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牢把好网络舆论引导的“两个基本点”

2020-09-10靳佳心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舆论引导话语权

摘要:网络舆论以互联网为依托,使得舆论格局由单一变得多元、由简单走向复杂,构成了有别于过去和传统的网络舆论生态。网络舆论重在网络空间建设、贵在主流舆论引导,需要牢牢把握引导的话语权和实效性这“两个基本点”,以此站稳网络舆论的主阵地、主战场和主流向。

关键词:网络舆论;舆论引导;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077-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概括成了48个字①,强调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做好四个“牢牢坚持”②;并对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做出了“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等部署和要求[1]。这既为当前及今后我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也对加强我国网络舆论话语权在内的系列话语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使命。

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新时代,人人都是网络社会生活中的参与者、组织者、打理者或是治理者(李一,2020);互联网也作为公众参与国家社会事务治理和网络社会治理的一个更加开放、更能互动、更具自由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社情民意集中反映的场所和舆论舆情流向的通道,公众可以随时在这个公开的环境中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舆论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方式,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杜成斌,张骥,2020)。网络舆论是公共舆论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主战场(金英君,2020)。互联网因其强大的社会动员功能逐渐成为了舆论生成、演化、发展的主要平台,成为了舆论工作的主阵地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进而催生和助推了舆论新领域——网络舆论的蓬勃和急速发展,使其在社会舆论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一个运行健康、发展正常的社会,人民群众的各种表达都应该是自由而客观、正向而光明的,但在此表达过程中,离不开政府或者官方媒体及时进行舆论引导和网络评论工作,勇于并善于承担起自身的必要责任[2]。因此,针对当前网络舆论传播主体、主题及形式、方式的不确定性,网络舆论引导动作迟缓、方法陈旧、能力不足,网络舆论庸俗、低俗、媚俗“三俗”现象时有发生,网络暴力事件和网络舆论战频发等问题,就急需正确的舆论引导工作和网评工作,这也就必然要求政府和官方媒体在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上牢牢把握引导的话语权和引导的实效性这“两个基本点”,因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做好新时代舆论工作的重要基石,对开展党的舆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话语权

牢牢把握话语权是网络舆论正确引导的出发点。2019年以“融合与变革: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新跨越”为主题的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一个分论坛,就多纬度探索了如何加快抢占全媒体时代技术,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但是当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是从网上获取,因此主流媒体必须正视并尽快掌握网络舆论战场的主动权,不能再被边缘化了。这就需要主流媒体在把好网络规律和技术、积极占领舆论网络阵地和高地、主动掌握网络舆论引导话语权和主导权等方面多下功夫。

(一)唱响时代主旋律,定好话语权引导基调

一直以来,我们党将宣传思想工作置于总体工作的重要位置进行部署和安排,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不断巩固和扩大、意识形态领域越来越纯正和纯粹。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发表了“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重要论述,向社会传递了随着网络空间、舆论环境、交流方式、媒体手段、治理格局、传播生態等影响因素的深刻变化,网络治理工作和舆论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具有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思想[3],既为我们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形势”的舆论引导指明了方向,也强调了当前国内外复杂多样舆论环境综合影响下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网络舆论的话语权源于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需要发表话语者坚守和倡导国家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要求锁定传播对象、运用好渠道和平台资源、语言运用得法,保持大国风范,做负责任的大国。诸如此类的思考和行动,才是正确的网络舆论话语权基调和科学的网络舆论话语权引导力量,才能将时代主旋律越唱越齐、越唱越响。

(二)做好积极舆论大宣传,把好网络话语权引导指向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传统媒介形式将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和集成,信息网络化伴生的网络舆论,让人制造、传播与获得信息变得更为便捷和直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舆论引导方式,甚至可能带来舆论引导危机和信息安全危机。从国内外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对国家和社会实施的意识形态渗透可以看出,如何坚定党的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守时代主旋律,避免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舆论失真和偏离正确的方向,是值得人人时时深思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和加大主流舆论的大宣传,务必在网络舆论领域始终坚守住红色地带、不断压缩黑色地带、力争转化灰色地带[4];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主流舆论场必须占领意识形态战争的主战场、把住网络舆论交锋的正导向,用好党的喉舌的发声之功、用语之效,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舆论场,将不法之人扩展单个问题、复杂简单问题、抽象具体问题等做法给予言之凿凿的正面解决、正确引导、正式报道,并借此对网络舆论进行错误观点纠正、有害思想清除、模糊认识澄清、失真信息解剖和不良情绪疏导,以科学的主流舆论拿住网上话语权、以正确的舆论宣传掌握网络主导权。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网络主旋律、舆论大宣传,充分体现了国家全面掌握网络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政治意义和时代价值,也避免了国家陷入他国制造的舆情恐慌和舆论危机中。同时,主流媒体还必须认清各种网民的功能需求及其政治倾向,改变重宣传轻传播、重自我轻其他的现象,通过主动设置议题,组织相关子媒体、新媒体参与议题的讨论和辩论等方式,迅速抢占舆论高地,控制好网络传播的“裂变效应”、运用好网络引导的语言风格、把握好舆论宣传的创新形式,对具有错误、偏激思想观念或西方意识形态倾向的意见领袖的带路言论进行有力的反驳和澄清,全面掌控热点问题、焦点事件和公共舆论的话语权,让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媒体在融合中发展,在互动适应中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的舆论阵地。

