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的想象

2020-09-26潘鲁生

新校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辅导班美术科学

时下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家长为孩子学习美术技能或报名参加美术辅导班,或让孩子在校参与美术兴趣小组,可谓挖空心思。社会上的辅导班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很少研究培养对象的接受能力。家长的目的却很明确,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美术训练,把孩子培养成艺术人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但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青少年的美术教育要依据他们不同年龄段的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而制定,如果小学阶段就开始训练具有几何学、透视学知识的素描显然不科学;让孩子从小临摹国画大师的作品以求“小画家”为荣,当然达不到审美教育和训练的目的。对中小学生艺术能力的开发应建立在科学精神与审美能力的综合培养上,教育者如果不顾少年儿童的心智发育等因素,让他们过早地接受成年人的艺术教育模式就会揠苗助长,反而起不到审美教育的作用。

由《齐鲁晚报》和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协等单位举办了“中小学生科学幻想画”竞赛活动,笔者认为这种以科学为题材、以艺术为表现形式的活动很有意义,适合中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来自城乡不同地区的中小学生的科幻美术作品,特别是小学生的创作,更具有科幻性和艺术感染力,从而让人们看到了山东省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希望所在。从科学幻想的作品题材、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各方面反映出青少年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他们从科学幻想的视角,表现了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从绘画的过程之中得到了审美的体验,其创作是真诚的、有胆识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大部分作品不是所谓美术辅导班训练的习作式的技能表现,而是用中小学生自己的艺术语言真诚地表现宇宙空间、生态环境和科学探秘,反映出中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一些作品表现人类未来如何与动物相聚,追求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有的表现海上的科技开发如何服务于人类;有的则表现应用科技走进百姓人家。从作品丰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识,这种积淀是潜移默化的,或许会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样的艺术形式也有利于他们的人格塑造和科学精神的培養。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应该是审美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培养中小学生人格素养的基础。在目前强调素质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同时,应该指出,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不应该只是学习“一技之长”,更不能灌输职业艺术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否则就会误导一些师生和家长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术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是一种想象力的表现,是培养人格素质的好形式。中小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可以开发想象力,把理想化的科幻世界表现出来,把美术融入理想之中。中小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提倡一种高尚的艺术情操,避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艺术思潮融入中小学生教育之中;应该抵制一些品位平庸、样式媚俗的东西,也为他们今后艺术品格的形成和艺术修养奠定基础。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绘画或其他艺术样式的技巧性学习,而应该真正成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启发科学创新意识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综合素质教育。所以开发学生自我的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尤为重要,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意识任重而道远。

庚辰小寒于历山作坊

*注:本文节选自潘鲁生《说画·潘鲁生美术评论集》,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辅导班美术科学
美术篇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课外辅导班安排也是一门学问
科学拔牙
韩辅导班老师优于学校老师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