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许华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用药规律❋

2020-09-24陈国铭綦向军陈腾宇梁妙珍田燕华张琳琳冯惜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白茅根赤芍组方

陈国铭,綦向军,陈腾宇,刘 华,梁妙珍,田燕华,张琳琳,冯惜怡,张 洁,吴 淼,许 华△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

许华教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黎炳南教授,为岭南黎氏儿科流派学术代表传承人,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善于治疗儿科血液病与免疫系统疾病,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目前,虽有中医学者对许华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经验进行论述[1-2],但并不针对HSPN,故本文拟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其治疗HSPN的用药规律进行深入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案来源

选取自2014年至2017年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华教授门诊的患儿,年龄最大15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10.8±2.3)岁,其中男71例,女43例。

1.1.1 纳入标准 参照《紫癜性肾炎诊治循证指南(2016)》[3],被临床确诊为HSPN的患儿;病案资料完整可靠,能坚持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并取得疗效的患儿。

1.1.2 排除标准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合并其他肾炎疾病的患儿;患有HSPN但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且处方针对其他疾病者;病案主要信息如方剂剂量、病史等信息缺失者。

1.2 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1.3 病案处方资料的统一与规范

病案中存在对症状描述程度不同和同一中药表述不一的情况,现做如下处理:统一症状描述,如将咽充血、咽红统一为咽(+);依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规范药名,如“金刚藤”规范为“菝葜”。

1.4 数据分析

将病历和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并由双人负责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基于改进互信息法和复杂熵聚类法通过软件里的“数据分析”功能对症状及组方进行规律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症状中药频率统计、组方规律分析和新方分析[5]。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统计

表1示,对许华治疗HSPN的183条处方中包含的95味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并将中药使用频次按照降序排列。

表1 处方中使用频次20以上的中药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表2、3图1、2示,应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分析,使用软件“数据分析”板块中的“组方规律”功能进行数据预读后,设置支持度个数为90、置信度为0.90,得到常用中药组合。对所得中药进行规则分析,选取置信度≥0.95的中药组合。为更好地发现处方中隐藏的规律,将支持度个数分别设置为60和90,置信度为0.90,进行组方规律网络展示。

表2 常用中药组合比较(支持度个数≥90,置信度0.90)

表3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个数≥90,置信度0.95)

图1 组方规律网络展示图(支出度个数≥60,置信度0.90)

图2 组方规律网络展示图(支持度个数≥90,置信度0.90)

2.3 基于改进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法进行中药间关联度分析

表4示,依据处方的数量,结合经验判断和不同参数提取数的预读,设置相关度为12、惩罚度为3进行聚类分析,将关联系数大于0.04者列出。

2.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潜在新方组合分析

表5示,根据惩罚度与相关度相互约束的原理,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演化出潜在新方6个。

2.5 症状频次统计

表6示,对病例进行统计,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医案分析板块的症状排序功能,对症状频次≥10的症状进行频次降序排列。

3 讨论

HSP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HSPN是继发于HSP的肾脏损害,HSP病程中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即可诊断为HSPN[6]。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肌衄”“紫斑”“葡萄疫”“尿血”“水肿”等范畴。HSP患儿中大约有20%~88%会发展为HSPN,约1%~3%的HSPN患儿会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7]。目前西医对于HSPN的发病机制认识尚不明确,通常认为其发病与免疫功能有关[8],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浆置换等,以控制症状为主无法根治[9]。中医治疗本病经验丰富,不少学者认为HSPN的主要病因为“风湿热毒瘀虚”,临床常将其分为风热外感、热毒内蕴、湿热瘀阻、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等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10]。中医药治疗HSPN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故挖掘中医名家治疗HSPN的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表4 中药关联系数表

表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不同证型的新方列表

许华认为HSP的发病必与风、热、湿、瘀四邪有关,瘀血贯穿于疾病的整个发展阶段,治疗以祛风散邪、凉血祛瘀为主,兼调补脾胃,调理气机[11]。症状频次统计显示,最多的症状为尿检异常,与HSPN初发症状一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如果外感热邪郁而化热,热毒灼伤经络迫血妄行则会出现出血症状,若下注膀胱则会出现尿血;如外感湿邪,因湿性黏腻困扰脾胃,脾为湿困,湿邪下注则见小便浑浊,甚至出现肉眼可见的泡沫,故在治疗HSPN时应着重于清热利尿祛湿并调补脾胃。

