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形成、对立与融合

2020-09-14郭仙草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二元结构

郭仙草

摘要:“二元结构”是社会学讨论城乡关系的一个基本范式,本文借用这个范式,以金华市婺城区为例,探析了建国后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初形成,改革开放后差距逐渐加大,形成对立;以及2011年之后,在国家、省、基层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支持下,城乡教育逐步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关键词:二元结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教育一体化

分类号:G521

教育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以及最终的教育质量都要受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城乡关系,其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等方面。在此,我们将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教育质量差距较大、相对隔离的城乡教育關系称之为城乡教育二元结构。

1.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国际封锁禁运的环境影响,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走上重工业优先发展道路,统购统销、人民公社、户籍隔离制度等使得生产生活要素、产品按计划配置,形成城市优先、城乡隔离的状态。农村通过工农业“剪刀差”为城市发展工业提供条件,“统购统销”城乡隔离制度使农村居民无法自由支配劳动成果,农民实际收入、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当时,乡镇的教育等公共服务由人民公社承担,村里的教育由乡村居民、村集体自己承担。供给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导致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初步形成。

金华市婺城区的城乡教育情况与全国大部分地方相同。1949年5月,金华解放后被设为浙江省第八行政区,10月改名为金华专区,1968年改为金华地区,辖2市9县。金华市的范围包括金华县、金华小市,金华小市包括金华城区、以及罗店、竹马两个乡镇,金华县包括8个区:孝顺、塘雅、澧铺、曹宅、白龙桥、汤溪、罗埠、雅畈。当时,金华县每个区有一所高中,每个乡镇有一所初中,规模大点的村里有小学,规模小的村就要到隔壁村去读小学。由于当时“城市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政策,农民自身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人民公社、村集体的财政本身已是捉襟见肘,对于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投资是杯水车薪。金华县辖区内全部是农村学校,数量不少,但是,教学设施、学生入学率、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与金华城区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2.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差距加大,形成对立

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重点“以政治为中心”改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围绕“对外开放”使得国家发展重心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内陆中心城市,城市快速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在城市化过程中,虽然农村、农业和农民可以沿着“减负”、“农民工进城”、“土地流转”等途径不断发展,但是城乡差距依然越来越大,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城市对于农村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城市越来越和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体系。城乡发展失衡,城乡政策脱节,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到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替之际,城市经济快速扩张,越发彰显农村经济萎缩、萧条,城乡对立局面越来越突出。

在此经济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城乡学校的投资差距也不断加大,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差距加大,形成对立。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金华、衢州两县级市分别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并于金华城区设立婺城区,郊区设立金华县。此时的婺城区就是原来的金华城区范围,再加上罗店和竹马两个镇。

婺城区范围内城区学校与罗店、竹马两个乡镇的差别也在不断拉大。1985年城区基本普及了小学和初中教育,而两个乡镇小升初的比列在70%左右,1999年小升初的比例是90%左右;1985年城区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为60%,两个乡镇为40%,城区是农村的1.5倍;1999年城区初升高的比例为80.4%,农村为30%,城区是农村的2.67倍。

2000年,金华县撤掉,金华市辖区重新调整,境设两区、三县、四市。两区分别为:婺城区、金东区;三县为磐安县、浦江县、武义县;四个县级市分别为: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兰溪市。随着辖区的调整,婺城区辖区内有45所学校,2所中职,15所初中,38所小学,其中有4所山区学校。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由于城乡教育在学校环境、师资、资源等方面的差距,有条件的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力好的学习环境。就这样,农村里的孩子近的到乡镇学校,远的到城里学校,山区的孩子也一个个地走出大山,来到环境较好的山外学校就读。1999年—2011年左右,一个特殊的教育现象出现了:山区、农村的学校规模急剧萎缩,生源越来越少,城市里的中小学都在急剧扩班,班额也越来越大。学生少了,教师也陆陆续续地调走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以这样的方式,史无前例地拉大了。

3.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提升与融合

由于城乡教育的不均衡,一些城市掀起的“择校热”高居不下,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为促进教育公平,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层政府根据自己辖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3.1城乡教育逐渐融合的国家大环境

为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国务院、教育部陆续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9号) 2014 年 8 月 13 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2015年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修正了《义务教育法》。

3.2浙江省政府层面的政策

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要按照到2015年和2020年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分别达到学校总数的85%和95%的进度要求,要将标准化学校建设纳入各地城乡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标准化学校的推进,大大缩小了城乡校园之间的差距。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浙江省从2012年开始,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督导评估,并把“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革创新”作为督导评估标准。目前,浙江省已有六批共67个县(市、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为了更好地补上农村师资弱这块短板,2013年,浙江省推行教师校长流动制度改革,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在同一公办学校,校长连续任职10年、教师连续任教12年,纳入交流范围。此举激活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截至目前,全省交流人数超过6.5万人。

2014年浙江省开始实施基础教育重点县提升工程,对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县市区通过目标引导、项目推进、资金激励、督导检查等手段,快速有效地提升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

201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并且开始实行“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城市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提供了制度支撑与支持。

同时,浙江省还启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力提升村校的“自我造血”功能。浙江省先后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雁工程”、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等,并按照“遵循规律、按需施训”的原则,实行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制度。

3.3地方政府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创新举措

3.3.1撤并小散教学点、乡村以及山区学校,让孩子们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婺城区政府顺应百姓的呼声,通过调研、走访家长,克服重重困难,撤并了一些小散教学点、乡村学校、山区学校,妥善安置孩子们在更好的校园环境里接受更优質的教育,得到家长们的一致赞同。

3.3.2集团化办学逐步全覆盖,促进区域内所有学校共同发展

婺城区政府从2011年开始探索集团化办学,逐年推进。2019年,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深化集团化办学、强化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优质学校+潜力学校”的“A+X”方式组建14个教育集团,实现全区集团化办学全覆盖。通过联合教学科研、教师培训、教学管理等措施,帮助薄弱学校增强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3.3.3运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婺城区政府2019年开始实施“山海协作”等教育对口支援工程,全面启动“互联网+义务教育”工程,通过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等结对帮扶形式,建立县域内、市域内跨县、省域内跨市三种城乡学校结对模式。“山海协作”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2020年将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活动,加快建设区域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云校一体化平台,大力打造空中云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4.结语与结论

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事业,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如果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是国家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不可避免的现象,那么,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就是国家、政府为促进社会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一个用心之举、倾力之作。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础是教育均衡,教育均衡在逐步地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教育理念都在不断更新提高,老百姓对高质量的教育期望也会越高。这是一个不断循环提升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

[2] 陈栋,底线与上限:论教育公平的立场、内涵和限度[J].教育发展研究,2017(02)

[3] 郭少榕,论学校教育的微观公平[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

猜你喜欢

二元结构
我国城乡统一建设用地的市场构建及政策研究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研究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探析
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江苏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及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建议
农村微型金融及其制度创新研究
“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二元结构”的高校审计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超边际视角的城乡二元结构与城镇化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