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思想教育的难点和对策

2020-09-10梁成学

高考·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学生融合

梁成学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互为载体,相辅相成”,它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有着导向、整合、统领的作用。中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力军,做好中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日常教学中,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粗浅对策。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学生;思政教育;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阶级、政党或者社会群体对其成员施加的带有明确目的性,过程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过程。核心部分是该群体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及其具体化规范,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利和当下社会运行的秩序。在其运行过程中,包含了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选择、吸收、融合、传播、创新与实践。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文化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内容是相互交融的,文化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思政教育能否取得实效。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疑是适合新中国发展的先进文化,将其融入中学思政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直作为一种口号和象征,没有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本文所述的难点及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教学课堂单调乏味

事实上,教学课堂的单调乏味一直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顽疾,在社会科学类科目尤其是思想政治课上尤为严重。许多中学的思政教师由党务工作人员兼职,他们也许有着相当丰富的思政理论知识和觉悟,但是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上难免有所欠缺,无法在课堂上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氛围,使学生对于思政科目失去了兴趣,更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加强中学思政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让其在掌握扎实思政教育理论的同时具备教师应有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

例如:起用较为年轻的教师,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隔阂;加大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举行讲座或者交流会;必要情况下可以参考校外教学机构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学校教育观念陈旧

在当前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学校往往以灌输理论为主。这个观念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是不完善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一个动态不仅是指文化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还包含了文化受众在接受文化的方式。前文提到过,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因此,学校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融入思政教育中时,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而非单纯利用课堂的几十分鐘。

例如:可以联合学校周边的社区、街道办等组织机构定期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讲会,营造一个广泛的文化传播范围;采用当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多媒体教学,除了较为过时的PPT模式,还可以运用短视频、电影、纪录片等形式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相关红色旅游区,博物馆等地点,深切感受我国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

三、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当前中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较大的弊端,但是由于涉及到高考等更复杂的因素,大幅度的变动是不现实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部分调整。前文已经说过,文化建设是动态的,社会性的。对于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文化的建设融入思政教学的评价完全可以添加社会性的因素,不单纯以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例如:可以添加学生的道德评价,在某一学期是否有违纪、违规、违法行为?是否有对亲人,老师,同学有过不道德行为?其次,可以添加学生的政治评价,是否有按时参加团组织活动?已满18周岁的学生是否有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总之,将学生的思政教学成绩和社会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挂钩,在毕业评语中予以一定的比例。只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真正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未来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其融入思政教学的任务才算初步完成。

结语

十九世纪末期的中国转盛为衰,而邻居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加强其文化建设,树立了先进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走向崛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文化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之一。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保证我国青少年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蚀,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价值观,能够认同国家,认同党的领导,并自觉维护民族与社会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林玉琴.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与深化[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18-120.

[2]陈有金.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J].甘肃教育,2019(13).

[3]杨颖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路径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8(1):68-72.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中学生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