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探析儿童文学翻译风格

2020-09-28贾晓玉

文化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儿化夏洛译本

贾晓玉

E.B.怀特是著名美国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夏洛的网》于1952年一发行就风靡各国,创造了一代代人的童年回忆。儿童文学研究学者皮特·亨特(Peter Hunt)[1]称儿童文学是“特别适合儿童,或者特别让儿童满意的、并被儿童阅读的书籍”。周作人民国时期就提出过“儿童本位论”,陈伯吹[2]也曾坦言“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儿童文学从属于文学,有普通文学特征及儿童读者所需的趣味性、耐读性和教育性,它的翻译也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本文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对两个译本进行量化对比分析,以儿童本位论为中心,评析两译本翻译风格特征及其对儿童阅读的影响。

一、语料库翻译综述

“莫纳·贝克(Mona Bake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语料库翻译学,他提出语料库方法兼具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因其基于宏观文本,结合数据统计与定性分析,能更好地阐释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及翻译本质等现象。”[3]且他就语料库在翻译风格研究方向做了相应尝试,引领了语料库译文风格研究的新风向。夏征农[4]曾阐述:“风格体现在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种要素中,翻译目的、语言水平和文化背景都会影响译者的翻译风格。”莫纳·贝克(Mona Baker)[5]教授也称:“译者在翻译作品中展现的独特语言及非语言特征就是翻译风格。”威尔士(Wales)[6]则认为:“风格受情境、媒介、正式程度、语域、时代、接受对象等因素影响具有多种表现方式。”鉴于语料库在翻译风格研究的应用中已有的探索和尝试,本文采纳应用最广泛的平行语料库。

二、语料库研究方法

本文选的语料为2001年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出版的E.B.怀特(E.B.White)的英文原版《夏洛的网》(Charlotte’s Web),人民出版社1979年发行的康馨翻译的《夏洛的网》(以下简称“康译本”)和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发行的任溶溶翻译的《夏洛的网》(以下简称“任译本”)。研究步骤如下:第一步,采集文本,将PDF版文本转换为word格式加以人工校对,删去无关符号和图片后另存成txt文档;第二步,用文本整理器整理文本,清理符号类、空格类及标点类等格式问题;第三步,以AntConc和HyConc为语料库检索主要工具,开始分析文本。

三、具体分析

本文将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基本宏观语言层面对康译本和任译本进行统计数据和对比分析,探讨两译本在翻译风格上的迥异与相似及其对儿童阅读过程的影响。

(一)词汇层面

1.词汇密度

词汇密度的大小可以表明词汇丰富度和信息含量。译文的信息量和词汇要适合儿童接受范围,否则会对儿童造成阅读障碍。其计算方法有“类符/形符比”(TTR)和“标准化类符/形符比”(STTR)[7]。

表1 词汇密度

由上表可知,任译本的类符/形符比和标准化类符/形符比皆高于康译本,即任译本词汇选用更丰富多样,康译本用词较简单。对于儿童来说,康译本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承受的新词汇量更小。

2.特色词汇翻译

儿童文学的目的读者是儿童,因而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叠音词、拟声词和儿化词等特色词汇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重要策略。

原文:Wilbur’s stomach was empty and his mind was full[8]

康译本:胃是空的,但脑子是满的[9]

任译本:肚子空空的,可是心满满的[10]

在叠词的用量上,任译本高于康译本。通过HyConc得出,康译本叠词数为597,任译本为748。“叠词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11]任译本中“空空”“满满”等叠词符合儿童用语习惯,易为儿童读者接受。康译本只译成单字“空”“满”,不够栩栩如生。对比可知,任译本兼具声韵美和形象美,更能激起儿童读书兴致。

原文:Wilbur grunted. He gulped and sucked……anxious to get everything at once.

康译本:威伯咕噜着,大口吃着、吞着……作出各样的贪吃声。

任译本:威尔伯呕呕地叫,大口大口的吃……发出稀里哗啦、呼噜哗啦的声音。

根据AntConc,任译本拟声词量为108,康译本为89。较之康译本的“咕噜”“贪吃”等词语,任译本的“呼噜哗啦”“稀里哗啦”等词生动地勾勒出威伯的吃相图,增加了小说趣味性。较之成年人,“年龄越小的儿童对形象化语言的依赖越强”[12]。比之,康译本的翻译略显寡淡,任译本则更讨儿童读者喜欢。

原文:We take to the breeze, we go as we please.

康译本:我们顺风而行,随意来去。

任译本:我们乘着风走,要上哪儿就上哪儿。

由AntConc得出,任译本的儿化词为72,康译本为45。儿化词因具口头话色彩,读之亲切柔和,不会引起儿童的抵触情绪。任译本的“要上哪儿就上哪儿”正是儿化词的彰显,简单上口。康译本“顺风而行,随意来去”形式对仗整洁,却对儿童来说有点正式。

以此,任译本特殊词汇的使用量多于康译本。两译本各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对比讨论下,任译奔更贴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心理特点。

(二)句式层面

平均句长是分析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平均句长越短,句子越简短,读者越易消化。儿童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更接受短句和简单句,因而儿童文学翻译应避免复杂的长难句子。

表2 平均句长

原文:Then she summoned all her strength…no one was with her when she died.

康译本:然后她运用全身力气,挥动一只前脚……次日,凡瑞士……无人在旁。

任译本:接着它鼓起全身力气向威尔伯挥挥它一条前腿……没有任何人陪在它身边。

由上表知,任译本在平均句长上稍微高于康译本。任译本考虑到儿童视线范围较窄,繁杂的长难句会增加儿童阅读困难,打击其阅读兴趣,因此简化句式,切分复杂难句,更易于儿童读者理解和消化。

四、结语

综上,翻译儿童文学时应围绕“儿童本位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遵循儿童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特征。本文以《夏洛的网》两个汉译本为例,通过语料库方法探讨两者翻译风格特征和对目标读者的阅读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康译本语句和篇幅更简短,通俗易懂;任译本特色词汇的运用更胜一筹,更符合儿童阅读习惯。但是,数据分析不应作为评判翻译风格优劣的唯一标准,风格多样的译文能给儿童提供更多阅读选择,激发其想象力。

猜你喜欢

儿化夏洛译本
有趣的“儿化”
《邓小平文选》日译本的回顾与思考——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先生访谈录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夏洛的网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北京话(36)
《夏洛的网》读后感
读《夏洛的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