通过中药频次分析得到高频中药31味,根据功效可分为以下几类。祛风:菝葜、防风、蝉蜕、防己;清热凉血:赤芍、牡丹皮、生地黄、紫草、茜草、水牛角;理气:紫苏叶、白豆蔻、陈皮、枳壳、桔梗、苦杏仁;清热利湿:玉米须、白茅根、小蓟、泽泻;补气健脾:白术、黄芪;利水渗湿:茯苓、猪苓。祛风药以菝葜运用最为广泛,祛风同时兼能活血化瘀,利湿祛浊,因其性平,遇寒表现为温热之性,遇热则表现出寒凉之性[12],具有“双向适用,条件显药性”等特点[13],用于治疗小便淋浊,与儿童易寒易热的体质特点相符。赤芍是治“瘀”的核心中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14];紫苏叶作为频数最高的理气药,为紫苏属植物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该属植物中提取到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甾体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抑菌等功效[15];白豆蔻、陈皮在理气同时均可健脾祛湿;高频补气药为白术、黄芪,二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均被列为上品,常相须为用,是一组经典的补气健脾药对[16]。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频度≥90的中药组合共有40项,其中药对21项,3味及4味中药组合19项。赤芍-玉米须、赤芍-白茅根、玉米须-白茅根、赤芍-防风、生地黄-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牡丹皮-赤芍等为常用的药对组合。生地黄和牡丹皮组合具有清热养阴的作用[17],在支持度≥90的3味与4味中药组合中7项包含该药对;白茅根和玉米须组合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在HSPN中尤为重要。此外,40项高频中药组合中共有24项包含赤芍,取其活血化瘀之功,体现了许华“瘀血”贯穿疾病整个发展阶段的思想[11]。从支持度≥90的组方规律网络图可以发现,核心中药为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等,为犀角地黄汤的主要组分。国医大师周仲瑛认为,HSPN发病之初以标实为主,外感六淫化火,火毒内侵,灼营伤阴,血稠不畅,或脉络受损,血溢脉外,留滞成瘀,瘀热互结,故治以凉血化瘀,并推荐将犀角地黄汤作为凉血散瘀基本方[18]。而在支持度≥60的网络中除展示犀角地黄的核心组成之外,尚包含1味山茱萸,可以填精益肾。此外,网络图中的白茅根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兼可清热凉血止血,可用于衄血、尿血等症状。金亮等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HSPN的电子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5种常见证型及其对应的核心处方,其中白茅根可运用于气阴两虚、热毒血瘀、阴虚内热、风热伤络4种证型[19]。中药组合频次排名在20至30之间的中药组合中加入了茜草、紫草,两者都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茜草活血化瘀,紫草清热凉血同时助茜草增其活血化瘀之功,正如叶天士所言:“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丁樱等治疗腹型紫癜因Hp感染引起者,常以黄连、紫草为基本药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0]。由此可以分析出,许华治疗小儿HSPN以犀角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佐以利水渗湿之白茅根,辅以清热解毒凉血之紫草,活血化瘀之茜草。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对不同证型的HSPN进行新方分析,新方1为清热利尿、活血化瘀药的基本组合加燥湿之半夏,可以用于HSPN属湿邪偏重之湿热证。新方3为祛风之蝉蜕合紫苏叶,与健脾燥湿之白术、渗湿之陈皮、茯苓配伍,适用于外感风邪、脾虚湿困证。新方4在新方3的基础上去除渗湿的茯苓、陈皮,加入活血、凉血、化瘀的紫草与牡丹皮,适用于血热有瘀夹湿的证型。新方5与新方6均与防己黄芪汤相似;新方5中加入白术补脾益气,猪苓、桂枝取五苓散之意,意在温阳化水;新方6中配伍黄芪补气固表,猪苓利水渗湿,两方均适用于风邪与湿邪偏重的风湿证,故新方分析体现出本病湿邪为患的特点,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综上,中医辅助传承平台的结果证实了许华对于HSPN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挖掘并分析了许华治疗HSPN的潜在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HSPN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白茅根赤芍组方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高血压组方规律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赤芍相关药对配伍比例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白茅根煮藕 治牙龈出血
白茅根煎服解“酒毒”
治肩周炎治牙龈出血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