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中外固定架辅助复位的应用

2020-09-16霍翰章

吉林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固定架状况例数

陈 飞,霍翰章,高 泉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跟骨骨折主要由高处坠落砸伤所引发,且为关节内骨折,治疗时主要要点在于恢复、分析解剖结构。但由于跟骨的特殊结构,加之影像检查的局限性,无法对跟骨骨折损伤状况进行全面、准确判定,使得治疗较为复杂[1]。现选取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析单纯切开治疗和联合外固定架辅助复位时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跟骨骨折患者40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2~48岁,平均(40.16±1.2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2例;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1~48岁,平均(40.25±1.3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3例,患者基础数据并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单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取俯卧位,于跟骨外侧作“L”型切口,自外踝3~5 cm,跟腱前缘、腓骨后缘、跟腱后缘连线作为中点,切口需自下至足背皮肤和足底皮肤交接位置,自第5跖骨低近侧1 cm。切口直到跟骨外侧壁骨膜,保护好腓肠神经,骨膜由远至近逐步剥离,掀开皮瓣。取固定螺钉和准备好的钢板进行固定,于切口内钻入外踝以及距骨、骰骨,牵开皮肤、腓骨肌腱,充分显露跟骨外侧壁,近端则需至跟骨下后关节面,远端则至跟骨关节进行钢板固定。之后采用斯氏针撬拔关节面、Bohler角进行内翻,采用夹挤方式纠正根骨宽度,C型臂也需采用X线透视,纠正内侧短缩。

观察组则为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外固定支架固定。自内向外于距骨颈、跟骨结节2 cm位置打入4 mm×100 mm外固定螺钉,无需穿对侧皮质,并安装好三维组合外固定架,沿支架轴牵引,有效纠正跟骨长度和高度以及内翻急性之后锁紧支架。采用C型臂X线检查患者复位效果,放置好跟骨周围加压板,采用螺纹松质螺钉进行固定。拆除外固定支架,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伤口冲洗,同时采用植骨条进行缺损填补,并采用X线机证实复位和固定效果,最后采用负压引流,逐步关闭、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采用二代头孢抗生素24 h,进行消肿和止痛治疗。也为切口渗血患者更换敷料,确保切口处于干燥状况。24 h引流量也需低于50 ml,并拔除负压引流管,将引流管留置时间控制在72 h内。提高患肢,术后1 h主动进行足指活动,术后第2天进行踝关节活动和主动锻炼。术后2周方可拆线,同时也需叮嘱患者手杖辅助下行走,术后2~3个月方可拍摄X线片,依据骨折状况逐步负重锻炼。

1.3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种患者术后各指标变化,其中主要分析跟骨高度、内侧短缩率、Gissane角、Bohler角状况。②对比患者恢复效果,主要采用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量表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主要从疼痛、踝关节、支持行走等方面进行分析。总分为100分,95~10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50~74分为一般;<50分为差。恢复良好度=(优秀例数+良好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对比患者临床指标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跟骨高度和Gissane角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指标状况

2.2对比患者恢复效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恢复良好度对比[例(%)]

3 讨论

跟骨骨折主要为外部力量所引发的损伤,其中约70%患者会出现关节内骨折。由于骨折不规范,术野无法完全暴露损伤,术中采用X线透视时也会出现重叠问题,影响术中复位[2-3]。因此对跟骨骨折患者治疗时需详细描述术前状况,依据骨折状况制定手术方案。

依据患者自身实际状况,本次主要采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中外固定架辅助复位。此种手术方式主要优势体现在:十分符合患者跟骨外侧解剖特点,因此不易损伤患者腓肠神经、腓骨肌腱以及血管。同时此种方式治疗时可充分暴露外侧面、距下后关节面、跟骨关节,术中处理跟骨颈骨折块和关节面也十分便捷[4]。同时也有固定空间大和效果可靠等优势,但此种治疗方式也会出现软组织剥离多以及皮肤坏死率高的问题。同时由于无法直接复位内侧壁,仅可采用牵引和撬拔的方式进行复位,但此种方式仅为间接性复位,无法纠正内侧短缩畸形,维持复位也较为困难,术后常会遗留跟骨高度和长度丢失等问题[5]。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则可采用外固定支架,此种干预方式十分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和局部软组织允许状况下切开复位患者。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治疗效果时发现,观察组患者内侧短缩率更低,同时Gissane角、Bohler角等指标也得到有效降低,此种状况和患者进行在钢板内固定时不仅可得到有效复位,同时跟骨畸形也于辅助外固定支架下得到控制,因此患者畸形状况得到控制。分析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多数分析认为,采用切开复位和辅助固定时可有效提升复位效果,减少畸形状况,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对比不同干预方式下患者恢复良好度时发现,观察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种状况则说明外固定支架可有效纠正跟骨内侧短缩和跟骨高度状况,进而提升整体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为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架辅助复位时,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临床观察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固定架状况例数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无天于上2035(一)
更正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KD407:悬挂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