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面对的风险及责任

2020-09-10董津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媒体社会责任突发事件

摘要: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前毫无征兆,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和公众齐心协力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事件。近年来,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涉及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国家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定。大众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担当着舆论引导者的角色,是沟通民众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如何把突发事件对公众的影响降到最低,不仅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也是媒体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本文以突发事件发生为背景,论述媒体应对突发事件时面临的风险及挑战以及媒体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突发事件;风险;媒体;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090-02

一、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一)突发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突发性为突发事件的一大特性。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往往会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严重的破坏,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因此受到严重的损害。伴随着突发事件的发生,人们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准确预测其破坏程度、持续时间、影响规模等,因此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社会治安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简而言之,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往往是引发社会一系列矛盾的导火索。

破坏性。破坏性为突发事件又一大特性。破坏性,顾名思义,是指突发事件的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效果,既有对社会环境的破坏,又有对社会公共财产的破坏,更有对人们身心健康的破坏。以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1]为例,2003年初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以及2020年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带来巨大影响的新冠肺炎疫情,它们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破坏性。病毒所到之处,百姓惶恐,死伤不计其数,社会稳定惨遭破坏。它们从不同程度对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为突发事件的特性之一。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难以预测的,包括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规模范围的不确定性、演变趋势的不确定性等。第一,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般是毫无征兆的,检测机构可以利用精密的仪器定位其发生的地点、发生时间,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预测它什么时候结束,这些都为不可控因素;第二,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具有极其强烈的动态性,其波及的范围、发展的程度也是一时间无法准确预测的;第三,突发事件的演变趋势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拿地震来说,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很难预测其是否会引发余震或是带来更为严重的破坏,其演变趋势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二)媒体面对突发事件的风险和挑战

1.新闻媒体报道新闻的深度

新闻媒体报道新闻内容的深度决定着人们对这场突发事件了解的广度。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整体实力、整体指挥水平和新闻人才素质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水平直接关系到新闻媒体的整体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的長治久安和社会的基本稳定。

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更是体现了媒体的职业素养。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央视对大地震的报道体现了央媒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超高的媒体职业素养。央视对抗震救灾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了适当的报道方式,在第一时间积极投入前方报道,报道始终正面鼓劲,几乎没有出现会引发负面效应的不负责任的报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也十分适宜,在《关注汶川》的特别报道中,央视总能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情绪、民众的感受,并把它们以画龙点睛的方式恰当而适宜地表达出来,使得每个人都能在第一时间获知正确讯息,有力地抑制了谣言和猜忌,稳定了民心,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媒体的应急处理机制建设

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媒体运作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尚不完善,媒体应急处理机制的建设成为媒体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建立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是媒体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拥有一批素质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让媒体在进行突发事件的报道和处理时拥有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媒体的人才素质队伍建设能力堪忧,人才素质能力建设遭受质疑,使得媒体自身应急处理机制建设难上加难。偏远地区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等现象日益严重,人才培养环境堪忧。诸多现象的存在,使得新闻人才的建设之路难上加难,媒体的应急处理机制建设任重道远。

多媒体运作力度不够。在多媒体运作力度方面,南方都市报一直起着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当天的17时30分,南都网推出了“汶川发生7.8级地震”专题,分为灾情播报、南都连线等栏目,并推出了在线调查。南都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可谓是相当成熟,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纸质媒体在时效方面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广维度合作。此外,南方都市报的评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拥有独特的视角和人文情怀。然而,还有许多媒体在多媒体运作方面仍存在较大缺陷,如无法高效地实现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在新闻的再制作与再传播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媒体自身创作方面过于局限,评论的视角与情怀缺失,评论素材无法与影像素材结合,进而影响了媒体报道的深度与广度,无法合理地表达灾民和民众的诉求,致使人文情怀缺失。

