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血磷脂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2020-09-16毛文晴刘红权

吉林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病史颈动脉硬化

赵 娟,毛文晴,刘红权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对于ACI的治疗特别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ACI的重要病因之一。血浆溶血磷脂酸(LPA )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2]。笔者通过对144例ACI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浆LPA检测,分析两者相关性,研究LPA在ACI临床诊治和预防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江苏省中西医住院治疗ACI患者14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86例)、稳定斑块组(5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在治疗前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LPA 检测。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者;甲状腺疾病者;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检测指标

1.2.1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判定标准 :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超声测量IMT≥1.0 mm, IMT 1.2~1.4为斑块形成;②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判定参照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相关标准,分为扁平斑、硬斑、软斑和混合斑,扁平斑或硬斑为稳定斑块,软斑或混合斑为不稳定斑块。

1.2.2观察指标:①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采血送检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我院检验科已通过国家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认可。②血浆LP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采集肘正中静脉血4 ml。采用枸橼酸盐抗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浆,-70 ℃低温保存,检测前解冻。LPA测定套装试剂盒购自美国GXT,严格参照试剂盒说明操作,计算LPA含量,单位为pg/ml。

2 结果

2.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各基线资料对比,在年龄、TC、TG、LDL、HDL、HbA1c、FIB、血小板聚集率、IMT、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稳定斑块组男性比例更高。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LPA值比较:稳定斑块组58例,LPA(1 549.0±1 024.3)pg/ml,不稳定斑块组86例,LPA(1 270.0±478.4)pg/ml。两组LPA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不稳定斑块组的LPA水平较稳定斑块组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发病率的ACI诸多相关相关危险因素中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不当生活方式等,所以在2015年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中建议对年龄大于40岁高危人群常规检查颈动脉彩超。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分辨斑块性质,早期干预可以减少ACI的发生。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我国住院脑卒中患者最重要的病因[3]。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了脑梗死发生率[4]。然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存在费用较高、设备及操作技术要求高等问题。血浆中的LPA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磷脂信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5]。潘春联等认为 LPA 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6],可以通过监测 LPA 水平预测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刘峰等通过观察发现,ACI及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提示LPA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预警因子[7]。另有研究显示,LPA不但可以作为预警因子反映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致病因子促进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并加速血栓形成,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8-9]。

诸多研究已证实各危险因素对颈动脉斑块的预测意义,如刘广斌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测价值[10]。然而,目前鲜有在ACI患者中排除相关危险因素的干扰后,评估LPA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随机入组的144例ACI患者检查分析发现,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两组患者在年龄、TC、TG、LDL、HDL、HbA1C、FIB、血小板聚集率、IMT、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吸烟饮酒史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两组LPA水平,提示两组的LPA均有明显升高,且不稳定斑块组LP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在ACI患者中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组LPA水平更高,且独立于血脂、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危险指标之外,不受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以及吸烟饮酒史影响。ACI患者体内血小板已经被活化,LPA的升高说明可能有进一步形成血小板血栓(包括微血栓)的危险,且在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患者中进一步形成血栓的风险更大。LPA有助于临床预测血栓进一步形成的风险,对病情评估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LPA水平的高低或许可作为ACI的独立危险因素,或联合颈动脉斑块性质用于临床监测。

猜你喜欢

病史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