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预前移对孕产妇喂养理念认知效果的影响

2020-09-27杭洪霞袁洪丽

关键词:身长曲线图月龄

杭洪霞 袁洪丽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文化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枣庄 277100

母亲作为婴幼儿期营养物质供给的主体,对婴儿的营养、卫生保障、生活技能的开发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1],采用何种喂养理念及其喂养方式,更科学合理的喂养婴幼儿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是孕妈妈们最迫切的需求。目前国内外婴儿喂养理念主要有3种:按需喂养、按时喂养及父母引导式喂养[2]。主要的喂养方式有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等。喂养方式取决于喂养理念的认知角度,但不同的喂养理念形成的喂养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喂养方式将会养成婴幼儿摄食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性进而会对婴儿期生长发育、性格行为、生物钟周期等方面的发展造成偏差,也与母亲的泌乳、情绪心理变化和家庭关系的和谐息息相关,其影响结果不能小觑。

理念决定方向,思想决定行动,喂养理念决定相关喂养方式的确立。喂养理念的认知和形成取决于医学科学文化和祖辈相传育儿经验等多个方面,而今社会进入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道,孕产妇喂养知识来源渠道较多,大致的来源渠道为配方奶推销广告、育儿书刊、互联网传媒和祖辈喂养经验传承,甚少接触到妇幼保健方面专业技术性指导,对喂养理念认知的角度带有主观盲从性。WHO推荐对0~6月龄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3],母乳的能量和营养素与婴儿的需要相适应,能降低婴幼儿发生肥胖的风险[4]。有研究发现,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虽然能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增加其儿童期或成年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5]。本研究选择在孕早期喂养理念认知形成初始期进行喂养理念干预,调查经过医学保健专业知识指导后确立的喂养理念,对孕产妇及婴儿生长发育的成效力,探求社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行之有效的工作路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孕建册并纳入全程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孕妇,并分娩足月健康新生儿899名,其中男453名,女446名。

1.2 方法

1.2.1调查工具 (1)孕妇调查表:课题组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孕周、获得喂养知识途径、拟选择喂养理念、喂养方式、干预后选择喂养理念、喂养方式等内容的调查表。(2)0~3岁男、女童身长(身高)/年龄、体重/年龄百分位标准曲线图(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6]。

1.2.2具体方法包括:(1)建档建册: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辖区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孕13周前早孕建册纳入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孕产妇。(2)现场填写调查问卷:与每位孕妇电话预约,面对面进行早孕建册,在早孕建册时发放调查问卷,由妇保人员面对面调查并填写调查表,根据孕妇对喂养知识知晓度和渴求程度进行个体化、专业化喂养知识宣教,重点对按需喂养、按时喂养和父母引导式喂养的特点和优缺点详细讲授,以利于喂养理念的认知和喂养方式的选择。(3)微信群的群体教育及互动学习:将参与课题组的孕妇纳入孕产妇健康管理微信群内,微信群管理员为妇儿保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群体喂养理念和喂养知识的发布,随时与群内孕产妇进行交流、探讨,同时孕产妇之间进行同伴教育方式,共同提高自我效能,强化自我喂养观念认知。(4)教会孕产妇绘制儿童生长发育百分位标准曲线图方法:早孕建册时为每位孕妇在发放母子保健手册,教会孕妇看懂并学会绘制手册中的婴儿身长(身高)/年龄、体重/年龄百分位标准曲线图的方法,并且能识别百分位曲线图中绿色曲线代表的意义,理解绿色曲线之上下两条红色曲线(97%、85%、15%、3%)代表的意义。(5)产后访视现场的实践指导:在妇幼保健人员入户进行产后、新生儿访视时,具体指导乳母正确哺乳姿势,喂哺的时间,怎样从哭闹、尿量、排便方面判断婴儿是否吃饱等喂养技巧和观察方法,并填写调查表中干预后喂养理念类别。(6)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曲线图:在对婴儿进行0、1、3、6月龄段的头围、体重、身长等项目体格检查中,将身长、体重数值绘制到母子保健手册中的0~3岁男、女童身长(身高)/年龄、体重/年龄百分位标准曲线图中,综合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发现生长发育过快或偏低等异常情况时,配合儿童保健人员提出的科学喂养措施与建议,进行喂养方式转换,采取措施及时纠偏,同时增加儿童婴儿身长、体重项目的体格检查次数,再次评估生长发育情况,观察干预效果,对异常情况及时转诊,及时回访转诊结果,实现社区-专业儿童保健机构转诊的无缝衔接。

1.2.3观察指标 观察婴儿0、1、3、6月龄体重、身长生长速度。将899名婴幼儿全部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中,按照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规范要求进行0、1、3、6月龄体重、身长体格检查,观察生长速度,直观评价喂养效果,评估生长发育状况,对生长发育异常情况进行科学喂养指导和喂养方式的转换,观察干预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Excel程序录入,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干预前后喂养理念选择结果

干预前选择按需喂养91人,按时喂养635人,父母引导式喂养173人。经过孕早期喂养理念干预后选择按需方式165人,按时喂养221人,父母引导式喂养533人,按需喂养和父母引导方式组分别增加8.22%(74人)和30.82%(340人),按时方式组降低46.04%(414人)。

2.2母乳喂养婴儿不同喂养理念体重、身长结果

母乳喂养婴儿按需方式组、按时方式组、父母引导方式组体重、身长结果见表1。1、3月龄体重、身长父母引导方式组优于按时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34 9,0.000 9)。

表1 母乳喂养婴儿按需方式组、按时方式组、父母引导方式组体重、身长结果

2.3混合喂养婴儿不同喂养理念体重、身长结果

按需方式组、按时方式组、父母引导方式组体重、身长结果见表2。3、6月龄的体重按时方式组优于父母引导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7 9,0.000 1);6月龄身长按时方式组优于父母引导方式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8 6)。