灾难报道的后勤保障力度不够。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竞争始于保障,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更好地帮助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突发事件发生的现场条件比大家想象的要糟糕得多,如交通中断致使物资无法进入,灾民的集中安置点存在传染病隐患等。记者、摄影师包括诸多新闻工作者去到发生现场面临的不仅是怎么采写新闻的问题,更是如何生存的问题。后勤保障力度不够,新闻工作者基本的生存条件成问题,又何来对突发事件地区深度的新闻报道?广大受众对突发事件的发展进程的把握从何而来?令人遗憾的是,当今许多媒体的后勤保障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应急装备库建设不完善,对新闻保障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造成媒体与媒体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更是造成了突发事件报道的严重滞后性,从而使媒体应急处理机制建设雪上加霜。

二、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寻找自身的定位

英敛之曾言:“傲骨虚心真力量,热肠冷艳大慈悲。”在突发事件面前释放媒体对人性的关怀,实为真正的传媒之道。在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寻找自身的媒体定位,对于媒体提高自身报道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突发事情面前,媒体不光是目击者,更是传递者,守望者。

每一家媒体都应该寻找自身合理的定位,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人民日报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办报宗旨和办报方向,及时准确地向全国人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网的定位是权威媒体、大众网站,其突出强调人民网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多年来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的办报理论和办报宗旨。南方都市报,作为中国有名的媒体之一,尤其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总能用其实际行动书写责任与担当。南方都市报的口号是,办最好的报纸,它在努力把一份“强大的报纸”变成一份“伟大的报纸”。无论是人民日报坚持的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还是南方都市报坚持的办最好的报纸,媒体都要寻找自身合理的定位,才能推进媒体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二)媒体要体现对人性的关怀

判断媒体的优劣,首先要观察其对“人”的态度。一个成熟的媒体在对灾难的报道中应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只有对公众负责,才能对未来有所担当。

以汶川大地震为例,记者在采访重大灾难的同时难免被灾难击中,在汶川地震中,几乎没有人不会感到震撼,感叹灾难之残酷,生命之脆弱。“在现场我觉得恐惧是种耻辱,作为一名记者应该贴近第一线,不能恐惧”“我的理性,是为了控制自己,做一名称职的记者”……这些都是南都记者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突发事件发生时,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应体现对人性的关怀,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事件背后的人性光环,进而抚慰人们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留下的心理创伤。

首先,要想使報道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就要求媒体人员要尊重采访对象,尊重在突发事件中发生意外的人员。这种尊重并非白纸黑字就可以描绘出来的,这种尊重是基于媒体及新闻从业者内心秉持人性的原则从事新闻工作,尊重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的基础,尽可能地使媒体报道最大限度地凸显对人性的尊重。

其次,采访者自身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2]。例如,在采访突发事件受害者家属时,不要一直追问:“你是不是很伤心?”“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而应该把镜头的角度转向与突发事件受害者相关的人员,给他们发泄心灵创伤的窗口,不要急于求成,要让经历突发事件的人员感受到社会给予他们的温暖。

最后,在面对救人与报道的问题上,合格的媒体人应选择前者。当媒体工作者亲临突发事件第一现场时,如果看到一个人正处于危险之中,那么就应该放下手中忙碌的一切,伸出援手使他转危为安。只会袖手旁观用冰冷的器材记录事件发生的场景,而不会对身处灾难中的人员施以援手,就是没有人性关怀的“木头人”。具有人性关怀的媒体才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广泛的影响力,方能承担得起社会之重任。

三、结语

面对突发事件,每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媒体都要坦然面对突发事件发生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发挥好自身沟通民众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还应当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与重担,承担社会责任,为民发声,对民负责。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敢于发声,清醒地报道潜伏于民众身边的诸多隐患,从而唤醒民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反思过去,守望未来,尽力让悲剧不再发生。每一家新闻媒体,都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担,为推动社会发展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王琢青.我国对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各方面的投入现状与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6(22):115-117.

[2] 原阳.在突发事件中彰显媒体社会责任[J].传媒,2009(1):94-95.

作者简介:董津(2000—),女,湖北十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力。

猜你喜欢

媒体社会责任突发事件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