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分钟实现千里之外的身临其境

2020-09-10戴宇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

摘要:VR(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行业的应用是什么样的?上游新闻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只需短短一分钟,新闻现场的情况就能通过上游新闻APP全方位、身临其境地传送到用户眼前,用户仅需通过一部手机即可感受到新闻现场的氛围。这套由上游新闻自有团队设计开发的VR新闻技术,在都市类新闻领域的平台级应用,顺利地实现了从采访拍摄到快速上传,制作并生成一条完整的VR新闻这一生产流程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使得上游新闻在2016年年中顺利推出全国首个VR新闻频道,入选人民日报所评“2016年国内传媒十大事件”。本文立足这一创新平台,探讨传统媒体数字出版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向。

关键词:上游新闻;VR平台;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008-02

VR(虚拟现实)这一概念,来源于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它是基于电脑IT技术建立的虚拟场景,这种场景通过显示全景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在虚拟空间生成视、听、触感等各个方面身临其境的数字化体验。近几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让VR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每年的全国两会现场,几乎都成为了VR技术的展示平台,各家媒体单位纷纷拿出自己最新的科技产品进行展示,从最初的VR平面新闻到集合多硬件的“钢铁侠”,VR技术已经初步成为最前沿的新媒体形式。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VR+直播、VR+电商、VR+旅游、VR+大电影都着实地火了一把。对于VR+新闻领域,国内新闻媒体也不甘示弱,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财新传媒、上游新闻等新闻类机构较早地以不同形式对VR进行了探索。在当前各种媒介中,新闻行业普遍使用的VR技术被称为“VR+新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印证了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观点——“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感觉能力的扩展或延伸”。[1]上游新闻VR技术的运用,也可以理解为这一理论的延展,用最快的速度,把受众“带到”新闻现场,让新闻现场720度呈现在用户面前。

一、上游新闻VR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媒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很难给受众带来更直观的体验。在这样的形势下,全国各大媒体自主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

2016年,上游新闻开始了技术革新之路,把VR技术与新闻产品进行强势结合,自主投入研究发明了一整套VR新闻生产流程,并于当年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首个VR新闻频道。VR新闻频道的产品主要形态为视频的全景浏览,720度高空全景还原新闻现场。上游新闻使用的VR采编发布流程全部自主研发。生产流程非常简单,只需要极短时间,新闻现场就能被全景态地传送到用户眼前。当年,该技术推出后就及时抢占了2016年高考现场和江苏阜宁遭受强冰雹龙卷风双重灾害后的新闻热点。上游新闻推出的VR报道,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2016年初,上游新闻通过自建团队的方式,开始自主研究VR技术与新闻产业的结合,并打造了一条VR新闻采访、编辑、制作和发布的流程。目前,VR产品中最主要的形态是图片展示和视频的全景VR浏览。上游新闻VR新闻的出现,使传统新闻采编流程发生颠覆。在传统新闻的采访和写作过程中,新闻记者到達现场后,不仅需要对文字、照片或视频进行现场采访、拍摄,还需要对其进行后续加工。一条新闻的生成往往至少需要耗费几个小时,如若中间流程不畅,花费的时间则更长。但在VR制作与发布流程上,上游新闻自主建立的采编系统对传统新闻流程进行大幅度地改进和提升。在系统使用前期,就安排了专业技术人员对记者们的VR新闻采集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而且,对一些固定案例类型的新闻采写,比如车祸、发布会、动态现场等,设置了模块化的流程和要求。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时,打开随身携带的VR摄影机,不仅可以拍摄VR照片,还能拍摄VR视频,通过手机登录上游新闻VR后台,花费几分钟时间即可把拍摄到的全景素材上传到系统后台,后台编辑进行基础审核和编辑后,只需点击发布按钮,就完成了最短时差的新闻现场还原。依托VR摄影机和独有的VR后台,以上操作使用起来十分便捷,可实现VR新闻批量化生产,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VR新闻更具有时效优势。例如,2016年江苏阜宁发生强冰雹龙卷风双重灾害,上游新闻通过VR频道快速将灾后现场实景呈现,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灾难对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得益于以上实践,“上游新闻开设国内首个VR新闻频道”入选人民日报所评“2016年国内传媒十大事件”。

二、上游新闻VR新闻的发展历程

(一)上游新闻VR新闻的自主研发之路

自2016年2月以来,上游新闻便开始了VR新闻平台的筹备工作。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开始并不是基于技术突破,而是期望订制一套在传媒体系能顺利运行的VR采编发布标准流程,这个标准的含义可以解读为:让每一名记者都兼顾VR新闻产生的工作,赋予每一个记者全景呈现现场的职能,让每一条VR新闻都能在一分钟内制作完成,把每一个突发现场瞬时传回编辑后台,让VR新闻批量生成成为全新的新闻生产常态。