(三)发挥资源聚合力,用好话语权引导技术

在网络舆论出现前、发生时、传播后,必须整合利用舆论防控的各种资源,包括宣传人员与发言人、网络技术与媒体、舆论渠道与浏览量等,让其一直在正面导引、正向互动的正确轨道上运行。要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宣传功能,从严把握报道信息的真实、客观和准确,做好引导、传递、扩散舆论;要高度重视网络作为交流载体的作用,特别是要重视对网络资源中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从开辟传播平台、拓展传播渠道中建设和创新大数据时代舆论思想言论体系,形成全面性、层次性、立体性的现代型意识形态传播系统和创新型社会舆论主导系统,提高主流意识和主流舆论形态的公信力与扩展性、影响力与导向性;要加强对不良信息渗透的细致过滤和严格监控,积极支持和鼓励宣传工作者、思想工作者利用自身优势和大数据功能去引导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度大、覆盖面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媒体社交平台和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用户,做好相关信息的筛选和上传、转发和引述,使其保持在正确的自由表达意见、合理的质疑和反对的舆论空间以及主流舆论渠道;要加强网络引导员、宣传员、监督员、评论员以及主持人、编辑、记者队伍建设,培养其运用不同话语体系和特殊交流沟通方式传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说好中国案例、解好中国答案的技术和本领;力求团结、争取和培养能左右网络舆论走向的“意见领袖”“观点导游”“说说先驱”,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政治吸纳、充分的平等对话和当面交流,让他们紧跟党中央、看清大趋势、走好明白路,积极发挥他们在网络宣传阵地上的特殊作用,要关注那些具有特殊性的知识分子,下功夫做好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等群体的工作。[5]特别要紧跟互联网成为人们重要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快速发展步伐,牢牢抓住网络空间这一重点领域,尽快克服在互联网技术发展领域起步较晚的弱势,积极培养和发挥网络技术的后发优势和超强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网络空间的国际规则话语权、国家形象话语权、大国担当话语权等。

三、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伴随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信息流通更加自由和迅速,人们在享受大量数据带来的便利服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接收到强大的、独特的单向信息输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主流舆论信息产生冲击,并可能导致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丧失,对国家安全稳定与社会和谐共荣产生重大影响乃至危机。因此,在牢牢掌握了网络舆论及其引导的话语权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让网络舆论发生的引导、网络舆论引导的发声能产生重大功效和实质性价值。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很细,比如,在网络舆论引导时,是否遵循了话语权生成中议题设置有引导力、规则制定和讨论有说服力、霸权倾向有回击力、怀疑质问有解释力等基本逻辑?是否用好了严密的逻辑道理、强大的说服导引、公正的价值理念、科学的支撑依据和详尽的实证材料等话语权要素?是否将综合国力、文化认同、价值取向、理念运用、媒体传播等同人们心理期待的契合性、制度的比较优势、利益诉求的差异性等有机结合[6]?再如,在网络环境下舆论生态新特征的认识和应用上,是否把握了网络舆论具有内容广泛多样、人们政治参与兴趣高、捍卫权利意愿强等特点处理好了各种观点任意发表和收集后的网络言论“自由市场”?是否围绕网络和网络舆论管理主体、网络舆论供给和需求主体、网络舆论媒介和平台、网络及网络舆论环境、舆论传播方式和渠道等作出网络舆论生态的思考和应对?是否针对国际和国内、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体制内外等方面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而有意识地引导网络舆论场和网络舆论秩序的建设与规范?是否对自发性、突发性、匿名性、开放性、不可控性、冲突性、无限性网络舆论作出了生态化的关系协调和适应互动,使其朝着活跃、健康、多元和优秀的网络舆论文化与网络文明积极发展?又如,在网络舆论引导和治理上,各种责任主体是否实现理性归位、是否确定明晰了责任、是否解决了行为规约习惯孕育以及文明教化等问题,网络舆论平台的运行对己对他对内对外的监测监管、规制约束职责是否具有、是否担起、是否有效?

可以说,掌握了网络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只是网络舆论生态化建设的第一步,而要把这种话语权转化为一种助推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社会文明、人类进步、全球共治共享的正能量、强精神、大动力,就必须高度重视这种话语的内在分量和外在力量,科学设计这种话语引导的谋略策略和方式方法,充分體现这种话语引导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网络内容治理、主流舆论强化、公共参与规范、失范行为防控、正当权益维护等方面着法着力,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震撼力、影响力和实效性、长效性,避免网络舆论的话语暴力、道德审判、煽动鼓吹、莫名同情、极端情绪等[7]。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话语权、提升网络舆论引导的规律性重要性认识、增强对网络传播规律和途径的切实把握、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水平,才能更好地达到网络舆论引导的目标和效果。

四、结语

网络舆论全面建设要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富含正能量的网络舆论环境,就必须对网络传播规律有充分认识,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应用治理,让网络内容健康向上、网络宣传正面积极、网络文化向上向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的心灵和整个社会,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就必须要将网络舆论引导放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和网络舆论生态平衡的深度,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和实效性,以此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进而促进网络舆论建设价值原则的规范,实现正确价值导向对网络舆论规范和引领作用的凸显以及网络舆论引导法治和正确价值导向的紧密结合、相互配合,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以及形成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舆论生态和传播生态。

参考文献:

[1] 刘光牛.把握历史使命勇于发展和创新当代中国新闻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论断新观点[J].中国记者,2016(7):33-37.

[2] 贺健峰.网上舆论引导及网评工作分析[J].传媒论坛,2020(20):164.

[3] 王绍忠,谢文博.“四全”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N].吉林日报,2019-04-01(05).

[4] 王一彪.新时代呼唤构建良好网络舆论生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4·19”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8-04-19(07).

[5] 杨卫敏.论习近平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战略思维[J].统一战线学研,2017(3):5-18.

[6] 张志洲.增强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J].杭州(周刊),2017(6):34-35.

[7] 杨景,冯湜.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以“江某刘某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8(8):25-26.

作者简介:靳佳心(1998—),女,四川达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新媒体。

①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②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下午,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舆论引导话语权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陈年凡客创始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争衡·重塑·掌控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