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HSK真题考察的汉语复句习得研究
——以HSK四级语言点中的复句为例*

2020-09-28李春玲屠爱萍赵慧煜

关键词:复句偏误真题

李春玲, 屠爱萍, 赵慧煜

(1.中央财经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北京 100081;2.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3.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学院,北京 100083)

一、引 言

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复句习得与单句习得一样不容忽视。在HSK考试大纲(1)本文所说的“HSK考试大纲”,是指2015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HSK考试大纲(一级)》到《HSK考试大纲(六级)》,为了行文方便,简称为“HSK考试大纲”。的语言点中,一级没有复句,二级开始设有复句,二级至六级分别设有2类、7类、9类、5类和4类复句。其中,《HSK考试大纲(四级)》(2)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HSK考试大纲(四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6~19.中的复句种类最全,涵盖以14套关联词语作为标记的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让步等关系的9类复句(下文简称为“四级复句”)。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语表关系标志。(3)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6.为了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复句,提高汉语表达能力,顺利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我们以《HSK考试大纲(四级)》中14套复句关联词语作为观察点,通过对目前已经出版的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四级)(2010(4)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四级[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0:1~129.、2012(5)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四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29.、2014(6)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HSK真题集(四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29.、2018(7)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四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29.)共20套试题(下文简称为“20套四级真题”)中复句出现的题型、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问卷调查,针对其中的答题偏误进行访谈,对受试者复句习得的偏误进行分析,并给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制定者、汉语水平考试真题的编撰者、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师,以及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相关研究述评

复句是语法学界非常关注的研究内容之一,复句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历来都很受重视,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语文》上还展开过一次关于单复句划分的大讨论。与汉语复句相关的本体研究成果颇丰,例如,邢福义对复句分类和相关句式的研究(8)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5.,李晓琪对关联词语位置的研究(9)李晓琪.现代汉语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2).,罗日新对关联词语分布、类别和功能的研究(10)罗日新.关联词语纵横谈[J].语文研究,1995,(1).,姚双云对关联词语搭配情况的考察(11)姚双云.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与相关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185~186.,周刚对关联词语套用与省略情况的考察(12)周刚.关联成分的套用及其省略机制[J].汉语学习,2001,(6).,郭中对复句关联模式的分析(13)郭中.现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别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270~273.,王天佑对关联标记历时演变的分析(14)王天佑.现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历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183.等。

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复句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以下5个方面:一是对某种语义类型的汉语复句或关联词语及其习得情况的研究,如马媛对留学生习得转折义关联词的研究(15)梁小丽.转折连词的习得考察及教学[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4:43.,赵立莎对留学生习得因果义关联标记的研究(16)赵立莎.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59~60.;二是面向某个国家或地区汉语学习者汉语复句或关联词语及其习得情况的研究,如李汶橦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关联词语习得的偏误分析(17)李汶橦.泰国学生汉语常用连词偏误分析[D].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2:40~42.,余敏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复句习得及选择策略的研究(18)余敏.韩国留学生现代汉语复句习得及选择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126~127.;三是将上述两者结合,面向某个国家或地区汉语学习者,对某种语义类型汉语复句或关联词语及其习得情况的研究,如杨秀梅针对中高级韩国汉语学习者,对其递进、转折类关联词的习得偏误进行了分析(19)杨秀梅.中高级韩国学生汉语递进、转折类关联词习得偏误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53.,王珍针对俄罗斯汉语学习者,研究了他们假设复句的习得情况(20)王珍.俄罗斯汉语学习者假设复句习得情况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8:46.;四是针对HSK真题某种题型中汉语复句的使用偏误研究,如蒙泰赛尔考察了高等作文题中转折关系复句的表达(21)蒙泰赛尔.HSK高等作文中转折关系的表达[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8:44~46.,陈庆琪考察了阅读部分中复句的出现情况,对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22)陈庆琪.新HSK阅读部分的复句考察[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8:88.;五是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语料分析,研究复句习得偏误,如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高文敏分析了让步连词的习得偏误(23)高文敏.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连词偏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40.,姚迪分析了选择复句的习得偏误(24)姚迪.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选择复句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35.。

