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音色言语训练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康复的效果分析△

2020-09-17李海张婷刘昊唐京梅冷明蓉袁绍雄陈小玲龙浩袁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耳蜗音色言语

李海 张婷 刘昊 唐京梅 冷明蓉 袁绍雄 陈小玲 龙浩 袁伟

语前聋的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开机后,从无声世界到有声世界,从听见声音到听清声音、通过言语交流回归社会,言语康复始终贯穿前后[1]。年幼的小儿多数时间都是家长照顾,而在专业机构的言语训练时间相对短暂,且费用较高,因此廉价、有效的家庭康复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

音色使听觉感到声音的特殊性,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有研究表明,说话者性别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训练有影响,女性说话者优于男性说话者[2]。对于言语发育关键时期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快速、有效的言语康复可避免其言语发育迟缓,提高认知能力的发展,减少自卑、焦虑、逆反等心理障碍[3,4]。

本研究针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家庭式康复训练,采用中文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MSP)[5,6]中不同音色训练形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言语康复训练,探讨其效果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纳入标准:先天性语前聋儿童;母语均为汉语普通话,能够理解并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基本交流,日常学习使用汉语普通话;已完成调机,言语程序设定后在本次试验过程中不得更改;单侧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植入术由重庆西南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成,人工耳蜗术后开机距离试验间隔时间至少6个月;术后于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语训;排除精神、认知、智力障碍者;试验期间无疾病发生。

共纳入研究对象4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训练组A、B、C组和对照组,每组均10例。训练A组平均年龄5.6±1.1岁,男3例、女7例;训练B组平均年龄4.8±1.0岁,男4例、女6例;训练C组平均年龄5.2±0.9岁,男4例、女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4±1.3岁,男5例、女5例。各组间性别、年龄均无差异,术后康复时间均为3个月。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言语训练方法 对照组儿童仅接受由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语训班提供的言语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班级式综合课程与一对一个体化训练,综合课程:以年龄分班级为学习单位,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体能锻炼、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习范围,学习时间为每天4小时;个体化训练:为一对一康复语训,包括听觉与发音的练习、言语能力等个体化针对性训练,学习时间为每天1小时,由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语训老师进行发声训练。训练周期90天。

1.2.2训练组言语训练方法 A、B、C训练组儿童在与对照组同法完成常规言语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中文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mandarin speech perception,MSP)[5,7]进行训练,该系统基于泰格语音技术而研发,支持 Windows平台下的计算机操作。该软件满足语音平衡学特点,并且根据统计分布计算在每个列表中音调、元音和辅音均为常用的汉语词汇;包括中文短句(5组,每组20个短句,每个短句有7个汉字),中文双字词(10组,每组35个双字词)和中文单字词(10组,每组50个单字词);设置三种不同音色的发音模块,分别为:小燕-青年女声(播报形式)、女声(标准化已验证录音材料)及小新-卡通人物(男童声,故事形式)。电脑屏幕显示单双字词、短句及其汉语普通话发音,并播放发音,由受训练者重复该发音。训练开始前先根据相应的分组选择相应的音色板块,A组:小燕-青年女声;B组:女声;C组:小新-卡通人物;三组分别进行中文短句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天30分钟,每周训练5次,训练周期90天。每个单双字词、短句可以重复发音,供训练者学习。

1.2.3言语感知能力测试 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完成后对各组儿童进行言语感知能力测试。考虑训练组日常训练材料均来自开放式言语测听的材料,故测试选用无相关内容的封闭式言语测试。封闭性言语测试所使用的软件为天使语训听能康复系统中标准化言语感知测试模块,选择相对简单的字词辨别能力测试,测试开始后,电脑屏幕显示八种生活常见物品的图片,并随机播放其中一项物品的名称,要求受试者根据所听到的名称选出正确的图片。测试结束后软件自动显示正确率。言语感知能力测试正确率越高表示受试者言语水平越高,正确率越低表示受试者言语水平越低。测试地点为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的隔音教室,教室面积约为6.90 m×8.08 m,其墙面和地面均铺有吸声积木。测试声源均来自同一扬声器及华硕笔记本电脑连接的给声的方式,扬声器位于受试者正前方1米处,播放声强为65分贝。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检验。

