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让高中生物更精彩

2020-10-09徐萍

文理导航 2020年32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生物学生

徐萍

【摘 要】支架式教学方式源自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教育者首先对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并搭建一定的知识框架,引导学习者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即教学要走在学习者之前,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生物;学生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一直主导着我国的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绝对的主导权,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而进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不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发生,素质教育的提出,支架式教学理念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可,更好的体现了素质教学的核心,使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学生能力得到了提升,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一、目标支架,明确教学目的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已经将所有知识吃透,并构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知识体系,授课过程中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讲授知识内容,但这个过程仅存在于教师的脑海中,学生并不知道教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样学生的听讲会很盲目,没有针对性,学习效率不高。而目标支架式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的,学生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掌握了课堂学习的主导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教师首先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生物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同样是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什么有的个体表现为雌性,有的个体表现为雄性?生物体的某些性状,为什么在雌雄个体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样学生就会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从而有效的展开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根据教学目的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如在学习了两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后,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教室中男女同学比例大致相同。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直接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方向更加明确,使学习过程具有针对性,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专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动机支架,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生物教学过程,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构建动机支架,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调动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索,生物教学课堂也会随之变得生动有趣,一定程度上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例如:在教学《减数分裂》时,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演示经过有丝分裂的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过程,然后产生的细胞再进行受精作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学生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过程清楚的认识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这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会产生一定的冲突,打破了学生知识的认知平衡,学生不由自主的就会产生疑问,对所学知识产生探究的动机。

由案例可知,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建动机支架,使学生产生了知识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对教学内容探究的兴趣,学生全心的投入到教学内容的探究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问题支架,构建知识体系

生物教学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不可知的状态。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一旦遭遇困难会很难把控。而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在备课过程中就可以预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和遇到的困难,可以适当的构建问题支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问题的认知,降低所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借助问题对知识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出示光合作用强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坐标图让学生进行分析。学生想要独立完成曲线分析,就要有很强的分析图表能力,而这正是很多学生所欠缺的,多数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图中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曲线的含义是什么?曲线的起点在哪里?是怎样进行变化的?出现了哪些拐点?每个拐点之间曲线代表的含义是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学生的逐个思考,很快的弄清楚了光合作用强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层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对曲线含义的理解更加清晰,降低了曲线认知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很快掌握了光合强度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

四、建议支架,把握教学关键

素质教育下,生物教学活动多采用自主探究或是小组合作的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水平,而很多时候学生的能力明显不足,在知识探究中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合理建议,让学生能够跳过思维局限,顺利的展开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成长,养成学生独立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生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下去,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实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时,在具体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过程中有很多学生难以把控的操作细节,学生很难提取出DNA,这也是整个实验的重、难点。教师可在学生实验前给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建议:(1)蒸馏水的量要充分,保障核内物质能够充分释放。(2)过滤时的纱布层数因所需物質不同而不同。取其滤液需1-2层,粘稠物则需多层。(3)搅拌:同一方向搅拌,要缓慢,不能接触烧杯。(4)稀释:氯化钠溶液的稀释必须要缓慢,加蒸馏水的过程要搅拌,同时观察。(5)酒精需在4摄氏度下冷却24h。

案例当中,教师直接对实验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指导,让学生很容易的避开了实验误区,减少了实验摸索过程,顺利的进行实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图表支架,构建知识脉络

在生物课堂中,很多事物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单纯的语言或是文字叙述不能很好的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图表(包括表格和图示)的形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利用图表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呈现知识脉络结构。学生可直观的对图表进行观察、分析及评价,通过内容对比、综合对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更加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教师可提前将实验操作过程归纳在表格当中,如(1)取3组(6支)试管并进行编号;(2)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淀粉溶液;(3)另3支试管中加1ml唾液;(4)将淀粉溶液和唾液分组放入不同温度调节下保温5min;(5)将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继续控制温度保温5min;(6)各组试管中加入1滴碘液,观察现象。上课之初,教师向学生出示表格,让学生依据表格内容完成实验过程,并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由案例可知,实验中,教师将整个实验设计成图表形式,让学生依据图表进行操作、分析、综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有效的认知,构建了全新知识体系。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支架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逐渐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精彩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罗惠琴.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变式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9(09):76

[2]王学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J].新课程(下),2019(08):54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江苏 南通 226600)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高中生物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