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的策略

2020-09-10陈文龙

学生学习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感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学课堂中,注意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本文分析了数感的内涵,培养数感的意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力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素养;  数感 ; 策略

1数感的内涵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书表达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素养中,数感的建立摆在首要位置,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认识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强弱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具有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的数学敏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感是关于数的概念的网络结构,数概念网络结构的形成和稳定是数感建立的关键,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建构。如:学生学习了负数的概念后,当他购物花去6元钱时,就会与负数建立联系,用“-6”来表示支出的6元。又如怎样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全体运动员编号?要求从号码上就可以分辨出年级和班级,区分出男生和女生,表示出参加的项目类别。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它没有固定的编排方式,而且不同的编排方式在实用性上是不同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也要依托于数感的建立。

3培養数感的策略

3.1联系生活,在生活体验中体验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处处充满着与数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世界具有量化的意味。因此,在认数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根据所学数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数、体察数、感知数,让他们感到数就在身边,而且每天都离不开数。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学号、生日、身高、体重、鞋号;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号、汽车和摩托车牌的号码、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居住区的邮政编码;自己喜欢的某本故事书有多少页、1页大约有多少字,到菜市场买菜,各种菜的价格;到商场购物要看商品的标价付钱,这些标价、购物的钱款都是有具体意义的数。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数的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3.2定量刻画,在交流表达中形成数感

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字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状态,从而使数学变得更加有趣。进一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数感的形成。如调查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跳绳、打乒乓球、打篮球、打羽毛球、踢足球,用1、2、3、4、5分别代表喜欢这五种运动项目的程度,你是怎么选择的,并作出简单说明。如果小芳喜欢跳绳的程度用5表示,说明什么?小勇喜欢打乒乓球的程度用1表示,说明什么?小明比较喜欢打羽毛球,他最可能选几?这们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学科。

3.3借助生活经验,在运算中发展数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序化地叙述算理。”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如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时,设计开放题:“学校组织31个同学去公园游玩,每条船最多可乘5人,至少需要租几条船?怎样乘船最合理?”学生通过计算31÷5=6……1,学生体会到,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商6和余1表示什么意思,得出必须用7条船才可以,然而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析得出,还可以5条船上各乘5个人,另外两条船上各剩3人……等多种方案。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另外,估算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精确计算,或没有必要算出精确结果时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式,它能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概算或推断。

3.4动手操作,在观察比较中强化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如:认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数一数100根小棒是多少,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数”出100根小棒。有的学生说我是;有的学生说我是一根一根数的;有的学生说我是五根五根数的;有的学生说我是先数十根捆成一捆,再数十捆。学生在交流中还讨论那一种方法更好些,随后又自选生活中的物品用好的方法数出100。学生经历了亲自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后感受较大数的实际意义,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3.5在解决问题中升华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 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 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 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 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如:教学“统计”时,设计如下情境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1.我班要举行元旦联欢会,需要购买一些水果,那么我们该买什么水果,每种水果买几个。2.调查了解同学们喜爱什么水果,记入统计图。3.从统计图中,不容易看出每种水果买几个。4.将统计图数一数,把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一个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中学习知识,一次又一次地经历或了解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了统计思想,领悟了统计方法,也在调查实践中强化了学生的数感。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数感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价值。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第1辑):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M].东北師范大学出版社,2008(1).

[2]李文颖.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J].教育战线,2010:(06):154-157.

[3]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

作者简介:陈文龙(1977-9—),男,汉族,重庆合川区人,大学本科学历,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完全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完全小学  重庆  合川  401520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