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教学《长方形面积》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09-29吴乾全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思维能力

吴乾全

摘要:数学教学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要求数学教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需要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效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笔者主要以《长方形面积》一课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全面发展;教学目标

实际上,教师开展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一层面的教学,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改变定势的思维习惯,站在新的视角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技巧与方法,学会灵活运用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来探究数学问题,使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小学生缺乏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

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只是目前有不少学生还存在数学思维能力薄弱的问题,具体体现为: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遇到了疑问,缺乏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实际上,这是学生缺乏良好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因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植根于学生的问题探究活动,所以数学教师需对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及问题探究能力给予关注。

另一方面,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多的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或者他人的探究学习成果。这一问题的存在,已经揭示了学生思维能力薄弱的现象,他们在数学思维训练中的积极性也比较低,不利于学生自主提升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1]。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到其数学学习成效的好与坏,数学教师应注重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展开教学,发挥数学思维训练应有的作用,实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数学教学目标。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展开相应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作用。首先,培养学生应有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是学生获取新的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新问题的关键钥匙,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2]。

其次,数学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最后,数学教师立足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目标展开教学,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甚至可为推动学生的动手操作学习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指导下,推进数学课堂上思维训练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以《长方形面积》为例

针对当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教师可依托苏教版《长方形面积》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探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创新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数学概念

教師要全面落实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一教学任务,则需要将其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丰富又高效的思维训练活动中切实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而在《长方形面积》这一课的概念导入教学环节,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长方形”的概念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导入“长方形面积”的概念知识。在这个方面,教师可先让学生复习一下这一学习过程:观察长方形实物、寻找这些实物的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相应的图形,概括出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好长方形的概念知识。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关于“面积”“面积单位”等旧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抽象出概念知识的学习方法迁移到“长方形面积”概念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抽象性概括概念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教师可适当地引入数小格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小格的过程中,数出封闭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格均为正方形,其边长为1,那么它的面积即为1平方厘米。在数小格的过程中,学生数到几个小格,那么这些小格的面积即为几平方厘米。也就是说,当学生数到了5个小格,那么意味着这些小格的总面积为5平方厘米。

这一直观性又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数小格活动,能够奠定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知识的基础,同时也可为学生的具象思维朝着抽象思维的过渡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能够初步了解到正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合形成的图形即是长为5、宽为1的长方形,其面积无疑是小格的总面积,即5平方厘米。

2.在课中指导环节增强思维训练

学生在数小格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初步了解正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为了深化学生的这一认知,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改变长方形面积的变量。比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个长为3cm,宽为2cm的长方形,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求解这一长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的求解过程无疑会涉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自主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3]。

在这个方面,教师可鼓励学生再次借助“数小格”的活动展开自主的探究学习,尝试自主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先随机选择一个定点作为长方形的某个顶点,然后从左到右的方向数出5个小格,得出它的全长为5cm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在原先的定点处向上或者向下数出3个小格,得出它的全长为3cm。此时,学生可连接另外三个顶点,形成一个由15个小格形成的长方形。已知15个小格的正方形总面积为15cm2。学生可自主根据这一操作过程提出自己的疑问:“长为5cm,宽为3cm的图形面积为15cm2,而这个图形为长方形,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什么紧密联系?”学生在自主分析和探究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寻找到相应的答案:在计算该图形面积时,其算式为5×3=15,可得出“长×宽=长方形面积”这一结论。

为了加深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与理解效果,教师可让学生分别针对各种不同的长方形进行观察,记录下不同长方形的长度、宽度等相关数据,再计算得出相应的面积。在对比与分析中,学生能够发现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始终都是长与宽相乘而得。

3.在课后作业环节加强思维训练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学习途径,教师要将思维训练教学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自然也需要在课后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在这个方面,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生活实践性特征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把握好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有机联系的基础上,对作业内容中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积极自主的思考:“小明不小心把长方形的玻璃打碎了,若是要配置一个同等大小的长方形玻璃,那么这一长方形玻璃的长与宽该分别是多少呢?”这一课后作业问题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学生可自主发挥个人的发散性思维,自主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堂上习得的知识经验,对这一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然后找出可解决这一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认知問题设计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4]。例如教师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生动化故事:“小猴子和小熊都有一块面积相等、大小相同的菜地,菜地的长为5米,宽为4米,有一天小熊要忙别的事情,于是离开了自己的菜地,小猴子将它的篱笆移动了,而小熊忙完外面的事情回到菜地,生气了:‘为什么我的菜地突然变小了?而小猴子告诉它:‘你的菜地只是形状变了一下,篱笆还是一样长,没有吃亏呀!”根据这一故事,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测量、自主计算,探究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周长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自主探究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可分别在长方形周长不变的情况下不断改变长方形的长与宽,然后将其记录下来,计算相应长方形的具体面积,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深刻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周长之间的关系,得出自己的结论,深化自己对长方形面积相关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同时也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语

数学教师加强数学课堂上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学会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展开问题分析和探究学习,这是教师开展“授人以渔”教学策略的重要体现。教师应始终围绕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这一核心的教学目标,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思维训练策略,切实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等层面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效实现学生在数学思维训练过程中的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悦伟.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9

(22):99.

[2]姜洪富.概念教学也是需要讲道理的--以《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5):101.

[3]陈景佳.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2018(24):15-16.

[4]尹淑杰.《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06):80-81.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思维能力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