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护理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及预后的改善作用

2020-09-30武兰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共情乳腺癌护理人员

武兰忠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青海 海东)

0 引言

现代社会,乳腺癌已经逐渐成为困扰女性的常见疾病,不仅发病率在逐年增长,其发病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即年轻女性的患病概率显著提升[1]。外科手术一直以来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案,虽然保乳手术在这些年逐步应用,但仍有众多的女性患者无法在手术后保留乳房[2]。手术后是否会再次病变以及外观上的变化使得众多的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3]。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情况非常普遍。而这些情绪反作用于患者本身又会对其治疗和康复带来负面影响[4]。因此此类患者的护理需要格外重视心理和情绪上的护理,临床施以共情护理效果较好[5]。笔者本次研究中就共情护理的作用进行研究,从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等方面着手与常规护理做了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60例年轻乳腺癌患者,将共情护理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5~40岁,平均(31.28±5.14)岁,对照组年龄 26~39 岁,平均(32.11±3.4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微小(P>0.05)。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检查结果诊断及手术确诊为乳腺癌的年轻患者;②坚持自愿参与原则纳入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重症、危重症患者;②精神异常、语言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按乳腺癌疾病围手术期的常规流程进行护理,内容涵盖健康教育、术前术中术后根据临床经验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护理、身体护理、康复护理等。观察组中乳腺癌患者同样需要根据疾病治疗特点对整个围手术期进行常规干预,但本组患者的护理要以共情为重点,护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4个方面:①对患者主述问题做到耐心倾听,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对于治疗,除了生命安全的担心外还普遍会有对外在形象、生活、夫妻感情等的担忧。而多数患者会表现为不断地、重复地提出疑问,具有较明显的焦虑感,这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做到主动向患者发出沟通信号,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其内心的焦虑和担忧,并给予一定的疏导。②对患者的问题、要求要做到回应及时,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交谈的时候可以直视对方眼睛,对于一些寻求认同感的对话可通过微笑和点头的动作给予回应,对于疾病相关的疑问,要以简单、专业、容易懂的语言回答。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列举同类病例与之产生共鸣,获得患者信任。③在和患者的交谈中要实现情感传递的目的,尤其是在回应患者的时候,护理人员要表达出自己对其所述说问题的理解和认同,真诚的对待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或要求,尽可能多的了解到患者内心真实感受,方便后续心理护理措施的进行。④在基本掌握到患者内心真实感受后要做到积极疏导,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主要以疏导不良情绪为主,对焦躁明显的患者可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对丧失信心的患者可和家属一起鼓励支持帮助重新建立信心。

1.3 观察指标

(1)采用SDS量表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采用SA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严重程度,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2)采用GQOLI-74问卷从心理、躯体、物质生活、社会这4个方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皆以100为最高分,以分数较高的为更好的生活质量。(3)自拟乳腺癌疾病健康知识问卷在护理结束后发放给患者,并对患者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分,各条目以10分为最高分,分数越高代表越了解。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DS评分和SA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间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2个评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间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1 比较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s, 分)

表1 比较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s, 分)

SDS评分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0 53.89±4.58 38.79±4.25 53.77±6.1135.77±4.54对照组 30 54.07±4.18 46.77±5.25 54.03±6.2146.59±5.23 t 0.159 6.471 0.164 8.557 P 0.874 0.000 0.871 0.000组别 例数

表2 比较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s, 分)

表2 比较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s, 分)

项目 时间 观察组(n=30)对照组(n=30) t P心理 护理前 62.47±6.12 62.78±5.49 0.207 0.837护理后 86.47±5.21 78.41±5.44 5.861 0.000躯体 护理前 64.57±6.47 63.98±5.89 0.369 0.713护理后 90.68±5.48 85.41±5.33 3.776 0.000社会 护理前 50.66±5.17 51.02±5.34 0.265 0.792护理后 68.47±4.69 60.33±4.78 6.658 0.000物质生活 护理前 63.47±4.18 63.88±4.25 0.377 0.708护理后 85.47±5.31 77.48±5.71 5.613 0.000

2.3 患者对乳腺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

评分中,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对乳腺癌疾病知识掌握情况(±s, 分)

表3 比较两组患者对乳腺癌疾病知识掌握情况(±s, 分)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t P化疗常识 7.89±2.24 5.87±2.15 3.564 0.001骨髓抑制 7.11±2.51 5.33±2.71 2.639 0.011皮肤反应 8.22±2.16 5.79±2.36 4.160 0.000功能锻炼 8.39±2.54 6.02±2.57 3.593 0.001饮食营养 8.55±2.45 6.45±2.65 3.187 0.002

3 讨论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专指双方或多方情感互通,即共情,这是一种深入进入他人心灵世界并充分理解其心灵真实感受的方式[6]。在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交流的过程中,双方将表情、眼神、语言、动作等作为传递情感的工具,透过这些工具可以掌握对方的情感也可以传递自己的情感,是护理人员掌握患者内心真情实感的重要手段[7-8]。通过共情,护理人员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模式更清晰的了解患者此刻的心理需求,便于心理护理的实施[9-10]。这一点对于年轻的、爱美的乳腺癌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中,SDS评分和SAS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间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2个评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间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乳腺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中,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针对较年轻的乳腺癌患者,采取共情护理在患者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共情乳腺癌护理人员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