相关文献或针对某类复句、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汉语学习者,或针对HSK某种题型、HSK动态作文语料分析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对汉语复句习得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面向汉语水平考试,基于HSK考试大纲和真题考察设置测试和访谈,并对来华留学生四级复句习得进行偏误分析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

三、四级复句关联词语在HSK真题中出现情况的统计分析

HSK四级真题包括听力、阅读和书写三大版块,其中听力部分有两类:“判断对错”和“请选出正确答案”(包括根据对话选择正确答案和根据一段短文选择正确答案,下文分别简称为“对话”和“短文”);阅读题有3类:“选词填空”“排列顺序”和“请选出正确答案”(包括根据较短的一段话理解的选择正确答案题和根据较长的一段话理解的选择正确答案题,下文分别简称为“短阅读”和“长阅读”);书写题有两类:“完成句子”和“看图,用词造句”。四级复句关联词语在20套四级真题中的出现情况,请见表1。

表1 20套四级真题中四级复句关联词语的呈现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套四级真题中,四级复句关联词语只出现在听力题和阅读题中,未见在书写题中出现。其中,在听力题中的“短文”题、阅读题中的“短阅读”题和“长阅读”题中出现次数最多,分别为45次、53次和43次;其次是听力题中的“判断对错”题、“对话”题和阅读题中的“排列顺序”题,分别为20次、22次和20次;最少的是阅读题中的“选词填空”题,仅出现6次。习得四级复句关联词语应该关注关联词语对复句关系的标记和提示作用,理解前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复句习得并不仅仅为了应试,还应该了解关联词语出现的位置及其所在句子的结构形式、语法意义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汉语复句。

除此之外,四级9类复句中以关联词语“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连……,更不用说……”和“尽管……,可是……”为标记的复句,均未在20套四级真题的任何题型中出现,上表仅为8类复句11套复句关联词语在20套四级真题中的听力、阅读两大板块中的呈现情况。可见,《HSK考试大纲(四级)》语言点中的复句关联词语与20套四级真题中出现的关联词语虽有较强的对应性,但是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四、四级复句的习得偏误分析

为了考察汉语学习者在复句习得中容易出现的偏误,我们设计了一套复句考察试卷。该考察试卷共68道题,其中,20套四级真题中涉及11套关联词语的7类真题,共53题,例如,“既……,又/也……”分别在听力题中的“短文”题、“判断对错”题及阅读题中的“长阅读”题、“短阅读”题和“排列顺序”题这5个题型中出现过,我们就在这5类真题中各选取1题。同时,我们针对20套四级真题中没有涉及的复句类型,即包含关联词语“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连……,更不用说……”和“尽管……,可是……”的复句,各设计了5道仿真题,其中,听力题中“判断对错”“短文”和阅读题中的“短阅读”“长阅读”“排列顺序”各1题。

我们邀请了50位汉语学习者参与测试,这些汉语学习者分别来自韩国、印度、蒙古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约旦、尼日利亚等10个国家,学习汉语的时间均超过1年。然后,选取偏误率超过20%的试题,对这些受试者进行访谈,并对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偏误包括以下5种类型:

(一)混淆形近、音近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既然……,就……”“既……,又/也……”和“即使……,也……”三者所在的试题偏误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三套关联词语中的“既然”“既”和“即使”词形和发音都比较相似,而且,50位受试者中有18位受试者指出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了这些关联词语,之前就曾多次出错,且总是混淆。例如,下面是2010版四级真题第3套题中的69题(25)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四级[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0:64.,题型为阅读题中的“短阅读”:

1)既然你不喜欢新闻专业,那就再考虑考虑其他专业吧,中文、国际关系什么的,妈和你爸都不反对。但是为了将来不后悔,不要这么快做决定,至少应该去了解一下这个专业,也许最后你会改变主意的。