表2 混合喂养婴幼儿按需方式组、按时方式组、父母引导方式组体重、身长结果

2.4总体数据的按需方式组、按时方式组、父母引导方式组体重、身长结果见表3。6月龄体重、身长按需方式组优于按时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5 3,0.015 0);3月龄的体重按时方式组优于父母引导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8 8,0.009 1)。

表3 总体数据的按需方式组、按时方式组、父母引导方式组体重、身长结果

3 讨 论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任何理念都会在实际情况和周围的物质环境中经过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从而不断的完善与融合,在更高层次上把理念进化,延伸理念的范围和深刻理念的内涵,喂养理念亦是如此。分析结果显示,将喂养知识宣教辅导和喂养技巧专业技术指导工作前移到孕早期进行的工作路径,对孕妇喂养理念认知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提高孕产妇的自我效能,更加有效的保障了婴儿期足够的营养物质的提供,为婴儿提供了理想的生长发育速度。

不同的喂养理念形成的喂养方式对婴儿摄食的差异,都会对婴儿期生长发育、性格行为、生物钟周期等方面的发展造成偏差。对于三种喂养理念而言,按需哺乳是我国祖辈相传的传统喂养方式,通常是以哭声为判断标准,俗语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是最好的释义; 按时喂养是对婴儿进行定点定时喂哺;父母引导式喂养是按需喂养和按时喂养之间契合形成的喂养理念,本课题目的是探索由此引起生长偏差的早期干预措施的成效性,以指导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开展。

将喂养知识健康教育前移到孕早期进行的工作方法,干预喂养理念认知的初始期,通过喂养知识、喂养技巧传授、微信群内群体培训和同伴教育等多种健康管理措施后,促进了孕产妇个体化喂养理念认知的形成,拓升了对孕产妇喂养理念的认知角度,形成更理性化的认知,为孕产妇选择提供了专业化基础,提升了自我效能,增强了抚育婴儿的自信心,有利于与婴儿喂养活动的成功衔接。

在孕早期喂养理念相关联的健康管理的开展,提升了孕产妇对喂养理念转换的依从性和改善了喂养活动的僵化教条。孕妇对喂养理念和喂养方式各自的优缺点理解并熟悉,虽然选择确立其中一种理念和喂养方式,在分娩后开始喂养婴儿时,也会根据实际喂养情况相应调整喂养理念和方式或理念的融合渗透,减少了喂养过程的僵化教条,对妇幼保健人员及家庭支持系统喂养建议依从性提高。

身高和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营养及健康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儿童生长标准曲线图是儿童身长、体重直观评价体现。据相关研究表明,婴幼儿的生长偏离,包括生长迟缓、消瘦、营养不良及单纯型肥胖,在最初表现为生长速率的降低或过速,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在生长发育曲线图上呈现明显的异常走势[7]。因此,通过相应月龄婴幼儿身长、体重的测量,发现本次测量数据在儿童身长/年龄、体重/年龄百分位标准曲线图上绘制坐标点的百分位点变化,早期发现异常,将生长纠偏的着重点放在喂养的质与量,预防过度喂哺引起能量过剩,脂肪过度积累、体重超重等营养性疾病,是孕早期进行喂养理念健康管理的初衷。本课题组通过绘制0、1、3、6月龄婴儿的生长标准曲线图,动态观察不同喂养理念喂养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早期发现婴儿生长发育偏差情况,纠正理念认知和转换喂养方式,对生长发育起到调控作用。

近年来,婴幼儿期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受到普遍重视,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异常可影响成年后一系列健康事件[8-9]。有研究显示,婴儿早期体重快速增长,存在儿童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10];根据有关青春期肥胖的研究发现,肥胖尤其与婴儿期体重快速增长相关[11]。国内一项研究发现,婴儿期超重可持续到幼儿期,对超重婴儿的早期干预可改善幼儿期的超重现象[12]。本课题统计学数据表明,婴儿的体重、身长生长速度按时方式组>父母引导方式组>按需方式组,按时喂养组生长曲线位于P97位点比例较大,按需方式组生长速度虽然较前二者慢,但最低生长曲线仍在P50位上方,说明婴儿期体重超重应引起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也应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儿童健康管理的工作重点。

通过在孕早期进行喂养理念干预的工作路径开展,社区孕产妇获益颇多,一是孕产妇主观能性提升,着重点明确。孕产妇对多种喂养理念和喂养方式认知度高,能掌握如何通过喂养量、婴儿尿量、睡眠时间长度等方面判断出喂养的效果,及早发现生长偏差,减少了喂养过度发生率,及时纠正喂养偏差。二是孕产妇对喂养保健指导依从性好。三是纠偏工作前移。孕早期即开始教授儿童生长发育的生长发育标准曲线图的绘制方法和判断方法,乳母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曲线图百分位占比意义理解透彻,家长通过每次测量的身长、体重数值在生长发育百分位曲线图上的绘制点的对比变化,及早发现偏离征象,主动关注异常情况,积极配合妇幼保健人员建议和保健指导措施,及时纠偏,减少喂养过度引发的脂肪积累,减少超重问题的发生。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级预防保健主阵地,基层的预防保健工作者循径探索妇幼保健的有效工作路径责无旁贷,本研究课题因时间限制,未能持续跟踪8月龄后的婴儿身长、体重生长百分位曲线的变化情况,后续开展的课题将对8~36月龄婴幼儿进行跟踪分析,做好下一步健康管理工作路径的探讨。

猜你喜欢

身长曲线图月龄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洞身长管棚施工工艺新技术
雪豹,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