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研究

2020-09-26于俊艳

新校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实效性因素

于俊艳

摘要:教师是立教之本,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领路人、筑梦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地区教育提升的立足之本、兴盛之源。教师兴则学校兴,教师兴则教育兴。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有优秀教师。而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培训。本文从培训方案制订、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后续服务等角度对教师培训实效性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使教师培训真正成为提升一个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战略性工程。

关键词:教师培训;实效性;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明确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所以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进修学校肩负着提高教师素质的培训重任。作为师训部的一员,笔者为了更好地将教师培训落在实处,走进广大教师的内心深处,弥补受训者学习动力不足、培训方式手段过于单一、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特对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进行研究。只有认真分析影响实效性的因素,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才能提高教师培训质量,让教师队伍充满活力,使区域教育得到更大提升。

一、影响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因素

作为一名教师培训的组织者,我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培训,很多学员对于培训的感受往往是:培训前,满怀憧憬,心情激动,热情期待;培训中,热血沸腾,听得津津有味;培训后,感慨很多,实践甚少,使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我认为,导致以上问题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1. 主观因素

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参训教师的目的不明确,很多教师没有把培训当作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而是为了获取继续教育学分进而评职称,习惯于当“被动接受者”;另一方面,参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受学校人员少的限制,上课和培训难以调度,常常造成工学矛盾。

2. 客观因素

在这里笔者通过“什么样的培训受教师欢迎?”的调查来说明。

首先,从培训方案的制订来说,能够对教师展开问卷调查,认真评估教师需求,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比漫无目的,从网上摘抄指导思想、假大空的制订方案更受学员欢迎。

其次,从培训者来说,接地气的专家更受欢迎。何为接地气的专家?长期在一线工作,有着对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感悟和体验,有着丰富鲜活的教学实例和丰厚的教学底蕴,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成长而不是故步自封,有着对教育事业的拳拳赤诚,有着对新课改勇于实践且开拓创新的精神,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学者型教师、名师、专家等。他们这些人往往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因为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更能够让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感同身受。

再次,从培训形式来说,灵活多样的培训更受欢迎。如果培训中既有参与式专家讲座,又有合作探究、提问交流,还有案例分析研讨、学员论坛等多种培训研讨方式,学员不仅能够吸收专家先进的理念,更能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分享智慧,相互启迪,共同进步。

最后,有跟踪服务的培训更受欢迎。很多培训都是把集中培训作为重要任务,培训过程的任务完成之后就意味着培训工作全部结束。其实培训后的跟踪服务才是促成培训成果落地生根,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很多老师对培训后的跟踪服务有迫切需求。如果每次集中培训结束之后,培训者能够持续帮助教师查找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将会更喜欢这样的培训。

因此,除了教师主观因素影响之外,培训方案的制订、培训者、培训形式、培训服务等客观因素都对培训的效果有着很深的影响。

二、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1. 树立“以师为本”的理念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培训要“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因此,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是教师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不同,让教师自主选择,构建更丰富、开放、多元和实用的培训体系,更能顺应一线教师的需求。为此,可以设计“菜单式”培训课程,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菜单式”培训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原则,重视在培训过程中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2. 制订行之有效的方案

首先,培训主题明确,要明白是什么样的教师来参加培训;其次,目标恰当,不宜过高或者过低,思路清晰,方法具体;再次,内容贴合实际,不宜大而空,了解教师最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希望得到哪些帮助,调查教师对培训课程的需求,针对调研中归纳梳理出的问题设计培训内容,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由浅入深地制订方案,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从而增强培训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3. 呼唤有干货且接地气的专家

邀请既有先进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鲜活的教学实例和丰厚的教学底蕴的专家,这样的专家既有干货又很接地气。因为实践经验可以给老师们更多启示,同时实际案例也容易引发教师的思考与讨论,能引起教师的共鸣,在培训中产生理想与智慧的火花,达到同频共振,从而体现培训的更大价值。例如,在一次“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高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班的培训中,曹杨二中易建平校长讲授的《借势新高考,谋求新发展》与上海市特级教师沈子兴讲授的《基于新高考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进策略》最受欢迎,因为他们站在理论的新高度,既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又能分析本地区的高考形势,通过比较分析,提出老师能够接受的新观点和新见解,对教学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指导性。

4. 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

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培训方式,实行参与式培训。在培训者和培训对象之间建立起双向交流、相互对话和积极互动的关系。当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培训当中,并成为培训的主人时,教师培训质量自然得以提高。课堂上经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样,教师培训也应该让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学习不再盲目地相信权威,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同伴交流并形成有意义的知识。例如,在一次心理教师培训中,有位心理专家的“互动体验式”培训很受欢迎,他采取头脑风暴的教学形式,让大家参与其中。他提出问题之后,让中小学心理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看法不存在对与错,然后小组内思维碰撞产生更有质量的想法,最后总结提炼出成果,达到智慧共享。另外,适当丰富教师的文艺生活,有助于增强学员的凝聚力。例如,在组织2019年新教师集中培训的时候,我们利用晚饭后休息的时间搞了一场即兴文艺会演活动。会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歌舞、京剧、朗诵等。没有想到此次即兴会演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很多人表示这次培训不仅收获了知识,还丰富了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彰显了各团体小组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了教師良好的精神面貌,培训效果明显提高。

5. 建构跟踪式服务评价体系

加强教师培训后续跟踪指导服务是使集中培训成果长效化的有力保障。培训后续跟踪指导服务,主要是要求参训教师将集中培训阶段所学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师训部人员要成立三个小组,即档案组、指导组、考评组。档案组要给受训教师建立档案。指导组到受训教师的学校通过推门听课等方式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惑,帮助教师查找原因,研究改进策略。教师也可以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反映到学校,学校集中问题形成有价值的研讨方案,通过QQ、微信、电话等形式,请授课专家予以解答。考评组要对每一位教师的培训进行全程有效的监控和考核,然后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的培训档案,与教师的评优评先、晋级升职、科研成果、继续教育学分挂钩,使过程评估与终结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跟踪式服务评价的长效机制。评价方式可以采取教师论坛、大讲堂、优秀教育案例评选等形式开展,通过优秀成果展示,将专家的经验由点到面地铺开,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促使教师成长。例如,为了巩固2018年4月百名骨干教师赴浙江培训的效果,2019年1月,我们举办了以“理论引领、实践生成,砥砺思想、分享智慧”为主题的教师大讲堂,传播了先进教育理念,讲好了个人教育故事,分享了优秀教育成果,将跟踪服务落到实处。由此可见,教师培训的跟踪服务工作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

教师培训能够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升自身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让培训“活”起来,接地气、有实效、精准化,教师才能没有抵触情绪,主动积极参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师快速成长和发展,从而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实现人变成人才的质变。

(作者单位:济南市长清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实效性因素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