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难点与策略研究

2020-09-10王亚妮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舆情融媒体

摘要:融媒体时代,科技赋权、媒介融合,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传统单向的舆论引导机制开始不再奏效。如何在新形势下正确认识舆论引导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纷繁复杂的舆论之中把握舆论引导的内在规律,采用更有效的引导方式已经成为学界的关注点。本文将舆论引导置于融媒体环境下,分析其面临的困难和形势的转变,从刚柔两个方面为舆论引导提出新策略,以便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融媒体;舆论引导;舆情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08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民间舆论场的逐渐扩大,导致传统媒体话语权的消解。融媒体时代,舆论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舆论观点的多元化、传播主体和客体界限的日益模糊,让舆论环境更加复杂,舆论引导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一、融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要素的新变化

(一)舆论引导的主体拓宽

过去参与到舆论引导工作的主要为党、政府和各级传统媒体,但在技术赋权下,社会群体、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引导舆论,让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

(二)客体需求转变

在以往的舆论引导体系下,受众往往处于被动的接收地位,但是现在媒介技术的发展让网络舆论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客體渴望双向的互动而非单向的宣传,客体的反馈和互动需求不能再忽视。

(三)渠道不同

信息传播的渠道与技术密不可分,在技术的支持下,出现了多种新媒体,公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多样化,政府和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被削弱。

(四)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不同

以前,传统媒体掌握着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源头,整体呈现出自上而下的中心化舆论引导方式,而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生产和传播不再由官方把控,议程设置在官方和民间舆论场之间相互影响,舆论引导工作有了去中心化的趋势。

二、情感与利益:舆论引导工作的难点

(一)舆论引爆的动机更加隐蔽、方式更加多样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匿名性促成了不稳定的舆论环境,强化了社会关系的相关性和脆弱性[1]。一个平台上出现的舆论可能通过转发、分享和评论的方式瞬间席卷多个平台,引发蝴蝶效应,这对舆论引导的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过去人们参与舆论往往由情绪带动,但随着商业资本的冲击,一些商业机构会刻意设置诸如“人贩子必须死”等话题,或“不转不是中国人”的道德绑架式分享,从而以低成本获得转发和关注。这种动机更加隐蔽,也更加难以觉察。病毒式的传播在资本营销的支持下,会持续推动不良情绪的泛滥。

(二)片面狭隘的声音被放大,产生群体极化

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说过:“受到信息影响、社会压力、串联作用是产生群体极化现象的原因。”[2]在网络社会中,虚拟群体更容易受到情绪影响,让观点走向内部同质化,压制观点的多样性。这将导致狭隘的声音和社会阴暗面被过度放大,负面情绪甚至转移到线下,引发更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在融媒体时代,把关人位置的缺失让舆论的局面更加混乱

融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中夹杂大量的谣言,新闻的源头和真相难以寻找。事实在舆论中的影响较小,反而是诉诸情感和非理性的煽动成为舆论导向的重要因素。新媒体中把关人位置的缺少,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给舆论引导增加了难度。

(四)舆情从私人领域出发,引爆速度更快,容易形成对一个群体的成见,加剧社会矛盾

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凭借一部手机上传视频、图片和音频,私域越来越开放。近几年来,多个舆论事件都是由个人的隐私和道德问题引爆的。当舆论的主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引发舆情的为个人时,舆论监测、预警和反馈就会滞后。舆情的持续发酵甚至会给某一群体贴上标签,进行脱离事实的批判和指责。沃尔特·李普曼曾说:“成见系统一旦固定下来,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受到支持这一系统的事实的吸引,对于和它相抵触的事实则会视而不见。”[3]可见私人领域爆发的舆情危害较大,但容易被忽视。

三、舆论引导的新机遇

融媒体时代,舆情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社会的弊病被放大,民众的情感更容易被煽动。但这些变化不是洪水猛兽,舆论引导不能打游击战,舆情也非敌情[4]。融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转变同样为舆论引导带来了新机遇。

其一,在融媒体时代下,多渠道的发声途径能够更快的反馈民意,凸显公共舆论的价值,提高舆论引导工作的作用和效率。新媒体平台的互动特性有利于汇聚朴素民意,快速引起政府的重视,从而更快的优化公共决策。

