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事件中党报舆论引导的实践与思考

2020-09-10王先明李兴亮封婉仪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

王先明 李兴亮 封婉仪

摘要: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党报如何引导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走向?如何在众声喧哗中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这些一直是党媒新闻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议题。本文以重庆日报2020年防汛抗洪救灾应急报道为研究案例,分析重庆日报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报道策略及党报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操作思路、基本规律和实际效果,并以此为依托,提出党报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重庆日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001-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课题“大数据时代地方网络问政平台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YBZZ022

一、正确引导舆论是党报的职责所在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人手中都拿着一只麦克风,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形成连锁反应,这是对地方政府的严峻考验,甚至引发信任危机。重大突发事件一般具有不可抗拒、无法预料、破坏性强等特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都迫切希望得到更快、更新、更全面的信息。因此,谁能第一时间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提供最新信息、全景式展现真实场景,谁就能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安排部署,也最能体现一家媒体的综合实力和政治素养[1]。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手握“金话筒”,有责任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进行正确舆论引导,避免负面舆论的病毒式发展。

党报的主流媒体性质,决定了其在舆论传播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运用舆论来引导和影响社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既是党报的功能和使命,也是提升党报传播力、影响力、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党报在报道这些重要新闻事实时,更应该担当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和责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重庆日报作为重庆市委机关报,一直在新闻报道中贯彻党的政治观点、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作为重要使命和职责所在。

二、重庆日报在抗洪救灾报道中的舆论引导实践

2020年8月18日至20日,“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号洪水”陆续通过重庆主城中心城区,造成沿江多个区县受灾。8月18日,重庆市启动有记录以来首次防汛Ⅰ级应急响应。面对突发灾害,18日下午,重庆日报第一时间成立防汛抗洪救灾应急报道组。8月19日至24日,重庆日报共策划11个版的“聚焦洪峰过境特别报道”,共计刊发稿件61篇,集中展现了重庆启动有记录以来首次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后,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全力以赴防汛救灾的全过程。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重庆日报牢记职责使命,采编人员全力以赴,履行党报义务,展现党媒担当,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公众,凝心聚力、共渡难关。

(一)新闻信息实时更新,抢占舆论引导高地

舆论引导工作的生命线,是要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的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舆论引导的效果。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此类事件往往事发突然且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事件爆发后常常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公众渴望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最新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重庆日报编委会当机立断,火速成立了由总编辑任组长,副总编辑任副组长,编委会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相关口线记者为成员的“抗洪报道小组”。重庆日报编委会要求全体采编人员在岗在位在状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抽调精兵强将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救灾报道。融媒体中心随即在重庆日报客户端、微信微博、网站、抖音等全媒体平台搭建起抗洪防汛专题,分类集纳抗洪报道。前后方迅速联动,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等一线记者回传最新消息和动态视频,融媒体编辑快速制作,推出動态最新内容产品。每条产品还将通过有序严格的审核和把关,确保新闻的“新鲜度”和“高品质”。截至8月20日上午10时,重庆日报新媒体平台共发布有关重庆洪涝灾害的稿件321篇,总阅读量超过千万。其中,视频产品《2020,重庆战洪图》被国家广电总局全网推送。截至8月24日,仅快手上的点赞量已超过100万。这表明,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时效性仍然是新闻的生命。主流媒体及时发出权威声音,及时占领舆论制高点是赢得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

