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体能水平的实践研究

2020-09-28周燕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9期
关键词:昆山市课外体育课

周燕

問题的提出

体能是学生进行一切体育锻炼的基础,体育课堂不仅仅要教学生技术,更要思考掌握该技术要发展哪些素质和能力,以及通过哪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体能,最终灵活运用到运动技术的学习中。通过探索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寻求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有效提升学生体能水平。

研究方法和对象

研究对象: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昆山市永平学校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归纳总结法进行研究,为本研究提供科学严谨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立足实践,构建了突出提高学生体能的课内外互补、校内外衔接的多方位、多维度的运动干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立足课堂实践教学,构建了体能与技能相结合的单元教学内容模块。

通过实践探讨确定了技能与体能结合的单元教学内容模块,制定了体能发展学习目标;确定体能发展“课课练”练习内容和时间;根据项目特点优化体能发展“刻刻练”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环节纳入体能评价内容四个方面来促进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教学内容的项目特点,选取了跟技能相关的体能模块贯穿于单元教学中,根据技能的学习有针对性地设置 8-10分钟体能课课练。保证每节课的练习密度在50%以上,运动强度(即平均心率)达到 120-160次 /分,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依据运动项目特点,针对教材内容编制相应的体能“刻刻练”练习内容。并在实践操作中将体能发展置于运动技能形成的综合表现中,不再单纯将体能发展孤立于运动技术之外,每节体育课安排 8-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除去课的后半部分单独安排“课课练”形式之外,根据不同水平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运动项目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体能练习贯穿于整堂课运动技术教学,真正形成“刻刻练”的教学策略。实践中采取趣味性、游戏性和竞争性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体能练习的内容和方式。并在评价环节加入体能方面的评价,突出体能评价的地位。

2.精选体育与健康知识,创新了室内体育课理论知识与体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苏南地区阴雨天较多,再加上雾霾天气,上好室内课势在必行。确定了将知识理论学习与体能练习或技能教学所需能力相结合。室内体育课教学模式在借鉴实践课基础上,将体能练习贯穿于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在体育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安排学生练习贴合理论知识内容的活动操,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体能锻炼。如在进行“足球知识的“静”时,可增加踢“空气足球”和“手指操”的“动”,在室内有限的空间内有效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室内活动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

3.打造家校合作,构建了体育课与家庭体育课外作业的衔接模式。

在运动技能与体能结合为单元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布置家庭体育作业,将运动技能与体能结合的模式迁移到家庭体育作业中。通过发放《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报告单》,让家长知道孩子们的体质状况,根据干预建议督促、陪伴、指导孩子练习。同时,家庭作业采取了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三结合的方式来立体反馈,避免头重脚轻。

以《魅力足球》校本教材水平一中的运球单元为例,本单元共 6课时,针对每 1课时的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课后作业来帮助学生进行体能练习,每节课配有相应的活动视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以进行观看。

4.结合体质测试工作,设计了以提升薄弱素质为目标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新形式。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运动强度、频率等因素不断积累得以实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针对学生的薄弱项目和干预建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根据体能优先发展的编制原则,实施开展特色大课间活动。为提高学生心肺耐力和柔韧性,避免单一跑操的单调乏味,结合体育课中所学的变向跑、交换跑、图形跑、蛇形跑、钻山洞等体育课内容融入跑操中,运用了体育课中所学内容,结合形式的变化,提高跑操趣味性的同时,发展学生耐力水平。

5.结合阳光体育,形成了以体育课运动技能内容为基础的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形式。

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让学生将体育课所学运动技能和在课外活动中得以展现和延伸,学生参与阳光系列活动是在体育课堂中所学运动技能和方法的熟练化运用。例如足球项目,根据学生在该水平段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足球简易联赛,时间跨度长,学生利用课内学技术,课外能主动练习。昆山市每年都会举办冬季三项比赛,学校也会进行校级别的联赛,借助于这一契机,在实验学校广泛宣传,教材中跳绳和踢毽、长绳都有单元教学内容,以校园吉尼斯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对学生课内外锻炼具有导向性。

6.打造校园体育特色品牌,形成了校园体育课内外文化氛围互动机制。

学校体育特色品牌是学校体育的一项突出运动项目,在一定的年级开设,普及性高。如《自行车骑行》课程,授课对象为 5-6年级学生,掌握骑行技能。通过1公里骑行达标考核,充分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并发展学生腿部、腰腹和臀部等肌肉力量。

通过立足体育课堂教学,打造校园特色体育项目,使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技能与体能相融合。

7.学生体能水平提高的统计分析。

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是一所江苏省体质健康监测点校,从 2015与 2016——2018年体质测试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学生体质成绩在保证 99%及格率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干预,优秀率逐年提升,分别为 52.40%、53.30%、56.40%,学生体测成绩得到提高。

结论与建议

1.体育课理论知识、技能与体能结合的教学模式与课外家庭体育作业 52.40%的校内外衔接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形成了教与学、学与练的良性循环,促成“刻刻练”理念的落实,实践干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体能水平的提升。

2.结合体质测试,根据学生薄弱素质,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结合体育课学习内容进行创编,保证练习密度和强度,对学生耐力等体能水平的提升有积极效果。

3.结合阳光体育和校园体育特色品牌打造的契机,推动校园文化影响力,将体育课运动技能的学习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和特色课程的构建相互促进和拓展,形成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

(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昆山市课外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体育课上的“意外”
新课改下昆山市初中体育课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分析
昆山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查与问题对策研究
昆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
讨厌的理由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