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

2020-09-24尚昱志李陈玲韦露秋张青槐陈延强庞宇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壮医组方方剂

尚昱志,李陈玲,韦露秋,张青槐,方 刚,陈延强,庞宇舟△

(1.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001; 2. 民族医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3.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2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患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R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治疗从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症状逐渐向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和生物制剂减轻炎性反应,控制疾病进程过渡[2],但DMARDs和生物制剂费用较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

少数民族医药是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4]。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民族医药的研究中已获得部分成果,如贡保东知等[5]对藏医治疗水肿的135首方剂进行数据挖掘,以探讨相关组方规律。张春生等[6]应用决策树算法对蒙医25首方剂中药物组成与主治、功能的关系进行挖掘分析。鉴于此,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以“频数”为核心的显性规律和以“关联”为核心的隐性规律,不失为各民族医学用药规律研究的高效途径。

壮医对RA的防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认识,RA壮医病名为“滚克”,属于“发旺”范畴[7]。本研究从相关文献和著作中搜集整理出治疗RA的壮药方剂 271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结合壮医药理论进行组方规律分析,拟为治疗RA的临床用药及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0月15日中壮医治疗RA的文献(检索词为“壮医”“壮族”“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滚克”“发旺”),以及和《中国壮医学》[8]《壮医内科学》[9]《简明壮医药学》[10]《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11]等著作中提取治疗RA的壮医方剂。

1.2 方剂筛选

1.2.1 纳入标准 ①方剂中必须含有壮药,为壮医方剂;②方剂主治明确为类风湿关节炎、 “滚克”;③方剂主治为痹证、发旺、风湿等且有符合RA的症状描述,包含手、腕、足、膝等关节早期出现红、肿、热、痛或晚期出现僵硬、变形或呈对称性、反复发作等描述。若方剂同时满足①②或①③,即可纳入研究。

1.2.2 排除标准 方剂主治或主要症状描述不清;不同著作、文献中出现方中药物组成完全相同的仅保留其一。

1.3 药物名称规范

筛选出的壮医方剂来源于不同年代的不同著作、文献,方剂中的部分药名为地域药名、别名或简化药名,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参照《壮药学》[12]《实用壮药学》[13]和《中国药典》[14]等进行统一规范,如“辽刁竹”规范为“了刁竹”,“一身保暖”“吊水莲”规范为“黄花倒水莲”,对于未明确炮制方法的中药,如杜仲、牛膝等均算做生药。

1.4 数据录入与分析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开发的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网络科学等学科方法和技术为支撑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15]。TCMISS(V2.5)集成了一般统计法、文本挖掘、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方法等挖掘分析方法,已在名医医案数据挖掘、疾病方剂用药规律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6]。

本研究通过TCMMISS(V2.5)中的“方剂管理系统”对筛选出的壮医方剂进行基本方数据录入,随症加减的药物不予录入,构建壮医治疗RA方剂数据库。由双人负责录入数据的审核,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该软件“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的“数据查询”功能,按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提取出录入系统的方剂,然后依次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等。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分析

表1示,应用TCMMISS(V2.5)“组方分析”中“频次统计”对所筛选出的271首RA壮医方剂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所涉及药物共计575 种,单处方用药最多者达32味,最少者仅 1 味,平均约4 味。在所涉及的药物中,使用频次在19次以上的壮药有九节风、两面针、小钻等22味,为壮医治疗RA的常用药物。

表1 壮医治疗RA的常用药物(频次≥19次)

2.2 基于关联规则 Apriori 算法组方规律分析

2.2.1 壮医RA方剂中的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表2图1示,应用TCMMISS(V2.5)中“组方规律”的“用药模式”对所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设置“支持度个数”为 19,可得到关联出现频次在19次以上的18个壮医治疗RA常用壮药组合,其中2味药的药对12个,3味药的药物组合2个。同时,对18个壮医治疗RA常用壮药组合(包含8味壮药)的关联性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