★ 根据这段话,可以知道他:

A后悔了 B 很生气 C 想换专业 D成绩不合格

50位受试者中,12位选错了答案,其中5位出现偏误的原因在于将“既然……,就……”理解为“既……,又/也……”,认为他“既”不喜欢新闻专业,“也”不喜欢其他专业,所以没有选择正确答案“C”。类似的情况还包括“不仅……,而且……”“不是……,而是……”“要是……,(就)……”和“只要……,就……”等。

(二)混淆近义关联词语

含“既然……,就……”“由于……,(因此)……”的因果关系复句,虽然均由“原因”和“结果”两个部分构成,但是所强调的焦点却不同,含有“既然……,就……”的因果关系复句中“原因”是旧信息,而“结果”才是说话者希望突显的新信息;含有“由于……,(因此)……”的因果关系复句中“结果”是旧信息,而“原因”才是说话者希望突显的新信息。受试者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多,但是当使用这些关联词语造句的时候却常常出错。例如:

*2)他既然身体不好,就没来上课。

*3)由于你通过HSK四级了,因此去申请读本科吧。

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受试者没有弄清两个分句中哪个分句才是需要表达的重点。例2)“没来上课”是听说双方均了解的旧信息,全句需要突显新信息的是“没来上课”的原因,应该用“由于……,(因此)……”或“因为……,所以……”类关联词语。而例3)中“你通过HSK四级了”是强调双方均了解的旧信息,而“去申请读本科”才是全句需要突显的新信息,应该用关联词语“既然……,就……”。

(三)混淆关联词语的其他义项

连词“不过”和副词“不过”均为四级语言点。连词“不过”作为一个常见的转折义关联词,不但词形简单,而且口语中也经常用到,但“不过”还可以充当副词使用,表示“只”“仅仅”。对50位受试者的访谈结果表明,只有2位受试者知道“不过”具有两种用法,40位受试者只知道“不过”的连词用法,8位受试者甚至认为“不过”是“虽然”的意思。下面是其中一位受试者所举出的例子:

4)他不过2岁,就能跟大人聊天了。

*5)他虽然2岁,就能跟大人聊天了。

类似的偏误还有将“不管”“只要”等误用为偏正短语的情况(26)除了复句,类似的情况还有表示两个动作行为同时进行、先后发生或者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的连词“并”和用以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等。,测试中有5位受试者只知道“不管”“只要”是偏正短语,而不知道它们是连词。

(四)误用非常见的关联词语

在口语表达中,“否则”“由于”等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关联词语很少使用,而HSK四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所接触的书面语却比较有限。在访谈过程中,50位受试者中有18位不知道“否则”或“由于”的语义,7位表示可能学过,但是忘了。下面是2014版四级真题第一套题中的第41题(27)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HSK真题集(四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3.,题型为听力题中的“短文”题:

6)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无疑是对的。不过,当别人请你帮忙时,对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最好还是先考虑考虑。否则,最后事情没办成,不仅自己觉得丢脸,而且别人有可能不再信任你。

★ 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A别太粗心 B不要激动 C对人要友好 D要学会说“不”

50位受试者中,16位选择了答案“C”,偏误率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试者普遍不理解“否则”的意义,他们的关注点是“否则”之后“事情没办成”与“自己觉得丢脸”“别人有可能不再信任你”之间的承接关系,而忽视了“否则”与上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没有选择正确答案“D”,而是选择了避免不良后果发生的做法,即“对人要友好”。此外,“否则”“由于”等具有书面语体特征,当被要求使用这些词语造句时,也非常容易产生偏误,下面是两位受试者造出的句子:

*7)我要努力学习,否则能使用汉语,怎么了解中国呢?

