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2020-09-10陈晓红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文化融合

陈晓红

摘 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奠定基础。本文从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秉承的理念与坚持的方向,并进一步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两个层面,三条途径,四种方法”,以便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研究者带来一些思路与启发。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2-0236-0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具有重要意义[1]。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中责无旁贷。

一、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趋势

此前,教育部文件《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这对高职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尽管国家层面相关重要文件一再强调其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贯彻过程中遇到重重阻碍因素。无论是在课程的开设、思政教育的开展,还是在校园文化熏陶上,收效甚微。首先,教育功利观念的影响,重职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素质,使得高职院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给予的重视不足,支持力度偏弱。其次,大部分高职院校文化学科基础薄弱,在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平台构建等方面都存在短板,而学生文化素质较低,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再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顶层论证与设计,在内涵深化、形式创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探索实践方面后劲不足。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秉承的理念与坚持的方向

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园景观、校园建筑格局、绿化美化等外在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传统、氛围等内涵层面,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3]。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由于扩招而导致的生源素质低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而面临的人才培养不适应性;由于提速发展而忽略内涵建设等问题。那么重视质量提升、效益转化、产学研深化便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努力秉承“立足根本,深化内涵,拓宽渠道,注重实效”的十六字理念。应坚持“在高度民族文化自信下,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塑造智慧与情怀并存的文化新人”的方向,着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的途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途径与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高职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就必须把握高职校园文化的发展特点,找准切入口,找对有效途径,施展正确方法。具体概括为“两个层面,三条途径,四种方法”。

(一)铺开显性与隐性两个层面的校园文化“画卷”

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显性校园文化景观

显性的高职校园文化,即以高职课堂、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活动形式、活动平台载体等可视化形式为主导的文化样式。

在显性因素下,课程显然是第一位,一所高职院校有无开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必修、选修课程,所占比例多少,直接影响了高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我们倡导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指导思想,在全校各专业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必修课,以《大学语文》《文学鉴赏》《国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另外,构建完善的文化艺术类选修课程,如书法、国画、武术、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文化大餐。

景观环境属于校园物质文化,要通过高度凝炼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物化的形式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予以表达,以物言志[4]。为提升高职校园独特的文化内涵或者思想深度,学校应组织一批学者专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设计,提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方案。可尝试用雕像、主题文化园等形式将传统文化名人和故事生动呈现出来,以营造底蕴深厚的校园人文环境。可尝试通过微缩景观、文化长廊、艺术角落方式,集中展示具有深厚文化积淀、有主题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提升学生对于文化艺术的审美能力。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还应注重其育人目的,以传统文化中的價值为高职校园文化筑基和铸魂。把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学生向善向上、独立自信的人文情怀作为开展一切校园文化活动的根本宗旨。努力在形式上开拓创新,在方式上丰富多彩,在效果上进脑进心。因此,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开展美育教育活动,以提高大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展各类动手性实践性强的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动手能力。学术思想、文娱体育、实践竞赛活动三管齐下,效果显著。

2.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深化隐性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的隐性层面,体现在一个学校的精神内涵,包括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也包括被培养的学生所应具备的胸襟眼界、社会理想、精神气度与人文情怀。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高职办学模式中,不应片面追求人才培养的速成法,忽视作为个体性质的差异,以及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家国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以及发展需求,要时常给予学生最大化的教育资源和自我成长的机会。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工程应积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养分,不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还是“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的生命关爱都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培养学生“百折不饶”的进取意识、“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和“格物致知”的严谨科学态度都极其重要,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应成为高职院校构建学校精神的基石,成为教师教书育人、学生为学做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旗帜。

3.发挥显性与隐性校园文化合力

显性校园文化景观与隐性校园文化内涵相互统筹兼顾,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在物质、精神、行为、制度文化各个层面、各种元素中找到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合力。

(二)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的三条途径

1.以社团活动打造传统文化开展的载体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阵地,也是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社团管理部门要出台政策,鼓励中华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的成立与发展。组建诸如武术协会、书画协会、诗词楹联社、国学社、茶艺社、古琴社、象棋社等,做到每个社团在指导教师配备、品牌活动推广、经费支撑等方面得到保障,引导社团开展纪念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同时,定期举行传统文化讲座和文化知识竞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等活动,让社员在知识与活动的熏陶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之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2.以主题活动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步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必须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来推行。譬如挖掘传统节日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风情和文化韵味,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猜灯谜、包粽子、做花灯),让学生深刻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又可举行经典诵读、道德主题讲座、儒学经典解读、中秋诗会雅集、古典诗词创作、飞花令、地方戏曲欣赏、陶瓷书画展览等大众或者小众主题文艺活动,开辟百花齐放的学习和体验园地。

3.以社会实践促进传统文化的吸收与传播

可以通过调查、整合、发掘某一地域具有特色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名人轶事、故事传说等文化资源,与相关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将其作为学校传统文化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计划、有组织安排學生参观学习;可以借助地方政府或者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到当地体验民俗文化,学习传统特色手工艺,如扎染、风筝制作、雕刻、农民画等,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感染学生,让其油然而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可以通过社会志愿者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以传统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为主题的公益活动,耳濡目染,从而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传统美德;还可以通过组织校际间、校企间、政校间、国际间的交流、考察以及研讨等,推动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萌生文化传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施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的四种方法

1.课堂内外交叉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和选修课堂上,学生了解、掌握、体悟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课堂外,学生则又必须通过各种辅助性、主体性、创新性活动形式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受。因此,呼应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和实践的课外活动必须进行精心设计、有效组织,使之相互交叉作用,相互促进融合,相得益彰。

2.线上线下结合法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点,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须做到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统一。通过线上的征文、讲座、微课、慕课等活动与资源,焕发传统文化新时代魅力;同时,还须通过线下的思想教育、感恩教育、爱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让各种传统文化内容进驻微博、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利用视频网站、网络直播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平台,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和聚合力。

3.绩效学分激励法

要注重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可实行校园文化实践学分制,将各种主题实践活动赋予一定的学分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规定其必修的学分额。也可将这类活动与学生干部的工作绩效挂钩,发挥其策划、组织和参与其中的主体热情,在活动中培养其开阔的视野、包容的心态和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社科〔2014〕3号

[3]360百科.校园文化[EB/OL].https://baike.so.com/doc/4446649-4655001.html

[4]任清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思考[J].人文天下,2018(8):44-48.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传统文化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