(二)快速回应,及时辟谣,化解群众恐慌心理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前期,往往也是谣言滋生的高峰期。谣言混杂于真相之中,在舆论场中快速传播、扩散。此时,由于群众的心理受到强大冲击,很难凭借个人能力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极易产生不安和恐慌情绪,反而更容易去相信各类谣言[2]。作为主流媒体,如何科学引导舆论,如何快速回应不实传闻,仍然需要科学的方法。党报在第一时间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给受众,能够及时消除公众疑虑,及时消弭公众担忧和恐惧心理。重庆此次遭遇洪水,网上流传着部分谣言,如将汛情成因归结为“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场、磁场紊乱”等“天象”,甚至有消息称“三峡泄洪导致湖北、重庆、上海等城市内涝”“三峡大坝泄洪,加重了中下游的洪水泛滥”。对此,8月19日,重庆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重庆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的消息,并在特刊版上刊发重点稿件《本轮过境洪水为何“来势汹汹”》,邀请专家解读本次大洪水成因,主要原因是上游来水峰高量大,洪水前后间隔时间短以及多流汇聚造成洪水“来势汹汹”。8月20日、21日,重庆日报又分别在第三版刊登重点稿件《本轮过境洪水为何重庆是防御关键点 长江寸滩水文站今日将出现自1939年建站以来最高洪水位》与《重庆本轮洪水 为啥涨得高退得慢》,相继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本次大洪水进行图文并茂的专业解读。通过一系列专家解读和权威信息,在关键时刻及时补位,运用科学知识和权威解读,满足公众对重大舆情的信息需求,更好地进行正向的舆论引导。

(三)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如何引导?媒体仍然需要从真实的人入手、真实的事入手、真实的细节入手、真实的情感入手,这样才能打动人、感染人,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实的力量”。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弱点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时,关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动人故事和感人瞬间,抓住人性的真善美,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必要手段,也是有效引导舆论走向的举措之一。8月19日,重庆日报第五版刊发了《他们在抗洪一线筑起“坚固堤坝”——全市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展现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参与防汛抗洪救灾的全过程。8月20日,第四版刊发的《严防死守 洪水不退队伍不撤》,充分报道全市武警、公安、消防在抗洪一线全力以赴防汛救灾;第五版刊发的《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打赢抗洪救灾硬仗》,用多幅极具感染力的图片,直击抗洪一线的那些温暖瞬间。8月21日,头版综合报道《筑起守护生命安全的坚固防线》,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全景展现了全城上下一心,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同应对长江、嘉陵江过境洪峰的情况。8月22日至24日,洪峰过境后,重庆日报迅速将报道重点转移到灾后重建和全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上,全面展现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尽最大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的场景以及基层抗洪救灾、灾后重建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整个报道“有点、有线、有面、有深度”,既有新闻现场,又有新闻特写,还有深度调查,令人信服,真实感人。灾难来临时,人们需要鼓励、需要信心、需要正能量。情感引起读者共鸣,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才能为引导受众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深化体验式报道,增强引导整体效应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媒体首先是从即时性报道开始,但仅此还不够。绝大部分的重大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读者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细节背景等信息,也必然会关注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在互联网等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体验式报道方法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能够提升党报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党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在体验式采访中,记者作为参与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和当事人一起感受真实、体验真情,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地报道。一方面,消除了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距离,保证了信息采集的全面、客观,提高报道的真实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用记者的经历与感受代替单纯依靠采访对象介绍情况,增强报道的亲和力、感染力。在今年的防汛抗洪救灾系列报道中,重庆日报推出了体验式报道《争分夺秒的6小时》,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江北区寸滩水文站始建于1939年,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国家基本控制性水文站和三峡入库控制站,这里的水位高低直接关系到重庆主城中心城区的安全。就此,重庆日报记者登上寸滩水文站水文018号测船,以第一视角记录下工作人员与洪峰争分夺秒的水文测量工作,见证了让人惊心动魄的测量过程。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记者既是记录者,也是参与者和体验者。做好体验式报道,让读者有现场感,又有可读、可感、可观性。在加深报道深度的同时,提高舆论引导的传播效果。

三、提升党报舆论引导力的路径思考

重庆日报通过此次抗洪报道的专业度和丰富性,进一步提升了新闻宣传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不难看出,党报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方面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报道更加从容和严谨,但报道中存在着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如,报道内容不注重实际效果、报道形式相对单一、偏好“报喜不报忧”“正负面比例失衡”等现象。因此,党报要更上一层楼,争取更多受众和获取话语权,形成更好的舆论引导效果,还需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一)进一步发挥好党报所固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优势

