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治疗对GDS评分的价值研究

2020-09-21江文星丁江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19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出血肢体

江文星 丁江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 宁德352100)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导致的颅内出血性病变,临床上针对该疾病多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但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伴有神经功能损伤,术后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还需实施康复治疗,以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康复效果。超早期康复治疗是指在术后早期阶段实施的康复治疗措施,强调康复治疗实施的时机,本研究为探讨超早期康复治疗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针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超早期康复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将我院神经外科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40例每组。对照组:年龄60~85岁,平均(73.19±10.51)岁,男22例,女18例;观察组:年龄60~86岁,平均(73.54±10.47)岁,男21例,女19例。年龄、性别比较,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1)经颅部CT、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具有高血压病史;(2)具备颅内血肿清除术指征,拟行颅内血肿清除术;(3)神志清醒,可配合完成研究。

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2)其他脑血管病变;(3)其他慢性基础疾病;(4)严重感染。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待患者术后病情进入恢复期(约在术后2周)开始实施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治疗,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约在术后1天)开始实施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案为:(1)肢体康复训练:从床上四肢练习开始,再进行扶床站立练习、离床行走练习,从被动关节活动过渡至主动关节活动,从大关节活动过渡至小关节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完成训练。(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根据患者生活是否能够自理,为患者选择日常训练项目,包括穿衣、洗漱、如厕等日常生活项目,练习时由护士进行指导,家属在旁陪伴、协助。(3)娱乐康复训练:组织患者集中参与音乐类型的活动,如聆听音乐、参加歌唱比赛,并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每周组织1-2次集体娱乐活动,鼓励患者选择适合自身的娱乐项目,如画画、手工制作、五子棋、象棋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NIHSS、FMA、ADL、GDS、生活质量等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采用卒中量表,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订,量表总分为0-42分,得分与神经功能损伤呈正比。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2]:采用Fugle-Meyer量表评估,总分0-100分,得分与肢体运动功能呈正比。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3]: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总分0-100分,得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比。

GDS评分[4]:采用老年抑郁筛查量表评估,总分为0~30分,>10分视为存在抑郁症状,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

生活质量评分[5]:评估方法为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量表包含4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单维度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FMA、ADL、GDS评分比较

两组的NIHS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GDS评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而治疗后,NIHSS评分、GDS评分在观察组中低于对照组,FMA评分、ADL评分在观察组中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生活质量评分在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生活质量评分在组间比较,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0.05)。见表2。

表1 NIHSS、FMA、ADL、GDS评分比较(±s)/(分)

表1 NIHSS、FMA、ADL、GDS评分比较(±s)/(分)

?

表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高发的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脑出血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多。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出血类型,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导致脑部小动脉血管壁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而引发的颅内出血,是威胁高血压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6-7]。

临床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多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通过手术操作可完成对患者颅内血肿的清除工作,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程度的目的,进一步控制病情。但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受损,经手术治疗后仍然会遗留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响,不利于预后,为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还需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

以往,高血压脑出血的康复治疗措施主要是在患者术后病情进入恢复期才开始实施,通常在术后2周开始,其开始时机较晚,部分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康复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临床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提出“超早期”概念,主张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阶段开始实施康复治疗,即在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通常在术后1d左右,相比于常规康复治疗,超早期康复治疗措施的实施更早,可使患者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等,尽早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发现:(1)治疗后,NIHSS评分在观察组中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ADL评分在观察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可起到改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2)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GDS评分观察组更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更高(P<0.05),说明超早期康复治疗可避免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这主要是因为超早期康复治疗改善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了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使其能够生活自理,进一步减轻了肢体功能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等问题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实施超早期康复治疗,可对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起到有效改善作用,还可减轻患者抑郁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出血肢体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