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酮IIA磺酸钠对急性心梗再灌注治疗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

2020-09-27孙海燕孟晓武杜振兰

关键词:磺酸钠丹参酮室性

高 兰 孙海燕 王 真 孟晓武 蒋 芳 杜振兰

1.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功能科,山东 泰安 271000; 2.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1-2],是造成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这些指标都会有相应的改变[3]。那么,如果有一种药物可以改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及左室射血分数这些指标的值,也就能证明此药对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有保护作用。

中药丹参酮II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STS)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中提取出的脂溶性二萜类化合物丹参酮IIA,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作用[4]。但对于应用丹参酮IIA磺酸钠与心肌梗死再灌注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d、HRV、LVEF等指标的关系目前报道较少。

本研究就是以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STS组进行再灌注治疗的同时给予STS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检测患者HRV、QTd及LVEF等指标,评估STS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入我院心内科行溶栓或PCI治疗并符合冠脉再通标准的患者80例,年龄55~65岁,平均(59.36±3.04)岁,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即STS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每组患者中行急诊PCI治疗7例、行静脉溶栓治疗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既往史、用药史、再灌注治疗前时间和再灌注治疗后用药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S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共有5例在2周内死亡,在病例中剔除。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①急诊PCI或静脉溶栓治疗;②STS组给予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 mL+丹参酮IIA磺酸钠(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80 mg静脉滴注,1次/日,2周为一个疗程;③入院及2周时佩戴杭州百慧CT-082动态心电图仪,测定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数量,心率变异性各参数及QT离散度数值,均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将24小时心电数据分析无误后由软件自动算出,对于基本节律非窦性及伪差严重的病例予以剔除;④入院及2周时应用HP-IE33超声心动图仪测定患者心脏功能,取心尖四腔观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探测,应用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 疗效观察指标

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治疗前后HRV、QTd、LVEF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2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STS组与对照组比较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率变异性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2周时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QT离散度、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QT离散度、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入院及2周时QT离散度、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

3 讨 论

心率变异性是指测量连续心动周期之间的时间变异数,也就是说,测量连续出现的正常P-P间期之间的差异的变异数。目前常用的分析参数有:(1) 时域分析指标:①SDN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ms);②SDANN,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ms);③SDNN指数,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ms);④RMSSD,相邻的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ms);⑤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超过50 ms的百分比。其中,SDNN主要反映心率变异性的总体情况,如果SDNN降低则表明自主神经系统总张力是下降的;SDANN主要用于对交感神经的敏感性进行评价,它的值降低则说明交感神经的张力增高;RMSSD和PNN50主要用于反映迷走神经情况,这两个数值降低说明迷走神经张力降低。(2)频域分析指标:①LF,低频成分,频谱范围0.04~0.15 Hz;② HF,高频成分,频谱范围0.15~0.40 Hz。其中,HF和LF是频域指标,HF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功能, LF主要反应交感神经功能。本研究发现,通过对两组患者入院2周时佩戴动态心电图测定的心率变异性各参数值的比较,发现STS组的心率变异性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IIA磺酸钠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5],并能减少心肌缺血时多种有害物质的释放,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提高心率变异性[6-7],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供血减少、耗氧量增加,从而使心室肌电活动的不稳定性增加,心室肌在各个方向上的复极时间的不等性加大,在心电图上的主要表现就是QT离散度的增大。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严重程度与心室肌的复极不一致呈正相关,随着心肌缺血缺氧的加重,QT离散度也会越大,折返激动则更易于形成,因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8]。本研究发现,2周时STS组与对照组相比,QT离散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后,QTd明显降低,其可能机制主要为STS有类维拉帕米样L型钙通道阻断作用,及其对K+通道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膜电位不同程度的恢复,加快复极过程,减少心肌去极化和复极的不均一性,避免折返激动的形成,使QTd缩短,从而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心动图是无创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最常用方法,可以直观、清楚地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心肌细胞持续缺血、坏死进而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本研究发现,治疗2周时STS组左室射血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丹参酮IIA磺酸钠可以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功能。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是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9],也是良好的慢钙通道阻滞剂,对细胞膜起到稳定和保护的作用[10],可以防止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引起膜结构及功能的障碍,它还可以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条件下的心肌能量代谢进行有效地调控,从而达到维持代谢正常进行,这可能是STS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的原因。

总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治疗的同时静脉应用丹参酮IIA磺酸钠,可通过降低患者的QT离散度、升高心率变异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从而辅助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达到减轻心肌的进一步损伤,产生心肌保护作用,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磺酸钠丹参酮室性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一测多评法比较不同生产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四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黄河鲤急性毒性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离子色谱法测定羟乙基磺酸钠含量
2,3-环氧丙磺酸钠的合成研究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办厂摇钱树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