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未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口腔健康生存质量

2020-09-24邱勋定王涛王鸿邓伟陈井鑫甘成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理功能分值条目

邱勋定 王涛 王鸿 邓伟 陈井鑫 甘成文

(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属于临床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类型之一,是世界排名第六位的癌症类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生率高,预后差,虽然当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5年生存率仅在50%左右,且晚期患者预后更差,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属于世界性健康问题〔1,2〕。OSCC患者临床多实施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方案干预,手术能将肿瘤病灶切除,但术中可能还需要切除相关器官或组织,对组织器官的功能及结构也有一定影响,如术后患者言语、咀嚼、吞咽、表情等生理功能下降,所以患者多能接受手术治疗,但术后身体功能及心理状态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导致其生存质量下降〔3,4〕。本研究探讨OSCC长期未复发患者术后口腔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84例长期未复发晚期OSCC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证实为OSCC患者;②为晚期(T3/T4)患者;③接受肿瘤根治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方案治疗,且资料保留完整;④术后生存期超过18个月,且无复发者。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完整者;②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③复发患者或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且术前接受过其他抗肿瘤治疗者;④不愿参与本研究、死亡或失联者。84例晚期OSCC患者,男56例,女28例;年龄38~77〔平均(62.15±4.28)〕岁;肿瘤分期:T3期46例,T4期38例;肿瘤部位:牙龈31例,舌部28例,颊部20例,口底5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主要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5岁/≥65岁)、肿瘤部位(牙龈/舌部/颊部/口底)、肿瘤分期(T3/T4)、文化程度(高中以下/高中及以上)、心理状态(焦虑、抑郁)等。另外对比统计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生活质量评分,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18个月。

1.3调查工具 (1)生存质量〔5~7〕。选择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UWQOL)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头颈部特异条目12个,综合条目3个,本次对于OSCC患者的生存质量选择12个头颈部特异条目作为研究条目,分别为外貌、疼痛、吞咽、娱乐、咀嚼、活力、肩功能、语言、情绪、焦虑、唾液及味觉。选择Likert计分法,各条目分值均为0~100分,各条目原始总分/12=生存质量总分,最高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2)心理状态。①焦虑〔8,9〕。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价,SAS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各个条目之和为项目粗分,项目粗分×1.25取整数即标准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如测评分>50分,则表示患者患有焦虑症,50~59分可视为轻度焦虑,60~69分可视为中度焦虑,>69分可视为重度焦虑。②抑郁〔10,11〕。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状态进行评价,SDS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分值计算方法与上述相同,如测评分>53分,则表示患者患有抑郁症,53~62分可视为轻度抑郁,63~72分可视为中度抑郁,>72分可视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分值 术后患者疼痛指标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而外貌、吞咽、娱乐、咀嚼、活力、肩功能、语言、情绪、焦虑、唾液、味觉及总分值等生存质量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得分对比

2.2影响术后长期未复发OSCC患者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文化程度、焦虑、抑郁是长期未复发OSCC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术后OSCC患者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2.3影响术后长期未复发OSCC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文化程度、焦虑、抑郁是影响长期未复发OSCC患者术后口腔健康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术后OSCC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OSCC属于发生率较高恶性肿瘤类型,不良修复体、不良口腔卫生均是引起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一种有不同程度鳞状分化的上皮性侵袭性肿瘤类型,具有早期广泛淋巴结转移特点,肿瘤细胞生长速度较快,且病灶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能够随着患者语言、吞咽、咀嚼等活动促使肿瘤细胞转移至淋巴结区域,并且随着血运发生远处转移,所以预后较差,临床多按照现代肿瘤学治疗原则对OSCC患者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选择侵袭性最小的手术方案及重建功能性技术尽量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但手术后患者语言、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仍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其心理功能也受到一定不良影响,可导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12〕。

当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在重视疾病康复的同时,也更加重视身心状态的恢复,对疾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也越来越关注。生存质量指的是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价值体系下的个人对其目标、标准、期望及关注问题有关联的生存状态的一种体验,包含六大领域,分别为身体状态、社会关系、心理状态、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独立能力,是在相对稳定和认知层面的一种整体体验感,个体感受及体验是重点,所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所以生存质量成为当前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13,14〕。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术后长期未复发OSCC患者生存质量构成因素的主要原因即年龄、文化程度及心理状态。当前,OSCC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年龄低于65岁人群经济压力、社会压力更大,再加上生理功能的变化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所以生存质量下降。而患者文化程度、心理状态是影响OSCC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受教育水平低,对疾病认知度低,疾病观不正确,且口腔作为上消化道的起始,具有食物咀嚼、语言发音、感觉、表情、吞咽等功能,术后这些生理功能的变化也会造成患者社交能力及社会认同感下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术后患者整体生存质量下降,所以医务人员需要加强临床干预,在治疗期间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最大程度保留其生理功能,术后实施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在重视患者身体管理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社会干预,给予社会支持,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15〕。

猜你喜欢

生理功能分值条目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慢性瘙痒患者生活行为方式与皮肤生理功能的相关性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玉米黄素的提取分离及生理功能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