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现代诗比较阅读教学探究

2020-09-26程勋如

课外语文·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现代诗歌初中语文

【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编排特点,初中现代诗歌适宜运用比较阅读法。实践证明,比较阅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分析能力,也可提升诗歌教学质量、优化阅读教学方式;现代诗比较阅读教学需选取典型案例,注意合理比较,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比较阅读;现代诗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5-0076-02

【本文著录格式】程勋如.初中现代诗比较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25):76-77.

与古典诗词相比,现代诗时代背景较近,不拘泥于格律规范,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有些诗歌意象独特朦胧、艺术手法多样、情感内蕴深刻,理解起来也有相当的难度。与古诗文教学相比,当下的现代诗教学则略显尴尬,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在近几年开始使用的“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包括散文诗)往往是两首或者几首被编排在同一个单元,笔者经过实践和思考,认为对现代诗教学来说,比较阅读是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故撰文以作探讨。

一、现代诗比较阅读的依据

现代诗歌教学中,施之以比较阅读,既符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又符合构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的要求。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比较阅读,大多是对两个或者多个文本进行比较进而深度理解文本的阅读。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两篇或多篇作品放在一起阅读并加以比较,分析其异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是一种有效性的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方法。

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面世,入选的现代诗歌情况为:七年级上册、下册共7首;九年级上册、下册的第一单元,都是以现代诗为主的诗歌单元,共12首。初中阶段,总计多达19首。“统编本”教材中,往往是两首或者几首现代诗歌被编在同一个单元,这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供了便利。例如,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泰戈尔的《金色花》以一个儿童天真烂漫的口吻叙述自己化为一朵金色花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其诗歌创作曾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在教学中,将两位著名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鉴赏,是比较合适的。又如,九年級下册第一单元《短诗五首》,有《月夜》《萧红墓碑口占》《断章》《风语吟》《统一》等中外作品,这样的课文编排便于师生将两首或多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现代诗比较阅读的意义

激发学生的诗歌阅读兴趣。阅读课如果仅采用单一的“阅读—鉴赏”模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比较阅读则不然,它所提出的比较性任务,更容易激起学生兴趣去阅读和思考。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诗歌所展现的不同意象、风格,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情感思想等,进而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例如,学生预习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以其爱国主题,如何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可以推荐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引导学生将两诗进行对比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以“手掌”代指诗人自己的意志、情感,抚遍祖国山河,《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则用了一连串的意象将祖国的贫穷落后与苏醒崛起表现出来;戴诗以触觉代视觉,向读者展现了战时沦陷区遭受的黑暗与解放区的温暖光明,舒诗用博喻和排比将十年浩劫之后祖国的百废待兴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对于学生熟悉的爱国主题,不同的诗人的不同艺术表达方式,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与审美能力。现代诗歌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精练的语言、优美的韵律,欣赏现代诗歌,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提高其阅读鉴赏水平。有比较才有鉴别,相比传统的阅读与鉴赏模式,比较阅读能让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叶圣陶先生说:“比如读了某一体文章,而某一体文章很多,手法未必一样,大同之中不能没有小异,而相同之处不能没有个优劣得失;必须多多比较,方能进一步领会优劣得失的所以然。”强调了比较对阅读鉴赏的重要性。

有利于优化阅读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笔者曾在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进行现代诗教学。在教《散文诗两首》时,先带领学生研读《金色花》,领略孩子与母亲间的天伦之乐,进而结合《荷叶·母亲》一诗,指导学生赏析文中优美语句,理解红莲荷叶的象征意义,揭示两者之间的共同主题“赞美母爱”;讨论环节,将《荷叶·母亲》的实写与《金色花》的虚写相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外诗歌艺术的独特之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参与,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笔者认为,运用比较阅读,有利于优化阅读教学,提升现代诗教学质量。

三、现代诗比较阅读策略

(一)选取典型案例

目前有些“教师在选择对比文章时,往往没有规律,没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对应的文章内容……随意选择比较素材”。选取典型案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以后遇到类似作品,举一反三。例如,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中《金色花》和《荷叶·母亲》同为赞美母爱主题,但前者是虚写,用假想的手法以一个儿童的口吻写与妈妈一天三次嬉戏的场面,从母子间的对话与亲密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后者是实写,以作者自己的口吻写雨中的荷叶为荷花遮风挡雨,同时伴随着自己的三次心情由郁闷到释然的变化,并由此联想到母亲对子女付出的无条件的爱,对两者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感受作者抒发的赞美感激母亲的情感的同时,找到诗歌阅读鉴赏的突破口,在面对诗歌阅读时不再无从下手。比较阅读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好课本上的作品,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自主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

(二)比较注意合理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不管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选取的比较对象,应当符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例如,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得平易近人,似乎在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诗句清新流畅,饱含深情,又富有哲理意味,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而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表达自己的想法,诗中为未选择的路而叹息,字里行间带有忧郁色彩,也能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思想时,老师要注意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不宜讲解过深,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一味地灌输人生大道理,而是要正确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思考,两首诗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但表达的人生态度还是一样:不管是面对挫折还是面临选择,我们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比较意在探究

比较方法的运用,要能引起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和探究。例如,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和《乡愁》,一个抒发恋土深情,一个抒写思乡愁绪。根据课文导读提示部分,学生在预习时就了解诗歌所写内容和所抒情感,那么如何再次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值得关注的地方。两首诗歌都简短易读,但遣词造句却不简单,教师可从此处入手,用词语替换法来比较诗人在表达上有何不同效果。例如,《我爱这土地》“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的“嘶哑”用“嘹亮”来替换,表达效果如何,以此来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仿写,诗人写的是祖国遭受苦难之时,学生可依据诗歌的体式,表现当代社会的和平富足,两者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诗人所抒发的爱国情感的理解,《乡愁》的教学也可如此。比较时,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其理解,进而有所感悟和思考。

笔者认为,比较阅读是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以及诗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从比较阅读运用的依据、意义以及方法策略等方面作了简要探讨,希望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汤传虎.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作者简介:程勋如,1973年生,安徽长丰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现代诗歌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