?8)由于你还小,不能自己过马路。

例7)中,受试者将“否则”理解为“如果不”,将“如果不能使用汉语”表达为“否则能使用汉语”,产生了偏误。例8)中书面语体的“由于”使得该句的可接受度比较低,如果想使该句表达自然,则应该将“由于”改为“因为”,或者直接去掉“由于”。

(五)误用关联词语搭配的对象

四级复句关联词语中,递进关系的“不仅……,而且……”表示几个动作行为同时进行或几个性质状态同时存在,或者后一分句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并列关系的“既……,又/也……”表示某人或某事物同时具有两方面的性质或情况,二者均能够连接两个语义相近的语法单位。然而,二者在用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仅……,而且……”两个分句可以是同一个主语,也可以是不同的主语,可以位于主语之前,也可以位于主语之后;“既……,又/也……”的两个分句往往是同一个主语,一般位于主语之后。这一点,常常被汉语学习者忽视。例如:

9)她不仅会唱歌,而且会跳舞。

10)不仅她会唱歌,而且我也会唱歌。

11)她既会唱歌,又/也会跳舞。

*12)既她会唱歌,又/也我会唱歌。

例9)和例10)符合“不仅……而且……”的用法,类似的例11)也符合“既……,又/也……”的用法,但是例12)中,不但主语的位置产生了偏误,而且出现了两个主语。

五、关于复句考察、教学与习得的建议

基于上述对四级复句关联词语及其在20套四级真题中出现情况的统计分析,结合对四级复句习得的问卷调查、访谈及偏误分析等,可以看出,在复句相关语言点的设置、复句的考察、教学与习得等方面均存在需要更加关注和改进之处,具体建议如下:

(一)注重HSK考试大纲各级别语言点的统筹安排

HSK考试大纲是汉语水平考试的指挥棒,统筹安排各级别的语言点意义重大。首先,需要尽量避免将相近关联词语置于一个级别的大纲中。将形近、音近、义近等容易混淆的关联词语,以及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作为不同的语言点置于同一级别的大纲中,容易导致汉语学习者只记住其中一个关联词语或其中一个义项,或者分不清相近关联词语的区别。如《HSK考试大纲(四级)》语言点中形近、音近的“既然……,就……”“既……,又/也……”和“即使……,也……”,近义的“既然……,就……”和“由于……,(因此)……”,以及连词“不过”和副词“不过”的偏误就说明了这一点。其次,需要关注各级别语言点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例如,《HSK考试大纲(三级)》语言点中的复句共7类,涉及8套关联词语(28)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HSK考试大纲(三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6.,《HSK考试大纲(四级)》语言点中的复句共9类,涉及14套关联词语(29)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HSK考试大纲(四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8~19.,而《HSK考试大纲(五级)》语言点中的复句则只有5类,涉及8套关联词语(30)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HSK考试大纲(五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8.。整体来看,三级语言点中的复句设置比较合理,而四级和五级语言点中的复句则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且四级复句相近关联词语较多,容易混淆,如果根据使用频率、难易程度等,将四级中相近关联词语分别安排在四级和五级语言点中,则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相近语言点处于同一学习时段。此外,HSK考试大纲与指导国际汉语教学实践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下文简称为《课程大纲》)应该密切相关,但现行《HSK考试大纲(四级)》中的复句部分与《课程大纲》四级语法项目中的复句部分(31)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136~137.却存在较大出入。关于两套大纲四级复句关联词语及其在真题中出现的频率,请见表2。

表2 两套大纲中四级复句关联词语及其在20套四级真题中的出现情况

HSK考试大纲与《课程大纲》由同一个部门组织编写,出版时间相近(分别为2015年和2014年),前者的四级复句共14套关联词语,后者的四级复句共12套关联词语,但是,二者重合的关联词语只有6套。期待“汉语水平考试的3.0时代”(32)HSK将变成9级!汉语水平考试3.0时代即将来临[EB/OL].元任对外汉语:https://mp.weixin.qq.com/s/48yDq48T_WzCjfD9uT4laA。能够强化各类大纲的对应性,更加合理地安排各级别的语言点。