(二)研发团队的工作流程

上游新闻VR系统平台,整体开发起始于VR采编系统流程研发。研发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传统媒体的技术部门和采编部门属于不同管理体系,上游新闻VR系统就需要将两个体系的人员进行整合,包括技术团队、视频团队、产品品牌推广团队等,分别派出自己的精兵强将,着力在VR采编流程设计、VR系统代码编写、未来产品动向研究等几方面深入合作开发。

开发过程中,团队通过各种方法全力解决了几大问题:首先,打通全媒体平台数据端口。由于上游新闻采编体系采用的构架与VR新闻采编构架并不是同时期开发的,所以存在数据接口打通的问题,技术团队一个星期内就加班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次,解决记者实用过程中的拍摄技巧和传送流程设计问题。要改变记者们传统的采写习惯,技能培训和设备采买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再次,解决用于体验端的设备问题。为此,上游新闻同时向外部厂家订制生产一批VR设备,方便用户直接通过上游新闻APP体验VR新闻。克服上述问题后,上游新闻的研发团队在短短几周时间里,就实现了DEMO平台的测试和使用,对记者编辑进行培训学习后,正式开始运行之路。

三、上游新闻VR新闻数字出版系统面临的挑战

从媒体角度看,VR技术是“新媒体赋权”的体现,后续逐步升级的平台系统,将逐步开放用户自主上传的端口,从PGC到UGC内容的生成,必将引导话语生成能力的再分配与重组,让每一个参与者都真正参与到新闻生产中,最真实地触达新闻现场和用户。在VR新闻的真实性上,也具有很大的挑战。通过VR技术,可以将“虚拟”呈现出“真实”,也可将“真实”转化为“虚拟”现场,甚至是有选择地呈现“真实”。这就有可能诱使用户在视角中将VR新闻等同为事实真相,这些潜在的风险,都可能是上游新闻VR新闻数字出版平台将来会面临的挑战。

四、上游新闻VR新闻数字出版系统的改进与加强

(一)提升传媒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对于从业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不例外。首先,新闻工作者应尊重事实,全面反映新闻事件本身。在VR新闻中,个别记者为了一己之利,而放弃应有的职业操守,如对场景进行提前布置、摆拍,站在利于自己的角度进行所谓的360度全景拍摄等。对此,我们应从根本上杜绝,解决之策便是提升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其次,新闻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即新闻从业者要时刻关注行业的动态。对于新出现的媒介或者记录新闻的方式要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主动学习,若是不懂,就要向他人请教。在这方面,上游新闻的采编人员应积极从各种角度了解最新的VR动态,向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专家学习,了解具体的运作以及制作过程,在不断学习提升的基础上,将其进行内化,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

(二)继续完善VR技术

2016年,VR技术已然进入了各行各业,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和应用。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即:VR技术尚处于开发阶段,诸多技术壁垒还在等待着被攻克。除却画面的清晰度和流畅度被人诟病以外,VR新闻对于VR技术的核心运用并没有完全体现,而这种体现,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可以提高新闻的真实性的。

(三)制定相应的VR新闻标准

VR技术进入新聞行业为其提供了新的新闻叙事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新闻真实性的破坏。李普曼说过,“我们所见到的事实取决于我们所站的位置和眼睛的习惯”。传统的新闻伦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于VR新闻。VR新闻中的声音、影像和图片是否必须来自实地录制或拍摄?视频音频应以什么标准选择和剪辑?有什么样的标准剪辑软件?目前,新闻行业都未作一个标准的规定。因此,下一步,上游新闻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和技术机构,一道商讨制定VR新闻标准的可行性。

自2016年首次推出VR新闻频道以来,上游新闻在虚拟现实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集中开发,先后近百次对VR新闻采编系统进行升级迭代,从最初的简单图片逐步升级为叠加新闻稿件、多场景漫游、标记互动等功能,在加强互动性的同时,将逐步拓展平台的使用范围,逐步对外开放重庆VR新闻数字出版与拓展应用平台,除上游新闻自己的采编人员使用外,该VR新闻数字出版平台也将向专业的VR爱好者和专业机构开放,真正实现尊重受者的主动选择,把传受双方放到平等的位置上加以考虑[2],使之成为一个共同生产、共同传播的共享平台。

五、结语

传统媒体正在经受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阵痛,融合发展成为了传统媒介转型的必由之路。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VR的“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让VR在新闻行业凸显技术优势。上游新闻的技术+新闻的融合之路,给众多传统媒体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未来希望有更多的新技术和媒体结合,融合发展壮大,逐步构建全新的数字出版形态。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译林出版社,2011:274.

[2]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2.

作者简介:戴宇(1980—),男,四川内江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技术进步与媒体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授权的“结”与“解”
传承、变革与国际合作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数字出版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