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词“黑科技”的语义发展及传播模式研究

2020-09-28孙瑞霞

文化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光明日报黑科技用法

孙瑞霞

“黑”作为汉语中的颜色词,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文化含义上。杨丽娜[1]分析了“黑”在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多重含义,并指出这些含义正是典型的民族文化内涵的体现。常月华[2]从中国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了“黑”以及“黑”族系词语,发现在不断发展的“黑”的词义义项中,其贬义色彩始终根植其中。关于“黑”词在网络用语中的词义研究并不多,罗茂蝶[3]分析了“黑”字在网络论坛中其语义与用法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认知心理、民族文化和网络载体对于“黑”字的语义扩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拟研究“黑”与“科技”一词搭配所构成的新词“黑科技”的词义变化,分析该词从网络用语进入纸媒的语义发展变化过程。

一、“黑科技”一词的来源及含义

百度百科中解释了“黑科技”一词的含义和出处。该词出自日本漫画《全金属狂潮》,原义指非人类自力研发,凌驾于人类现有的科技之上的知识,引申为以人类现有的世界观无法理解的猎奇物[4]。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黑”的释义,其中有两条与这里讨论的话题相关:一是黑暗,如“天黑了”;二是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如“黑市”“黑话”[5]。前者是“黑”的中心意义,后者是“黑”的派生意义,也是“黑科技”一词产生的语义基础。“黑”从“黑暗”义发展到“秘密”义经历了隐喻过程,当“黑”与“科技”组合后,“黑”的“秘密”义再次发生了变化。

在“黑科技”一词所出自的《全金属狂潮》中,该词用来指那些被称作“耳语者”的人头脑中生来就具有的超自然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人类研发出现代科技无法创造的武器。从其出处可以发现,“黑科技”在产生之初具有“神秘的”含义,该义是《现代汉语词典》的“秘密”义的引申,不再带有贬义色彩。后来,随着使用人群增加,使用范围扩大,“黑科技”一词几乎已经演变成“高科技”的代名词。

“黑科技”一词虽然不像“雨女无瓜”(“与你无关”的谐音)、“233”(表示大笑)那样是典型的网络用语,但该词也产生于网络,流行于网络。因此,本研究拟从分析该词在网络中的使用情况开始,逐步揭示其语义发展过程和传播过程。本文中“黑科技”一词的网络使用数据来自新浪微博,纸媒使用数据来自《光明日报》。

二、“黑科技”一词的用法统计

(一)网络用语“黑科技”

在新浪微博能够搜索到最早的微博是2010年。以“黑科技”为关键词搜索,结果表明,在2010年网友共发了40条含有“黑科技”一词的微博。将这些微博整理发现,该词在微博中所指的事物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指头脑中的神秘知识(2条,占5%);二是指新产品,如手机、电脑软件等(34条,占85%,其中1条指过去的产品或技术);三是指根本没有技术含量的日常用品(共4条,占10%)。

“黑科技”一词在新浪微博中出现的绝大多数语境是指新研制出的高技术产品,如奔驰概念车Biome(可以像孩子一样自己慢慢长大),磁悬浮技术、量子研究,等等,这部分用法占所收集微博数据的绝大多数。

但是,有些微博中的“黑科技”一词搭配的产品与高科技相差甚远,网友带有调侃的语气将该词与一些日常用品搭配,如按摩洁肤仪、火罐、多功能打火机等,有时可能觉得某个产品很新鲜,有时也可能觉得很无奈,例如:

(1)萧如瑟:背上吸满了一种巨痛的黑科技火罐之后,我把脸埋在理疗床上的那个坑里,问:“贵院历史上是否曾经有人这样从床上跳下来逃走的?”理疗师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用全身的力量按住了我的小腿和脚踝。(新浪微博,2010年7月4日)

有两条微博在使用“黑科技”一词时,用来指头脑中神秘的知识,这与该词出现时的原始语义相同,甚至其中一条微博提到了《全金属狂潮》中的“耳语者”,例如:

(2)秋风之刀:多年前,我们班的校霸跟我吹牛。他说他有个nds,双屏幕的,下面是触摸屏……没想到他当时的胡吹竟然预测出了任天堂前天才在E3发布的3DS造型!……莫非爱吹牛的校霸是耳语者,掌握了黑科技的人!(新浪微博,2010年6月17日)

(二)纸媒用语“黑科技”