表2 壮医治疗RA方剂中的常用药物组合

图1 壮医RA方剂常用药物组合中的药物间关联性网络

2.2.2 壮医RA方剂中的常用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表3示,应用TCMMISS(V2.5)中“组方规律”的“规则分析”对所筛选的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表示关联规则,当“→”左侧的药物出现时,右侧药物出现的概率为“置信度”。设置“支持度个数”为19及“置信度”为0.65,可得到壮医治疗RA的常用药物间关联出现次数大于或等于19次且出现概率在65%以上的8个治疗RA的常用壮药搭配。

表3 壮医治疗RA方剂常用药物组合关联规则

2.3 基于熵方法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表4、5示,应用TCMMISS(V2.5)中的“新方分析”功能,参照纳入的方剂数量及参考相关研究的经验[17],设置相关度为5、惩罚度为 2,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出 3 味壮药物的核心组合8个,进而演化出 4个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新方。

表4 治疗RA核心壮药组合

表5 壮医治疗RA的新处方

3 讨论

壮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部,东起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这些地区江河纵横、山高林密、潮湿多雨、瘴疠横生,在古时被视为“瘴乡”、蛮荒之地,壮族先民生活在极易发生RA潮湿多雨的恶劣环境中,面临疾病的痛苦,迫使壮族不断寻找和发现较多治疗RA的药物,并逐渐形成了壮医治疗RA的理法方药[18]。壮医认为RA是邪毒入侵机体火路,致火路网络阻滞不畅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疼痛的疾病,临床辨证主要分为“阴证”和“阳证”,以祛风散寒、解毒通络、运气行血为治疗原则[7,19]。

在治疗RA的271首壮药方剂中,涉及药物仅有575种,可见壮医治疗RA处方中有大量的相同用药,说明壮医医师对RA有着较多共识。从各药物被组方的频次上看,九节风、两面针、小钻等22味药使用频次大于19次,可认为是壮医治疗RA的常用药物。该22味药物以辛、苦、温药居多,正好对应了壮医“辛行气血能解表,跌打风湿并散寒……苦能祛湿能攻下”[20]的壮药歌诀,温药多用于治疗寒证,可见壮族地区RA证型以“阴证”居多,即“寒湿痹阻证”居多,这正好与一份全国18家中心的相关横断面调查结果“寒湿痹阻证在西南地区比例最高”相符[21]。

在18个壮医治疗RA常用药物组合中仅包含了8味药物。从图1中可见,除枫荷桂、过山风外,余大钻、 小钻、穿破石、两面针、九节风、麻骨风6味药之间均存在高频搭配使用的情况。在表3中通过置信度可知,小钻、两面针出现在同一处方中时同时出现大钻的概率为100%,且大钻、两面针出现在同一处方中时出现大钻的概率高达85%,故可认为大钻、小钻、两面针药物组合是壮医治疗RA的最常用搭配。该搭配中大钻、小钻性温,两面针性平,三者均有祛风活血、行气止痛功效,亦反向验证了 “祛风散寒、解毒通络、运气行血”[23]的壮医治疗RA原则。

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壮医药治疗RA的8个核心组合4首新方。新方1与新方2在组方配伍方面有较多相似之处,2方均用大钻行气止痛、活血散瘀,麻骨风、九节风与小钻、过山风、当归藤均能祛风通筋络,黄花倒水莲与十大功劳均可补益气血,金钥匙、石菖蒲与土萆薢皆可祛湿,两方均以大队温性药物为主,共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是治疗RA寒湿痹阻证的新方。新方3中大驳骨、红花、土三七、乳香、没药、自然铜共奏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是治疗RA瘀血痹阻证的新方。新方4中秤钩风味苦性寒,红鱼眼味涩性平,二者共奏祛风除湿、消肿解毒之效,而方中红花青藤、艾纳香为辛温药物,均具有祛风活血、散瘀消肿的功效,故新方4可认为是治疗RA湿毒瘀痹、寒热错杂证的新方。4首壮医治疗RA的新方配伍简炼,无论证型是偏寒证或偏热证,均重视活血散瘀通络药物的应用,并适当配以补虚药物,但4首新方的价值仍需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TCMMISS(V2.5)对壮医治疗RA的方剂进行整理、挖掘,总结、分析其常用药物组合和配伍特点及推算出壮医治疗RA的新方剂,为治疗RA的临床用药及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壮医组方方剂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高血压组方规律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经验拾萃
壮医术语英译规范性问题及建议蒙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