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因死亡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报告的LVEF之间的关系:左室射血分数60%-65%患者死亡率最低

2020-09-21刘远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19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射血心动图

刘远辉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000)

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是左室收缩功能最常用的临床指标,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测量左室射血分数最常用的无创方法。尽管既往已有大量有关LVEF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心力衰竭、特定范围的LVEF(如LVEF≤40%)或使用粗略的LVEF二分类方法(如LVEF大于或者小于50%)。另外,临床试验中LVEF的测量由于受到研究既定的严格标准限制,并不能很好的反映临床实践中测量的LVEF。并且,临床实践中测量的LVEF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并未在大量临床实践人群中得到明确。近期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基于区域卫生系统的临床记录,探讨了临床实践中评估的LVEF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LVEF在哪个范围获益最大[1]。

1 研究人群及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研究者筛选出Geisinger地区健康记录和新西兰Waitemata地区健康委员会中所有由医生报告的具有静息LVEF的超声心动图,患者信息包括死亡日期或生前最后一次访视日期以及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等;同时回顾患者检查超声心动图时的门诊或住院诊断,如既往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或房扑、先天性心脏病或血管畸形[3]、慢性肾脏病和心力衰竭等,并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最终研究纳入1998-2018年Geisinger卫生系统203135名患者的403977份超声心动图,同时筛选2008-2017年新西兰Waitemata地区35976名患者的45531份超声心动图作为验证数据集。将所有超声心动图报告的LVEF按如下分组进行归类:<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50%-55%、55%-60%、60%-65%、65%-70%、≥70%。随访时间采用逆向Kaplan-Meier法,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基于LVEF和固定基线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指数[4]、吸烟史和伴随疾病),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建立时间-死亡率模型,同时对导致病理性LVEF升高的因素(如心率、血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进行了亚组分析。此外,研究还进行敏感性分析及使用新西兰的数据进行独立验证分析。

2 研究结果

纳入病例中共有46258例(23%)患者死亡。校正基线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指数[5]、吸烟史和伴随疾病)后,LVEF对死亡的风险比(HRs)呈U形关系,风险最低界点位于60%-65%,其他所有LVEF区间的HRs均显著增高(图1);验证数据集中,未调整的HRs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风险最低点在60%-65%(图2)。

当只使用每位患者的第一次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时,校正后的LVEF仍然维持U形关系,最低点为60%-65%(图3);排除LVEF不确定的超声心动图以及小于18岁或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血管畸形[6]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进行敏感性分析时,这种U形关系依然存在(图4)。当只纳入至少随访90天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进行敏感性分析时(目的是排除早期因其他急性疾病导致死亡的患者),LVEF在65%-70%和≥70%区间调整后的HRs显著升高(图5)。另外,无论住院患者还是门诊患者,HRs都表现为U形且风险最低点位于60%-65%(图6)。

图1 LVEF风险比和K-M生存曲线(超声心动图数=403 977);LVEF区间包含区间下限阈值。A:误差条形图代表95%的置信区间。B:为了显示清晰,选取部分LVEF区间组展示,未被展示的LVEF区间组也包含在风险人数当中

图2 原始数据(N=403 977)和验证数据(N=45531)中未校正的LVEF风险比。A:原始数据组和验证数据组中未校正LVEF风险比呈U形关系;B:未校正的K-M生存曲线估计值说明LVEF能够对两组数据中的生存率进行分层

图3 使用每位患者的第一次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的LVEF风险比

图4 排除左室射血分数不确定、儿童、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血管畸形的LVEF风险比(N=384329)

然而,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尽管LVEF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保持U形,但住院患者最低风险的LVEF为60%-65%而门诊患者为55%-60%(图7)。

3 评价与展望

该研究第一次探索了全因死亡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报告的LVEF之间的关系,发现LVEF 60%-65%时死亡率最低,进一步支持LVEF≥65%与死亡率增加相关,预示着可能存在新的心力衰竭分型(超正常型),需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与重视。既往研究表明,对于心力衰竭患者,LVEF下降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但是当LVEF>45%时,LVEF对此类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能力减弱[7、2]。该研究则发现,即使LVEF超过正常范围也可能与全因死亡相关。临床实践中LVEF的检测更多是目测法,存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差的局限,容易导致LVEF数值的偏差引起分型错误,最终影响患者预后评估。因此,我们需要更准确的工具来评估潜在高危的心力衰竭患者。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评估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预后方面,整体纵向应变(GLS)作为一个新的指标[8、3-4],优于传统的LVEF。在LVEF正常的患者中,部分患者的GLS已经发生改变。因此,GLS检测或许更有利于精准地评估此类人群预后。

图5 随访≥90天超声心动图报告的LVEF风险比(N=342220)

图6 住院和门诊患者LVEF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N=403977)

图7 住院和门诊心衰患者的LVEF校正风险比(N=406176)。(参考组为LVEF 60-65%的门诊患者。共有51192例心衰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了未测量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和心室厚度,只有40616例患者纳入图表,并对此做了校正分析)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射血心动图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更 正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