网络新词在互联网中传播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得到使用者的接受与认可,那么该词获得一定的稳固性,在其继续扩大使用范围过程中,将跨越传播媒介,从网络进入纸媒。“重要报纸作为权威媒体,对新词的使用往往标志该词正式进入了主流媒体”[6]。本研究将《光明日报》作为纸媒研究对象,分析“黑科技”一词出现的频率及使用情况。搜索结果显示,该词在2015年首次被使用,在当年只出现一次。然后,以2015年为起点,连续两年的该词使用数据,发现“黑科技”一词在2016年出现了14次,2017年出现了23次,呈持续增长态势。

在2016—2017年的新闻报道中,“黑科技”出现的语境均指高科技产品,并未出现微博中所指示的“原义”和“普通产品”义。因此,在该语境下,将“黑科技”一词在《光明日报》中出现时所搭配的词语按照语义分为三类:神秘义、赞美义、中性义。中性义是指在“黑科技”一词出现的语境中没有表达感情色彩的词语与之搭配。例如:

(3)神秘义:物联网,这个一直停留于概念层的“黑科技”,终于走下“神坛”、步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光明日报》,2016年11月2日)

(4)赞美义: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将开展一万多项科普活动,其中不乏让人惊叹的“黑科技”体验项目。(《光明日报》,2017年9月17日)

(5)中性义:本届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又带来了即将投入应用的“黑科技”——疲劳驾驶识别系统。(《光明日报》,2017年12月5日)

表1 《光明日报》2015—2017年“黑科技”一词使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黑科技”一词出现的语境中,表示神秘义的新闻2016年占35.7%,而2017年则有大幅下降,仅占当年数据的13%。在与“黑科技”搭配表示赞美义和中性义时,2017年均较之前一年有所增加,但在赞美义中变化幅度不大,而搭配中性义词语的情况从42.9%增长到了60.9%。2017年“黑科技”使用时,有过半数的情况搭配中性义的词语,而搭配神秘义和赞美义的词语总共不到40%。下面,从表达神秘义和赞美义的具体用词方面进行总结。

表2 《光明日报》2015—2017年“黑科技”搭配用词

表2中表达神秘义的词语从语义上来看,2016年和2017年没有本质性的区别,这些词语均表达了“黑科技”的神秘感,指以前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技术或产品,仅仅停留在头脑想像中或科幻电影中。表达赞美义用词中,2016年和2017年大部分用词相似,语义中带有人们对于高科技产品的赞叹、惊奇。但是,2017年有两个词值得引起注意,即“火热的”和“时尚”。例如:

(6)光明日报融媒体直播团队走进世界智能大会……,探秘那些智能领域火热的“黑科技”。(《光明日报》,2017年7月1日)

(7)如今,网约车、在线教育、移动医疗……这些你我身边的时尚“黑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诠释着“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光明日报》,2017年10月9日)

与其他赞美义词语比较,这两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明显弱于“震撼”“独特魅力的”等其他词语。这两个词表达的是“黑科技”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普遍存在的现象,得到众人的关注,而不是像其他词一样表达人们对于“黑科技”产品的喜爱与赞赏。

三、分析与讨论

(一)网络用语的扩散传播

改编自《全金属狂潮》的动画,于2002年开始上映。“黑科技”一词最早的使用年代虽然无法确切知道,但是,从2010年的新浪微博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当年该词已经开始比较广泛地使用。2014年网友在百度百科为“黑科技”建立词条,说明当时该词已经在口语和网络中流行、使用了一段时间,而且传播范围较广,使用人数较多,已经得到了一定数量网民和普通大众的认可,语义相对固定。因此,2015年官方权威纸媒第一次出现“黑科技”一词也是该词传播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网络语言在对外渗透中通过纸质媒体的正式性与权威性将一些词语、用法相对固定下来,反过来又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发展。”[7]从百度百科对于“黑科技”一词的编辑次数可以看出,2015年和2016年网友为该词各编辑了8次,关于编辑原因,百度百科显示2015年有3次是更正错误,2016年有2次更正错误,2017年网友在百度百科上仅编辑该词条1次。从表1“黑科技”在《光明日报》中的使用数量来看,恰好也反映了2016—2017年使用频率增加、用法相对稳定的趋势。

(二)纸媒重新经历语义泛化

从新浪微博“黑科技”使用情况可以看出,该词除了用于原始义之外,也用来指各种新奇的产品,甚至是一些极其普通的产品,而且指新产品新技术的情况占85%,说明“黑科技”一词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称谓范围”[8],语义开始泛化。

