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发展对晚清时局的辐射影响

2020-10-09杨富城

青年时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

杨富城

摘 要:对于晚清研究的视角以民族主义视角、殖民者视角、全球史视角、现代化视角为主,但是,单纯从全球史之外其他几个维度进行思考,往往还是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全球史的视角引导研究者对于晚清时局的研究会获得一些较新颖的认识和截然不同的结论发生。晚清时期,中国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与世界的联系在根本性上彻底被颠覆。为了在中国谋取属于自己的利益,中西合作的晚清得以不断延续,清政权背后的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也在发生着激烈的矛盾。

关键词:全球视野;晚清时期;中外合作

一、引言

晚清处在一个变化巨大的时期,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而言,这个朝代的变化都大于其他任何时期,而且直接影响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所以之后的中国历史在很多性质的关联上都由晚清时期所决定。20世纪之前的中国是以中原帝国的身份去引领东亚世界的朝贡程序依旧在自身传统的博弈方式中运转。而此后的中国社会更需要去运用一种民族的身份进行世界更多意识形态的认识和变革。所以,从全球的方向上观察,晚清时局的变化是全面理解晚清历史的直接途径。

二、从全球角度方可对晚清时期中国有全面认识

要想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晚清政局的各种表现,这样的理解才是深刻的。现代世界的本质并不可能使一个国家或朝代独自孤立地长期存留,就像封建时期闭关锁国的中国,不管自身能力是强是弱,迟早都要与其他国家进行文明或武力的交流。所以,晚清帝国的衰落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而如何理解这种必然的造成要从16世纪开始便进行整体内外环境的考虑和全球变化的思考认识,这种态度对于历史的了解才能不会过于片面。16世纪航海大冒险的时代来临,中国与西方有少量交往,欧洲亦承认东方中国的富庶。16至18世纪的全球,通过殖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欧洲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霸权国家,尤其是殖民主义侵略的过程中,运用肮脏的手段进行财富的积累。同时相关的科学技术有质的飞跃。而这时的中国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整体变迁,所以循环的改朝换代是不能改变传统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作用。相对于欧洲经济增长很慢。而这时的中国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整体变迁,所以简单的更换朝代是不能改变制度背后封建倒退的本质。但是世界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影响还是有的,所以16世纪本身对于中国接触外来文化或闭关自守的状态的调整,都直接影响到了未来全球化发展的速度。16世纪可以算是全球开始联系的一个起点,其他国家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的同时,中国却表现得非常自闭,逐渐孤立起来,甚至亚洲的日本也开启西化运动,这也直接导致了19世纪成为中国最大的悲痛时代。

19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很多耻辱的事情,而这个时期的世界少数国家也在进行着工业化。无论是在文化还是经济上,19世纪的全球性到来也导致了中西历史之间的矛盾发生了碰撞,不对称性而引起的冲突也让欧洲强大的资本和武力扩张直指中国。他们以“自由平等”的理念和霸权主义,给予了传统中国落后生产方式直接的重击。那时候的国人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愚昧无知。所以,從宏观的角度看待中国19世纪中叶的发展,其实是一种必然发生的屈辱性矛盾。这种矛盾冲突虽然是以屈辱性而表现的,但是矛盾的发生和所造成的冲突对于未来的影响也在19世纪开始,中国精英人士才痛定思痛的进行重建和变革,改良自身的落后方式。

