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C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2020-09-27林晓燕许淑芬苏雪清郑旋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7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达标率低血糖

林晓燕 许淑芬 苏雪清 郑旋玲

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患病率增长迅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患病人数约1.14亿人,其中2型糖尿病占85%~95%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1-2]。根据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特点,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降低或延缓其并发症的关键。目前,临床多采用传统的胰岛素治疗,但该疗法存在不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患者的血糖情况等弊端。国内外研究显示[3-4],“3C疗法”(包括CGMS:实时动态血糖监测;CSII: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arelink:糖尿病管理软件)可极大程度上弥补传统胰岛素治疗的弊端。为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本研究选择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糖尿病专科门诊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美敦力722胰岛素泵对患者实施“3C疗法”,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4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200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疗指南[5];(2)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或不能进行语言交流者;(2)有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3)合并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4)既往有胰岛素过敏史;(5)有其他影响血糖的内分泌疾病;(6)接受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将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03±2.37)岁,运动情况达标率62.45%,各类食物日均摄入情况达标率50.48%,病程1~7年,平均病程是(6.21±5.60)年,BMI(20.24±3.47)kg/m2,HbA1c(8.37±0.78)%;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26±3.12)岁,运动情况达标率63.08%,各类食物日均摄入情况达标率52.27%,病程1~6年,平均病程是(5.50±3.83)年,BMI(21.47±3.29)kg/m2,HbA1c(8.41±0.90)%。两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及照护,包括常规的个体化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等)和常规安装胰岛素泵,予门冬胰岛素持续皮下泵入,初始剂量为体质量(kg)×0.5 U,每日用快速血糖仪(规格型号:ONE TOUCH ULTRA,厂家:理康国际有限公司,国药管械(进)字2003第2400735号)监测血糖7次(三餐前、后+睡前)。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情况。试验组则在常规的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基础上应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规格型号:美敦力722,厂家:美国美敦力公司,国械注册号:20153543505,)治疗,予赖脯胰岛素持续皮下泵入,剂量同对照组。具体如下。

1.2.1 3C系统的安装 (1)患者准备:治疗前1~2天完善入院相关检查后,避免在治疗期间行CT、MRI等器械检查。(2)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使用前检查仪器设备状态良好,电池电量充足。(3)胰岛素泵植入: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装入储药器内,连接输注管路,排气,设置基础率。在距离肚脐直径5 cm外的腹部两侧为注射部位,避开瘢痕及腰带部位。患者取平卧位,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后绷紧皮肤斜30°角进针,用3M防水敷贴固定。(4)探头植入:将探头从冰箱取出后复温30 min,选对侧脐旁5 cm处用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探头以30°~45°角埋植于皮下后将引导针拔出,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确定无出血后连接发送器,待发送器上绿灯闪烁10 s后将探头与发送器固定牢固。(5)报警值设置:根据医嘱设置并核对胰岛素使用剂量、血糖报警值等,无误后启动探头进行初始化,2 h后测定指尖血糖并输入胰岛素泵进行探头校准。每天使用同一机型同一批号的试纸进行4次指尖血糖测试并输入进行校正。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比较(mmol/L, x- ±s)

1.2.2 3C疗法干预 植入设置完毕后,向患者介绍3C系统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妥善放置,勿剧烈活动,防止导管扭曲、打折、探头脱落;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和3C系统植入部位皮肤情况,做好每班交接工作;根据3C系统中CareLink实时显示的血糖变化趋势信息,提前发现低血糖和严重高血糖,当胰岛素泵报警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报警提示及时处理解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空腹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三餐后2 h平均血糖、睡前血糖(22:00)、24 h平均血糖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中的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分布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空腹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等指标变化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对两组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三餐后2 h平均血糖、睡前血糖(22:00)、24 h平均血糖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均有所改善,且改善幅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其中试验组为2.38%(1/42),对照组为14.29%(6/42),试验组低于对照组(χ2=3.896,P=0.048<0.05)。

3 讨论

与曹莹[6]、关清华、李红艳等[7-8]的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3C疗法对于降低血糖、稳定血糖以及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相对常规的胰岛素泵治疗优势显著。首先,3C系统通过模拟人体正常的胰腺生理分泌、人体基础胰岛素的生理需求模式设置基础率以及实时显示并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24 h血糖变化,在保证有效率(血糖达标率上升)的基础上降低了患者胰岛素的使用量达到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事件的效果[9-10]。同时,3C疗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自动模式算法的新方法,用于监测未察觉的低血糖事件。其次,该疗法能够持续提供全天血糖数据,用来回顾性分析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发现恶性低血糖事件,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稳定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11]。另外,使用该疗法可较少破坏β细胞的功能更好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可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12]。最后,3C系统治疗通过利用真实反映个体血糖变化情况的图谱为开展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进而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研究表明[13],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未来可以利用3C系统这一优势对患者开展阶段式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并进一步探讨其干预效果。

综上,3C疗法不仅能够快速、平稳、有效、安全控制血糖,还可以延缓和控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达标率低血糖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与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粤北地区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