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2020-09-10李春艳

高考·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学高中

李春艳

摘 要: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培养艺术素养的重要依托,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的精神文化凝结。对高中生来说,他们是未来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只有建立起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才能积极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己之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思想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民族音乐

引言: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在无形中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然而,开放的艺术交流环境也为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建设带来了更多挑战。简单来说,在互联网的推动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到了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这在无形中使得一些学生对流行音乐感到痴迷,甚至衍生出不喜欢民族音乐的不良情绪,严重阻碍其文化意识的形成。本文便对如何利用高中课堂展开深化民族音乐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融合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1)提高艺术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中,国家教育教学部门明确提出了“培养五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要求。因此,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他们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逐渐成为美育教学的重点任务目标。音乐作为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了美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对高中生来说,聆听经典歌曲、学习基础知识、鉴赏优秀作品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艺术情感体验、陶冶情操,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科学评价艺术之美、分析音乐作品艺术价值的逻辑思维,使其深入体会音乐的思想道德魅力,提升其整体艺术素养。

现如今,大多数流行音乐并不具备足够的文化内涵,只能带来“听”的快感,无法实现文化、艺术的共通。以此为前提,音乐教师势必要仔细筛选、甄别,选择一些民族歌曲或融合了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的音乐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能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文化、艺术知识,感受到民族歌曲与文化的艺术价值。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他们听、学习更多民族音乐的热情。如此,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均能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得到一定提高。

(2)深化民族意识

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任何音乐作品所描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在生活中都有迹可循。民族音乐更是在漫长的思想传承与文化更迭中留存下来的精神文化精髓,是历史生活的产物。无论是从内容、思想还是韵律上来说,民族歌曲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是传统历史文化的优秀传播媒介。

在经济与文化发展呈现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当今社会,许多人的思想开始向全盘西化过度,这无疑为民族精神的传承带来了威胁。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型,更容易受到西方流行文化的影响,在思想观念的建设上出现偏差。

因此,高中教师必须注意到这一问题,及时利用民族歌曲、器乐曲中的人文思想与文化信息帮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本身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所在,使其能够真正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促进其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的建立。

二、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方式方法

(1)借助文化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教学部门重新修订了高中教材,并在教材当中融合了大量的民族音乐。教师在遵照教材内容讲解音乐知识时,应注意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背景,并将其所涵盖的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相结合。向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拓宽他们的视野,使其能够在多元文化的帮助下深入体民族音乐的情感内涵。

以人教版《高亢的西北腔》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讲述黄土高原的相关故事,带领学生了解早期西北人民的生活往事,让学生在歌曲的旋律中感受西北人民昂扬的生活热情和黄土高原坚强、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它所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2)利用流行元素

虽然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冲击,但是,高中生对新生事物的探索欲望是极其高涨的,教师可以适当利用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将流行元素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以流行歌曲推进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国之瑰宝“京剧”》的知识内容时,教师便可上网搜索一些融合了京剧小调的流行歌曲并在课堂上播放,利用流行歌曲中的京剧元素引发学生对京剧的探索热情,为其感悟京剧的艺术魅力做铺垫。

(3)鼓励表演创作

对高中生来说,单纯的学习、鉴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但是对提高其创造美的能力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分析音乐的同时,还应注意为他们创造一定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根据歌曲的文化特色进行创作、表演,促进他们文化意识的表达,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艺术素养。

以《祖国颂歌》一节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歌曲时,可以鼓励学生跟随伴奏旋律哼唱歌词内容,并鼓励他们按照自己对于祖国美好山河的理解尝试创作“赞美祖国”的歌曲,设置“歌唱祖国”等活动为学生进行歌唱表演提供空间,促进其爱国情怀的滋生的表达。

结束语:总而言之,民族音乐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艺术瑰宝,更是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高中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民族意识与艺术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作用发挥。教师必须抓住高中这一培养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时期,积极转变自身对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其素质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美侠.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208.

[2]李凤珍.谈民族音乐在高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北方音乐,2019,3902:142-143.

[3]李雅宁.高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中國教师,2018,S2:72.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音乐教学高中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