(二)注重真题中HSK考试大纲各语言点的合理分布

HSK考试大纲能够为汉语教师进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者进行汉语学习树立阶段性目标,起到指示牌的作用。从上述对《HSK考试大纲(四级)》语言点中复句关联词语在20套四级真题中出现情况的统计分析可见,真题在对该大纲语言点的安排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调整之处。例如,复句关联词语在20套四级真题中的出现频率差别比较大,“不管/无论……,也/都……”和“……,不过……”分别出现35次和33次,而“不是……,而是……”和“要是……,(就)……”则只分别出现8次和6次,“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连……,更不用说……”和“尽管……,可是……”等在20套四级真题中完全没有出现。(33)与之类似,名词“同时”、固定格式“从……起”等也均未出现在20套四级真题中。因此,真题设计者在设计真题时,应该更加注重真题与HSK考试大纲的一致性与相关性,适当调整各语言点在真题中的出现频次。

(三)注重关联词语的句法位置与搭配对象

复句习得过程中,明确关联词语的句法位置及其搭配对象是不容忽视的,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例如,受冯胜利和施春宏“三·一语法”(34)冯胜利,施春宏.三一语法:结构·功能·语境——初中级汉语语法点教学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4.关注并突显“形式结构”的启示,李春玲主持的汉考国际科研基金项目(编号为CTI2018B04)在四级语言点的相关研究中,针对“特殊句式”“复句”“固定格式”这三类语言点均设立了“形式结构”项,对这些语言点出现的句法位置及搭配对象等进行了直观而简明的介绍,并举例进行了说明,可以作为了解关联词语的句法位置及其搭配对象的重要参考资料。例如,根据“不管/无论……,也/都……”在20套四级真题中及“BCC语料库”中的呈现情况,归纳出该语言点在真实语料中的典型“形式结构”有8类:“(S1)不管/无论VP,(S2)也/都VP”“(S1)不管/无论VP,(S2)也/都AP”“(S)不管/无论AP,也/都VP”“(S)不管/无论AP,也/都AP”“不管/无论CP,(S)也/都VP”“不管/无论CP,(S)也/都AP”“不管/无论NP,(S)也/都VP”和“不管/无论NP,(S)也/都AP”(35)其中“S(Subject)”表示主语,“VP(Verb Phrase)”表示动词短语,“AP(Adjective Phrase)”表示形容词短语,“CP(Complementizer Phrase)”表示小句(或称之为“命题”)。。

(四)注重相近关联词语的分时段教学与使用

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将多个音近、形近或不同义项的关联词语安排在不同的教学时段,在确定学习者熟练掌握其中一个语言点之后,再安排其他相近语言点的学习,明确其与相近关联词语的差异,循序渐进。否则,尽管教师一再强调其差异,学习者也容易混淆。此外,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不少汉语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学习了多个相近语言点,针对这一现象,汉语教师应该在特定教学时段有目的地提高对应级别关联词语的复现率,积极引导学习者优先使用对应级别的关联词语。同时,为了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这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应该在教学内容和练习中引导并提示学习者经常使用,鼓励学习者多背例句,多造新句,多被纠错,精讲多练。

六、结 语

复句是汉语学习和汉语表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掌握汉语复句不但要理解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关联词语的意义、用法及其在真实语料中的句法位置等也至关重要。汉语学习者在习得四级复句时,常见偏误主要在于容易混淆形近或音近关联词语、近义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及该词语的其他义项,误用非常见的关联词语及关联词语搭配的对象等。

HSK考试大纲需要充分发挥其对汉语水平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尽量避免将相近关联词语置于同一级别的语言点中,保障各级别语言点之间的关联性与系统性,注重与《课程大纲》等类似相关大纲的一致性。汉语水平考试真题应该遵照HSK考试大纲,尽量避免各语言点在真题中呈现频率差别过大。汉语教师应该注重关联词语在真实语料中的句法位置及其搭配对象的语法性质;针对无法避免的相近关联词语,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较长的学习时段逐步学习,在特定时段优先使用对应级别的关联词语,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加准确地理解与使用汉语复句。

猜你喜欢

复句偏误真题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