚开挖,上部岩石与堆积体失去支撑,在重力与雨水软化共同作用下坡体多次塌滑。

在现场提出如下处理初步方案:

①立即建立监测系统,加强观测,特别是在雨季,建立安全标识与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现后缘裂缝出现异常,采取处理措施。

②将后缘裂缝以下变形体开挖清除掉,按不大于1∶1.25的坡比进行削坡。

③在坡体下部设置混凝土挡墙压脚,加强挡墙与地基(公路路基)连接。

④坡面采用栅格梁护坡。

⑤设置雨水系统设施,加强截排水。

5 结论

公路作为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只有公路安全,人民的生活才有保障。山区公路由于其所处的地理条件的限制,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因此,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对环境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监测,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地灾防治的安全监督联防机制,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然后合理选择应对措施。

猜你喜欢

堆积体后缘塌方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后退式注浆技术在隧道突涌堆积体加固处治中的应用
隧道黄土堆积体施工技术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大型堆积体滑坡治理施工技术研究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泥石流堆积体中的应用研究
TNF-α和PGP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的表达及意义
关节式准柔性后缘翼型的气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