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发挥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关键。虽然,在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党报面临着逐渐边缘化的风险,但党报所固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优势毋庸置疑。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争议性事件的认知,42.9%的受访者表示更信任传统媒体。在被采访者眼中,自媒体存在一些问题:常常带有鲜明的个人化标签(36.4%),只关注“热点”而不顾内容质量(34.7%),未经调查随意发表言论(33.7%),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考虑价值观引导(30.1%),抄袭现象严重,内容同质化(21.8%),标题党现象严重(21.4%),过于情绪化(13.7%),用词不规范(12.7%)以及利用网络现有材料“剪接式”整合创作(10.8%)等[3]。事实证明,受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没有改变,媒体的社会功能没有改变。党报要坚持自身定位和价值取向,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带来重大影响的舆情事件时,及时、主动地报道消息进展,跟进最新情况,把握舆论场的话语权,积极引导舆论走向。

(二)进一步用好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优势

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用好党报全媒体平台是抓手。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以杂志、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主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逐渐弱化,不再有泾渭分明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受众,传统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地位受到了冲击[4]。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优势,威胁着传统媒体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党报应主动与其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实现报网联动,充分发挥各自的傳播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党报可先通过官方微博对事件进行基本情况介绍,而后,报纸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挖掘事件内涵,展开全方位、有深度的报道。同时,利用新媒体做好网络舆情的收集工作,通过网络媒体及时知晓受众的意见、评论和反馈,从而根据大多数受众的反馈意见,引导事件的舆情走向。党报的新媒体平台也可利用报纸人才众多、信息权威、来源丰富等优势,形成信息共享,不断调整自身的报道立场,以更加理性和合理的报道内容强化自身发展[5]。

(三)进一步走好群众路线,将受众的需求摆在重要的位置

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走好党报群众路线是基础。党报的读者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是党报的根本宗旨,更是党报应有的形象。一切工作和行动都应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角度出发,将受众的需求摆在重要的位置[6]。重大突發事件发生后,党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事件信息传递给受众,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做到信息公开及时、完整、准确。第一时间了解并满足受众信息需求,消除对信息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受众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念,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党报还应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始终走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作为报道的主题,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注意用词的恰当性和合理性,避免报道可能带来的二次伤害。党报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也需要注意报道基调的平衡,最大程度做到报道全面、客观。要正视重大突发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如实地向广大群众反映事件的各种情况,从而帮助他们在信息全面、具体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四)进一步建好应急处理机制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启动科学高效的应急机制是保障。作为新闻媒体,其主要的职能是传递信息、播报新闻和引导舆论等。媒体只有及时、准确、负责任地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7]。党报建立起有效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不仅能迅速介入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还能帮助政府部门宣传相关的政策、决策,促进事件及时得到解决和处理,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充分体现引导舆论的功能。作为主流媒体,党报更需要认识到设立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保障应急机制的科学、合理、有效,媒体内部首先要制定合适的个性化管理方法,成立专门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其次,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人员要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协调配合,打破原有的组织界限,有足够的人力资源确保报道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媒体还应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快速准确地向人民群众传达政府的声音,减小负面舆情带来的不良影响[8]。

四、结语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党报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坚持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灵活运用突发事件的报道方法与舆论引导技巧,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上,党报需要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公信力优势,充分利用党报全媒体平台,充分走深走实走好群众路线,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机制,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扩大党媒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参考文献:

[1] 任景华.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研究[D].武汉大学,2016.

[2] 唐梦斐,王建成.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研究——基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案例分析[J].情报杂志,2015,34(08):98-103+36.

[3] 聂静虹,马梦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与治理[J].新闻与写作,2020(04):23-30.

[4] 沈婵婧.以框架视角探析党报集团在突发事故灾难中的报道策略[D].复旦大学,2012.

[5] 魏超.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01):30-34+71.

[6] 陈力丹.党性和人民性的提出、争论和归结——习近平重新并提“党性”和“人民性”的思想溯源与现实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06):71-88.

[7] 林三芳.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6):148-154.

[8] 储节旺,朱玲玲.情报视角下的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09):99-103.

作者简介:王先明(1972—),男,四川渠县人,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传媒管理。

李兴亮(1971—),男,四川万源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传媒与地方发展。

封婉仪(1997—),女,四川广元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
企业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如何利用新媒体做正面舆论引导
互联网时代重新审视“舆论”
网络舆情编辑能力构成因素浅析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