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2020-09-29李雯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渗透高中语文

李雯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纳入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满足教育目标性要求,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对构建劳动的社会环境有积极作用。文章站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简单阐述了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重点讨论了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劳动教育;渗透

教育部于2015年和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由此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并逐渐成为高中教育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但从当前教育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的缺失是高中劳动教育的突出问题。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对劳动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在现有条件支持下优化教学,从学生、教学内容入手渗透劳动教育,构建基于劳动教育的语文课堂,从而推动劳动教育在高中语文中的落实。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1.满足教育目标要求

常言道,“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需要人们具有劳动意识、劳动技能。高中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缺少劳动意识,对劳动技能掌握不足,就缺乏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難以为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高中语文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学会如何进行社会生活。劳动教育满足语文教育的社会性目标,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

2.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从课程内容上看,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的学习来体会情感、道德与人生价值观。而语言文字、文学作品本身就形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语文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与文学作品,从中认识到劳动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形成吃苦耐劳、团结奋斗的劳动精神,并对创造性的劳动产生兴趣,明确“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含义,从而推动自身全面发展。

3.构建劳动社会环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将劳动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效结合,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教师通过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到劳动中来,把劳动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构建出人人爱劳动的和谐社会环境[1]。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1.强化劳动教育观念

劳动教育是对传统语文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完善,身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劳动教育观念,对这一教育形成正确认识。在此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优势,把握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定位,将自己认为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先行者,同时优化教育目标,将其定为培养具有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愿意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有用人才。另外,消除以成绩论高低的传统教育思想,坚持生本理念,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必要时,借助劳动来实施语文教学。

2.挖掘劳动教育素材

教育素材是教育的物质基础,而当前普遍应用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用于劳动教育的素材。对此,教师有必要以教材委托,积极探索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的契合点,从而实现劳动教育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从教材内容来看,其中有三类阅读文章可作为劳动教育的素材:其一,歌颂劳动的文章,这类文章主要表现的是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其二,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文章,这类文章主要描述劳动场景、劳动成果;其三,弘扬劳动技艺之美的文章,这类文章主要展示劳动所创造出来的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属于第三类,它弘扬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美。在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劳动人民进行传统建筑创造为素材,从文章所表现的传统建筑技术为语文教学和劳动合同教育的契合点,建立学生对传统建筑技术之美的认识,树立学生正确劳动观,以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落实劳动主题写作

写作是语言文化知识、思想情感输出的重要途径,落实劳动主题写作,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劳动意识,推动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在劳动主题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并记录自身的劳动过程与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劳动能力。例如,落实家庭劳动的主题写作。教师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家庭中洗碗、拖地、浇花、生活用品采购等劳动的分工,以及自己在家庭劳动中所做出的贡献,并对自身的劳动行为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形成劳动意识。再如,落实学习劳动的主题写作。教师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参与的劳动过程,以及自己的劳动体验,说一说劳动对自己实际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又如,落实社会劳动的主题写作,教师引入情景法,由学生通过表演对自己所参与过的社区服务、植树等劳动进行情景还原,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感,逐渐形成劳动服务他人的意识。

4.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从课内拓展至课外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劳动行为的塑造有积极作用。高中学生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下,本身就缺乏劳动的机会,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可给予其劳动机会,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例如,开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题的系列语文劳动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实地参观、技术学习等。就社会调查而言,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学校周围人民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人们的职业,引导学生将其与所学课文《包身工》进行对比,加强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就实地参观而言,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地方的博物馆、文化馆等,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体会传统劳动技艺之美,引导学生将其与所学涉及劳动技术的文章进行对比,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身为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强化自身劳动教育观念,摒弃传统陈旧教育思想,以教材为依托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并落实劳动主题写作,同时注重多元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逐步建立学生的劳动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改善学生的惰性行为,进而促进劳动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谭华国.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297.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渗透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