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模式降低呼吸内科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价值分析

2020-09-16陈妙香

吉林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认知度输液静脉

陈妙香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静脉输注抗生素是呼吸科最常见的输液治疗之一。抗生素需要严格按照1次/8 h、1次/12 h给药的输液频次,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显得尤为重要[1]。然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红肿、感染、静脉炎、液体外渗、疼痛及导管阻塞等[2]。因此,科学管理静脉留置针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PDCA的护理管理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是比较新颖、更为科学的护理模式[3],研究证明,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以提高管理效果[4]。本治疗中心自2016年2月开始引入“PDCA 循证护理”的理念,用于呼吸内科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6年2月~2019 年2月收治的85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性别等一般资料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包括操作前给患者解释,选择合适的血管,做好物品的准备,正确的穿刺方法,妥善固定等,同时定期给予肝素钠封管,告知患者在有留置针的肢体应避免用力过度活动,留置针穿刺部位衣服应宽松,按时巡视并严密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减少炎性反应的发生。研究组患者采用PDCA 护理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科室组建PDCA 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或高年资的主管护师担任组长,并负责监督,其他护理人员为实施者;②计划阶段(P):静脉输液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定个体化护理流程,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制定合理的封管方法,制定合理的访视计划等。③执行阶段(D):PDCA执行护士要严格执行护理计划中的任务,按照静脉输液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应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原则,在为患者穿刺时应做到最大无菌操作区域,在穿刺时,病室内其他人员避免走动。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若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应该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置措施。④检查阶段(C):PDCA管理小组组长负责日常监督,对于护理不到位、实施有缺陷的情况,应该给予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处置。⑤处理(A):定期召开科内总结会议,召开业务学习会,组织相关人员总结护理经验,并结合新发现的问题总结,以便可以更好地完善护理措施。采用循环模式对护理经验进行改善和提高。

1.3观察指标:①并发症发生率:按照2014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内容,记录相关并发症[5]。②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家属在数字0~10 中选择1 个数字作为分数,数字0~5、6~8、9~10 对应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6]。③静脉维护认知度评分:根据自制的评分量表,对不同干预组的护士进行静脉维护认知度评分,评分的内容包括:是否认知静脉输液的潜在风险,是否了解静脉输液的皮肤管理,是否懂得输液相关的心理健康宣教,是否懂得静脉输液相关血栓风险的评估,是否懂得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处置措施等五项内容进行评分,每项得分分别为(完全清楚2分,一般了解1分,不了解0分)。

1.4统计分析:运用 SPSS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7;P =0.036)。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分析[例(%)]

2.2两组护理人员静脉维护认知度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抽取10名护士比较。观察组平均认知度评分(8.7±2.3)分,而对照组为(6.7±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02,P=0.0001)。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80%(36/45),高于对照组的7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7;P=0.008)。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感染是呼吸科最常见疾病之一,静脉输注抗生素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抗生素的药理学特殊性,许多抗生素需要定时给药。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常常需要反复建立临时输液通道,给患者增加了许多痛苦。外周静脉留置针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静脉输液代替通道,目前临床上,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达3~5 d,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7]。然而,外周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有创操作,不可避免存在操作相关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红肿、感染、静脉炎、液体外渗、疼痛及导管阻塞等,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刺部位皮肤反应和静脉炎[8]。因此,需要加强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管理。

近年来,PDCA循环法逐渐被运用于医院护理管理中,这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也可以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采用PDCA循环模式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7;P=0.036)。由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承受痛苦明显减少,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观察组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80.00%(36/45),高于对照组的70.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7;P=0.008)。正如前述,PDCA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笔者的研究发现,观察组平均静脉维护认知度评分(8.7±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02,P=0.000 1),说明护理人员总体技能获得提升。

总而言之,基于本文的发现,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呼吸内科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

猜你喜欢

认知度输液静脉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