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2020-09-11张国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内毒素胆道胆红素

张国伟

(杞县中医院 普外科,河南 开封 475200)

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多与胰头癌、胆囊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相关,恶性肿瘤引起的MOJ起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临床确诊时已为晚期,加之老年MOJ患者身体基础状况较差,手术切除率较低,针对临床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姑息性减黄成为主要治疗途径[1-2]。胆管支架置入术通过胆道内引流,可帮助患者改善肝功能、减轻黄疸[3]。但胆管支架置入途径不同,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杞县中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MOJ患者92例,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6例。常规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60~78岁,平均(68.25±3.87)岁。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61~77岁,平均(68.33±3.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表现、胆管造影、实验室检查等确诊;②年龄≥60岁;③患者或家属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性疾病;②血液、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心功能不全。

1.3 方法

1.3.1常规组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以明确胆管梗阻部位、程度及范围,选择合适胆管穿刺路径,嘱患者平静呼吸,于患者屏气状态下进针,穿刺成功后,造影确定胆管走行,导丝通过梗阻段后引入鞘管及活检钳,根据梗阻范围选择适宜规格胆道支架,支架两端以超出梗阻部位20 mm为宜,并放置多功能引流管,进行内外引流。

1.3.2观察组 采用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选用日本Olympus TFJ160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胆管插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胆管造影,以明确胆管梗阻部位、程度及范围,于造影所示胆管狭窄段插入导丝,导丝通过梗阻段后,根据梗阻范围选择适宜规格胆道支架,采用支架推引管沿导丝将支架送至预定位置。行X线检查再次确定支架部位及支架扩张情况。

1.3.3检测方法 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无菌真空采血管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10 mL,离心分离10 min(离心半径8 cm,3 000 r·min-1),取上清,采用肝功能检测仪器生化分析仪(海力孚品牌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检测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试剂盒由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提供;采用鲎试验检查法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试剂盒由上海医学化验所提供。严格依照仪器、试剂盒说明书完成操作规程。

1.4 疗效评估标准于术后2周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判断疗效,显效:胆管梗阻解除,黄疸消退,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1/2;好转:胆管梗阻解除,全身症状显著改善,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1/2;无效:总胆红素无明显下降甚至上升,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好转+显效)/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两组术前、术后2周肝功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水平。(3)两组术前、术后2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水平。(4)两组并发症(肝脓肿、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发生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肝功能水平术前两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周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水平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水平比较

2.3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水平术前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 水平比较

2.4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发生肝脓肿2例、急性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2例,常规组发生肝脓肿1例、急性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87%(5/46)与常规组6.52%(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7,P=0.711)。

3 讨论

MOJ由恶性肿瘤间接或直接导致胆道梗阻,且多数呈进行性加重,未及时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4]。外科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首选方案,但老年MOJ患者免疫力较差,全身细胞退行性变,进而增大治疗难度,甚至因无法耐受手术,失去治疗时机。采用姑息治疗手段能够及时缓解梗阻,提高生存质量。

PTCD及ERCP两种介入途径均可有效解除梗阻,扩张胆管,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PTCD胆管支架置入术穿刺具有一定盲目性,并对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具有一定要求[5]。ERCP胆管支架置入成功即见胆汁涌出,可明确梗阻解除情况,术后发生再次堵塞时可直接经ERCP途径更换、疏通,操作较为简便。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周观察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MOJ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高。原因在于,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能够有效解除患者胆道压力,减轻胆汁淤积,增强肝脏代谢能力,改善肝脏血流,促使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水平降低,进而改善患者肝功能[6]。相关研究指出,内毒素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正常状况下胆汁内胆盐可同内毒素结合,促进其失活排出体外,但MOJ发生时,肠管内胆盐缺乏,致使内毒素大量进入体循环,严重可引发内毒素血症,影响Kupffer细胞吞噬功能,增加患者死亡率[7]。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为细胞毒性蛋白质,与组织损伤、细菌内毒素产生等因素有关,其水平升高可促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导致机体术后组织愈合能力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2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可见,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MOJ患者,可降低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水平,分析原因可能与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可有效解除胆汁淤积,促进肝Kupffer细胞功能恢复有关。

综上所述,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MOJ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水平,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内毒素胆道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