三、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实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并不是中国近代历史开始的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社会领域出现变化,仅局限于局部沿海,对经济生活改变并不理想。所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并没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深远。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中国与西方之间的高层接触变得直接起来,清政府开始采用多种新的对外策略去转变过去处理对外关系的方法。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满清政权的主要经济区受到了各地起义军的直接威胁,清政府与外来侵略者进行了在对抗的原有关系上开始进行合作实质的转变。其次,因为合作实质的转变,清政府对于太平天国的消灭才能迅速。而在这个时期也促进了清政府的经济发展有了些许恢复。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李鸿章、曾国藩等大臣的努力又为清政府的苟延残喘注入了生命力。尽管当时的考验相当严峻,但内忧外患的实质也让统治者无法做出彻底改变旧的教育和政治体制的决定。清朝军事现代化步伐加快,也影响着在太平天国的抗压之中,近代化的热兵器也辅助清军最后战胜了太平天国。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些企业的创建,在某种意义上带动了我国工业化初步建立。京师同文馆及近代教会大学的开办促进了教育的改进,海军的建设也引领着中国向全球化的方向上慢慢接触。这样的艰难过程,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得益于当时一批想有所作为的贵族精英、汉族封疆大吏得到重用。他们在旧的体制下尝试新体制的举措,再加之内忧外患的局面,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晚清最后几十年的危局之所以能够长期苦撑下来,根本原因还在于统治阶层有一些思维开放的人认识到世界发展洪流需要中国去学习和跟进,这是中国能够生存下来的重要前提。中国需要去朝着符合国际规则的国家体系转变,付诸更多改革措施去改变清廷落后的面貌。然而尽管高层意见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是在具体的措施实行过程中,统治集团不仅改善了原有的对外策略,在一些新的策略上他们融会贯通,既改革又守旧。虽然会有意识的改进作用,但是也造成了后来清廷有希望但又崩溃的直接表现。19世纪60年代之后,一些经济改革的措施维护了清政府晚清时期部分的国家利益,但是并没有长期坚持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他们认为自身固守的儒家哲学文化是世界一流的。所以到后期的清政府实际掌权者慢慢的走向保守,对于改革派的一些举措不仅完全否定,也大肆屠杀他们的激进人士。国际上,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各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均衡,进一步侵略扩张中国,原有的中外合作关系又成了对抗关系。后果的严重也直接促使了甲午战争失败和《辛丑条约》等多个条约的签订。

四、列强以维护清朝而获得利益

很多学者对于晚清时期列强的想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因为当时太平天国的失败,虽然清政府获得了一定的外界支持,但是当时的侵略列强有能力去推翻清政府,直接造成中国的分裂。而他们没有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自身的利益影响,列强间矛盾重重,另一方面中国在世界上仍是东方大国,拥有一套稳定的官僚中央专制制度。因为一个分裂的国家是不能够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获取条件。而中国的统一在当时的整体背景影响下可以更好地胁迫清政府帮助自身去逐步的控制全中国。

从全球视野来理解晚清时期中国的这段历史,不仅要复杂的认识到转型的举步维艰,也要考虑到风雨交加时期的清政府如何能够维持长达半个多世纪。它不仅要表现出走出自闭状态的变革状态,也要努力完善自身的落后方式。但是,尽管其变革方法去向西方进行学习,也无法改变列强采用多种方式对清王朝的侵略与瓜分。因为针对其在中国的固有利益,西方并不会引导中国进行阶级革命的发生,或直接造成中国的分裂。但如果不能进行制度的改变,并不能使晚清时局的维持达到一个达到很高的效率。同时,经过多次战争的打壓,清政府也了解到一些与列强合作的手段,而不是过去的直接冲突。通过对近代外交手段的学习,在交往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清政府最后的无奈和反复政策,利益竞争的表现也维持着清王朝不会走向崩溃。因为中国的商业利益和资源性利益是需要长期谋取的,所以,在太平天国战乱后清政府能够得以延续是因为新的领导阶层对于朝廷政局的重组有着巨大的改变。这样的阶层在多次战争磨炼之后,对于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有了更多地了解。他们学会到如何去摒弃对外的策略,学会试着接受胁迫之下的新秩序,导致了中西合作时代的来临。清朝得到了外国势力的帮助,太平天国得以镇压。而这一劫后余生的措施也是外国势力所乐意去进行的。虽然很多清朝朝廷大员在这一时期也领导了变革运动,但是从整体视角去考察,依旧是在殖民主义笼罩下的挣扎举措。

五、结语

总之,人类社会制度的不断演变和发展离不开外界力量的冲击和影响。至少晚清的政府是中国合法的政权,没有沦为完全的殖民地。而由于本身根深蒂固的传统力量和几千年封建统治的长期影响,自然经济仍然是主体,从多个角度进行近代化的转化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中国近代的多数问题如果能从全球化的角度上理解,可以得到启发性的判断,尽管思想束缚,尽管制度落后,如何摒弃落后传统、树立世界观,以新的面貌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才是国家进行自身发展,实现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

参考文献:

[1]韦森,陶丽君,苏映雪.“哈耶克矛盾”与“诺思悖论”:Social Orders自发生成演化抑或理性设计建构的理论之惑[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13,199.

[2]仲伟民.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J].学术界,2003(4):223-240.

[3]白子龙.浅议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J].山西青年,2017(1):100-101.

[4]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M].梅静,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
中外合作模式下高职IT类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析
河北省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国际合作项目推进企业零售管理专业办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