其二,媒体融合并不是只给舆论引导带来了麻烦,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此看作打破两个舆论场隔阂的契机,扭转两个舆论场各说各话、二元对立的局面。政府和主流媒体对新媒体运营思路、特点的借鉴和运用,有助于让主流媒体摆脱刻板严肃的形象,用拟人化的亲切形象进入人心,与民间舆论场进行对话融合。事实证明,两个舆论场的重合度越高,舆论引导的效果就越好。

其三,为复合传播提供了支持。融媒体时代,多种媒介的运用为舆论引导提供了更广阔的覆盖面,能够在舆论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反馈及时有效地传递观念,深入进行议程设置,有利于多角度、全方位地传播信息,解决公众舆论所暴露出的现实问题。

四、刚柔并济:舆论引导的新策略

融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工作面对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在新时期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首先要明白舆论引导工作的内在规律。舆论引导不同于舆论控制,也不同于舆论管理,不能单纯依靠强硬的手段,或者简单的说理来实现舆论引导,而是具有刚柔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刚”指的是运用制度、规范和技术来实现舆论引导,是新时代舆论引导工作的基础

1.制度完善是根本。在融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工作应该适应新的传播规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舆情的监测、预警、辟谣和反馈机制,以及事后问责机制,对舆论引导工作的各个阶段都进行制度上的规范和指导,让政府和主流媒体在处理突发舆论事件中有章可依,快速行动。

2.技术是引导舆论的必要支撑。在融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借助新技术传播得更广。但同时政府也可以利用数据技术进行反击,通过数据监测,快速把握舆论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将不实的信息及时扼杀在萌芽状态,并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大众在情绪表达下的真实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舆论引导。

(二)“柔”是技术和手段,具体指遵循公众舆论的内在规律,用公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和说服,以达到情感和价值的认同

1.及时准确回复民意是态度的彰显。在融媒体时代,对于新媒体平台上出现和传播的负面舆论,应当准确及时地回复,用数据和事实来论证观点。尤其是在面对突发的舆论事件时,政府和主流媒體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遮掩,而应该积极主动地介入其中,对舆论的走势进行分析预测,制定紧急应对方案,运用技术等手段查明信息的传播根源。如果是虚假消息,应尽快沟通涉及单位,主动公开事情真相,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猜忌;如果舆论属实,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给公众一个回应,而不是闪烁其词。努力做到在人民关心的问题上有态度,在人民渴望真相的新闻上有声音。

2.情感抚慰和价值认同。单纯的说理并不能完全缓解公众的焦虑和担心,政府和主流媒体还需要对公众进行情感上的抚慰,在价值观上达成更深层次的认同。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情感常被认为是非理性的偏见,难以控制,是舆论引导工作开展的难点。但情感同样可以成为舆论引导的资源。比如2020年初,央视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开设了直播间,吸引6000万人云监工。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积极团结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网友,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的声音不绝于耳,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认同。所以,在面对负面的公众舆论时,在讲事实、摆数据之外,还要转变说话方式,体现人文关怀,让公众从内心深处认同政府的观点和处理结果。

3.培养官方意见领袖。拉扎斯费尔德认为,意见领袖在人际关系网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信息总是从广播和印刷媒介流向意见领袖,再从意见领袖传递给那些不太活跃的群体[5]。可见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媒介—意见领袖—受众”的二级传播链,意见领袖起着“解码”的作用,在舆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融媒体时代,许多高学历、专业化或者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才加入到信息的传播队伍中来。高素质人才深刻的见解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关注,不断蚕食原来属于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因此,政府和主流媒体应该着力培养拥有权威背景或专业知识的意见领袖,从平民的视角出发,以互动对话的方式传播观点,引导舆论,从而与政府和主流媒体的信息相互印证,提升公信力。

五、结语

目前来看,不少官方媒体“两微一端”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多个新媒体平台上都活跃着政府和主流媒体的账号,舆论引导的能力日渐提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的舆论引导机制的灵活性不强,在面对融媒体时代汹涌变化的民意时,常常受制于现有的行政体制,未能及时有效地疏导舆论。所以,未来应该认清融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的新形势,遵循舆论传播的内在规律,采用“刚柔并济”的引导策略,让舆论引导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帆.新媒体环境中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管理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6):129-130.

[2] 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02.

[3] [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6.

[4] 朱东.新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提升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2):158-162.

[5] [美]拉扎菲尔德.人民的选择[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8.

作者简介:王亚妮(1995—),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舆情融媒体
消费舆情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