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盏花素与甲钴胺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2020-09-16董琳琳

吉林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花素灯盏传导

董琳琳

(凌源钢城中心医院内二科,辽宁 凌源 1225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后患者出现对称性疼痛情况,伴有感觉异常问题,下肢症状居多,会出现蚁走、发热、虫爬、麻木和触电样状态,严重时患者下肢出现关节病变或溃疡情况,严重威胁患者肢体健康[1]。目前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具体由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与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失、血管损伤、细胞因子异常等均相关,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甲钴胺应用广泛,但单药治疗效果欠佳,临床目前重视药物联合治疗探究,且日渐关注中药治疗效果,中西医联合给药方案尚无确定标准,值得深入探究[2]。本文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体情况,探究甲钴胺单药及联合给药方案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安全的指导意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凌源钢城中心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和试验组(n=42)。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4~70岁,平均(57.23±2.87)岁,糖尿病病程4~16年,平均(10.43±2.28)年;试验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5~71岁,平均(57.02±2.92)岁,糖尿病病程3~16年,平均(9.89±2.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伴有肢体麻木、发凉、针刺样疼痛患者;肌腱反应消失或减退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退患者;神志清楚且无语言障碍患者。排除标准:灯盏花素或甲钴胺过敏史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外伤等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患者。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口服降糖药物,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合理控制患者血糖状态,同时指导患者健康饮食,严格控制糖分摄入,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情况制定锻炼方案,叮嘱患者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治疗,取药物1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试验组给予甲钴胺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甲钴胺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灯盏花素静脉滴注,取药物75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持续给药1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症状恢复情况,监测神经传导速度情况,观察患者是否伴有不适症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生,配合进行及时针对性处理。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评估,参照文献[3]制定标准,具体如下:显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膝反射恢复,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超过5 m/s;有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和膝反射明显好转,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稍有增加;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评估比较,使用肌电图仪检测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具体包括: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③不良反应评估比较。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显著较对照组(76.9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前差异较小,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2例皮疹情况,试验组出现2例皮疹,1例恶心呕吐情况,未影响治疗进展,停药后自行恢复,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62,P=0.688)。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一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情况,临床症状以肌腱反应消失、肢体麻木、肌肉无力和痉挛疼痛等情况为主,且随着病情发展存在恶化危险,患者伴有难治性溃疡情况,甚至出现骨髓病和败血症,导致肌肉萎缩严重,诱发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应采取及时有效治疗。目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主张联合给药方案治疗,但药物选择尚未完全确定,以甲钴胺使用最为广泛,多提倡配合中药治疗,以发挥协同作用,其中灯盏花素应用价值较高[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显著较对照组(76.93%)高;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前差异较小,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与神经营养因子缺失、代谢紊乱、维生素缺乏和微小血管病变等有关,临床常规治疗主张扩张微血管、补充维生素额改善微循环,其中甲钴胺是一种甲基化维生素B12,其在外周神经中含量较高,进行外源性补充后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转入其内部,且在转甲基作用下,调节轴浆转运情况,对髓鞘进行有效修复,促使轴突受损区实现再生,进而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但甲钴胺单药治疗效果欠佳,因此临床重视联合给药探究。灯盏花素近年来应用广泛,药物为由中药灯盏花提取获得,主要成分为一类总黄酮,具体包括灯盏甲素、灯盏乙素,以后者为主要活性成分,药物可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气道纤溶活性促进作用,进而改善患者血浆黏稠度和全血状态,达到扩张血管作用,促进微循环改善。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小板聚集、微循环障碍等密切相关,联合甲钴胺进一步强化调节作用,效果优于单药治疗。同时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消渴”范畴,而机体长期处于此状态会耗损阴阳之气,导致出现气虚情况,进而影响血运状态,血行不畅进而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灯盏花素在活血化瘀、散寒行血的同时,可起到氧自由基清除效果,抗氧化作用突出,且可对红细胞变形性进行调整,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进而对神经因子起到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灯盏花素与甲钴胺联合用药方案更利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恢复,临床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花素灯盏传导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灯盏花素DSPE-PEG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黑暗中的灯盏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灯盏花素分散片溶出度检测方法的改进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制剂新技术在灯盏花素研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