2 结果

训练A、B、C组及对照组儿童训练前后言语测试结果及提高值见表1,可见,训练A、B和C组封闭式言语测试正确率提高程度及言语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A、B、C三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P=0.60;A组与C组P=0.35;B组与C组P=0.57)。

表1 训练A、B、C组及对照组训练前后测试言语 感知能力正确率及提高值

3 讨论

皮层定植现象被认为是长期听觉剥夺后听觉言语能力康复受限的主要原因[8],植入人工耳蜗后感知外界声音,可以减少皮层定植现象,并可能改善长期语前聋患者的听力学表现。研究表明[9]音色感知在初级和次级听觉皮层区域均得到处理,包括上颞沟、后海氏回和颞平面。Town[10]发现,音色是声音识别的关键因素,是语音识别的主要决定因素;关于音色感知的神经基础的研究多数都集中在元音方面,元音感知的神经编码始于听神经,听神经纤维将声音信息从耳蜗传递到中央听觉系统,不同音色的感知最终需要完整听觉皮层。

Houston[11]等认为在语音学方面,人对学习情况的关注程度是判断其对学习掌握情况的预测指标之一,吸引注意力有助于掌握语言的学习。人工耳蜗植入者有针对性地感知音色,也可提高听觉的细节分辨能力,增强听觉敏感性,锻炼听觉注意力,提高听觉言语能力。既往研究表明,自然语音的句子识别明显优于合成语音,女性说话者更好于男性说话者[2],可能与不同的音色对儿童有不同的亲和力有关。本研究选择MSP中小燕-青年女声(播报形式)、女声(标准化已验证录音材料)和小新-卡通人物(男童声,故事形式)三种不同音色的声音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言语训练,然后对其进行封闭式言语测试,并与常规训练的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三个训练组的言语感知能力正确率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MSP系统中三种不同音色训练形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训练有效,可以明显促进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的言语康复。

研究表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口语语言水平较低,即使3岁前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整体知识词汇仍然延迟[12],言语发育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因此,对这类儿童言语训练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给予有效的训练,能使他们顺利融入同龄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中。MSP系统包含简单的单双字词及口语表达性短句,反复训练可以使接受训练的儿童更容易学习新的词汇,这些词汇的掌握和运用可以逐步拉近与同龄正常儿童的差距,是帮助其回归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同时,MSP系统可以实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家长在家进行一对一单独训练,简单便捷;MSP系统还可以通过集体训练与单独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水平。

以往研究表明,不同音色言语训练对言语康复的改善结果有所差异,女声训练效果略优于男声[2]。而本研究中三个训练组之间的效果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康复训练时间较短有关,也可能与训练对象对不同音色的声音有不同的亲和力有关。但本研究过程中发现三组中部分儿童对三种不同音色的声音有不同的吸引力,他们对感兴趣的声音注意力更集中,训练效果也较好;由于这些儿童在每个训练组中例数不多,不足以进行对照试验。后续研究可以让对象预先尝试各种不同音色声音,据此进行筛选和分组,进一步观察不同音色的声音在语言发育关键时期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喜好与训练效果。本研究还观察到,短期的重复训练,可以提高患儿的自信,使听障儿童更加开朗,乐于与人沟通交流。

综上所述,MSP系统中青年女声(播报形式)、女声(标准化已验证录音材料)和男童声卡(通人物,故事形式)三种不同音色的声音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言语训练是有效的,常规训练中加入该训练方法效果更好,可作为家庭式康复形式,利用家庭时间可以全方位的进行言语康复,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训练效果。MSP听能康复系统以家庭康复训练为主,相较于专业训练,经济成本低,其训练方法简单,适用于各种听觉言语水平,可向广大听障儿童及家长普及推广。

猜你喜欢

耳蜗音色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谈音乐中萨克斯音色的独特魅力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