但是,当“黑科技”一词由网络进入官方权威纸媒时,该词的语义起点并没有接续网络的现有词义,而是几乎从“黑科技”的原始义开始使用。《光明日报》2015年初次使用该词出现的语境是与科幻电影相关的话题。例如:

(8)正在热映的电影《碟中谍5》中,不少炫酷的“黑科技”产品让影迷大饱眼福。自带氧气充气功能的智能泳装……智能书本……可以秒变成一台笔记本电脑。(《光明日报》,2015年9月14日)

随后,“黑科技”一词在纸媒使用频率大幅增加,2017年该词的使用频率是前一年的1.6倍。“黑科技”的语义也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而发生了变化,偏离原始义的情况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2017年该词使用于“神秘义”用法大幅下降,而“中性义”大幅增加,表明在较高频率的使用中,该词所指事物的范围在扩大,正在经历语义泛化过程。但是,这个语义泛化过程速度较快,新词语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使用导致其变化发展的间隔缩短[9]。另外,该词在网络使用中已经具备了大众基础,为其语义快速泛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语义泛化带来非常规用法

1.“黑科技”一词出现在贬义语境中

前面讨论的“黑科技”一词,无论是搭配神秘义、赞美义还是中性义的词语时,都是用来指新技术新产品。但是,在新浪微博数据中还有一种例外的用法,即10条微博中“黑科技”被应用在贬义语境中,而纸媒《光明日报》没有一例是这种情况。

微博虽然以文字形式表述,但是由于微博的互动性和即时性[10],微博的表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口语色彩。网民在其中发表意见,分享新鲜事物,吐槽无奈之处,就如同与好友聊天一样,话题具有多样化特质。因此,微博数据中除了将“黑科技”用来指一些新奇事物之外,在遇到不太顺利的情况,如网络信号不好、电池续航能力差,网民也将该词用来表达抱怨和讽刺。例如:

(9)换名你就不认识我:这到底用了什么黑科技,我现在就只能上围脖和QQ = = ?(新浪微博,2010年10月21日)

源自动漫的词汇以及自媒体上的个人表达具有“承载娱乐化、个性化表达的社会功能”[11]。由此可知,“黑科技”一词在微博中用于贬义语境也是由网络用语的本质所决定的。而“作为阅读媒体之一的报纸,受语言和社会双重制约”[12],纸媒要“尽可能……地反映社会方方面面的热点与焦点”[1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纸媒报道中涉及更多的是能够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新技术新产品,“黑科技”作为新产品的代名词,在刚刚进入纸媒时,被应用在积极语境中是正常用法。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黑科技”用来指新近的发明创造,但是在微博和纸媒数据中,各有一例将该词用来指过去的某项发明,这项发明在当时看来十分先进。这也是该词语义泛化的一种表现。

2.“黑科技”一词组合能力变化

新浪微博中“黑科技”的使用没有出现词语活用现象,所有数据中均是以该词作为名词使用,用来指高端技术或是高科技产品。纸媒中绝大多数也是这种用法。但是,在纸媒中出现了两例词语活用现象。例如:

(10)这听起来有些黑科技。(《光明日报》,2016年7月30日)

(11)人类创造了“更高”“更黑”的技术……(《光明日报》,2017年12月5日)

例(10)中的“黑科技”前面受到“有些”修饰,不再具有名词词义,而是带有了形容词属性。例(11)中,“黑科技”被拆成“黑”+“科技”,而且只使用了该词的首部“黑”,在句中“黑”获得了“高”的近义身份。“黑科技”一词在使用过程中结构逐渐固定,语义在稳定发展过后开始发生了泛化。在例(11)中,当“黑科技”再次被拆开使用时,其组成部分“黑”已经获得了该词所赋予的新义。但是,这种用法仅限于类似例(11)的语境之中。

四、结语

“黑科技”一词在广泛传播与使用中语义发生泛化,语义由神秘技术扩展到高科技产品,由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物品扩展到为百姓生活带来便利的各种新产品。从纸媒该词与中性义词语搭配大幅增加的趋势中可以看出,该词正在脱去其产生之初所具有的神秘义。现代生活中因科技进步与发展所带来的许许多多的新产品也为“黑科技”一词的广泛使用起到助推作用,成为其语义泛化的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光明日报黑科技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深情寄语殷殷祝福
特殊用法
《光明日报》和@光明日报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对比分析
那些仍受青睐的经典“黑科技”
VR是“黑科技”,还是科技的未来?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