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早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9-16郑晓红

吉林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尿激酶氯吡格雷

郑晓红

(凌源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凌源 122500)

脑梗死指的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梗死,发病后患者可能出现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临床表现,该疾病发病突然,致残率与死亡率较高[1]。脑梗死发生后,患者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均会发生改变,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临床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法为溶栓治疗,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积极的急诊溶栓治疗可强化治疗效果,但单一溶栓治疗仍未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2]。本文以82例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旨在分析老年早期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82例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7年1月~2019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60~76岁,平均(68.0±1.3)岁,合并高血压30例,合并冠心病15例,合并糖尿病1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1~77岁,平均(68.3±1.2)岁,合并高血压32例,合并冠心病17例,合并糖尿病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早期脑梗死;②首次发病,发病6 h内就诊;③入院前未接受过静脉溶栓治疗;④无严重沟通障碍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器官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②既往有颅内出血史的患者;③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④对本研究使用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⑤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将尿激酶与氯化钠溶液制成混合液后静脉滴注,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滴注速度,保证患者处于耐受状态,静脉滴注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依据血压、颅内压等指标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维持血压稳定,溶栓24 h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1次/d,100 mg/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治疗,1次/d,5 mg/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流通畅,日常生活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管部分再通,基本能够独立完成日常活动;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流量增加,基本功能恢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血液流变学指标,指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皮下瘀血斑;NIHSS评分及梗死灶体积。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7.56%,对照组临床疗效为82.9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例(%)]

2.2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治疗后,治疗组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2.3NIHSS评分及梗死灶体积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梗死灶体积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梗死灶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IHSS评分及梗死灶体积对比

2.4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7.32%)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4.8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例(%)]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起病急促、病情发展速度快、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发病后患者常伴随共济失调、四肢偏瘫等功能障碍,甚至出现意识丧失,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

尿激酶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挥溶栓作用,可在短时间内发挥疗效,该药物于人尿液中提取,可有效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及血液循环中纤维蛋白原,发挥溶栓作用,促进血液循环通畅,改善脑部缺血区域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4]。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治疗脑缺血及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常用药物[5]。氯吡格雷可有效防止发生栓塞,经肝脏代谢,吸收速度及起效速度较快,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全面发挥作用,有效延缓病情发展,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6]。

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可以看到,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较高,NIHSS评分及梗死灶体积较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老年早期脑梗死实施尿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对于临床疗效的提升、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改善均具有明显价值,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猜你喜欢

尿激酶氯吡格雷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